88魔咒:传说中的“88魔咒”来了,牛市要结束了吗?

A股在7月份走出了一股“牛气”,成交额也持续维持在万亿元高位88魔咒。虽然经历过月初的一波猛涨后,接下来的几天进入了调整状态,但是成交额一直很高,大家也就不怎么担心。

88魔咒:传说中的“88魔咒”来了,牛市要结束了吗?

88魔咒:传说中的“88魔咒”来了,牛市要结束了吗?

可是上周88魔咒,A股的成交额也下滑到只剩8000亿元。于是,就有小伙伴担心了,A股的后市到底怎么走?

88魔咒:传说中的“88魔咒”来了,牛市要结束了吗?

尤其是基金行业的二季报统计结果也出炉了。据数据统计:权益类基金的平均仓位与2020年1季度相比上升了2.55%88魔咒,达到了89.47%,其中有840只权益类的基金股票仓位突破了90%的比例。

其中,主动配置型股票仓位为90.71%,偏股混合型仓位为88.24%。这让人不禁想起A股众多传说中的其中一种:“88魔咒”。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88魔咒是什么?所谓的“88魔咒”,是指当基金的仓位达到88%左右的时候,A股市场往往会出现大跌。因此,基金的仓位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一部分观测A股的“反向风向标”。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当基金的仓位过高以后,他们就没有足够多的增量资金进场去继续购买股票,特别是在市场上升阶段,卖出获利了结的动力和可能性也比继续买入的可能性变大,因此A股的下跌概率变大。

这个魔咒也不是空穴来风,也有历史事件可供参考:比如2009年“88魔咒”发生过两次,在7月和11月分别出现了两次大跌,而这两次大跌时股票型的基金平均仓位就是在88%附近。还有2011年4月、2012年3月等等等……

但是随着投资者理念发生的变化和基金业规则的改变,88魔咒或许已经失效。

一来,现在的投资者更注重长期持有的价值增长。二来,许多股票型基金的仓位是A股和港股同时都有,这就导致A股的仓位比重其实上并没有达到88%。

现如今,最大的风险并不来自于仓位过高,而是来自于买错股票。高毅资产的明星基金经理冯柳也说“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在牛市里买入低质量股票,熊市的损失其实都是牛市中埋下的”。

我们并不用太在意市场接下来是走熊还是走牛,只要你是经过分析买入的高质量公司的股票,即使买入的时候价位偏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业绩的增长也能消化一开始的高估值。

拿我们大A股的王者贵州茅台举个栗子,即使你是在2018年的高位750元无脑买入,只要你守住初心,不恐惧市场的下跌,熬过2018年底熊市的505元,到如今2020年7月一股茅台高达1640元,两年时间翻了一倍多这成绩香不香?如果你更机智一点,在五百多元的时候加仓,到如今估计你都乐的合不拢嘴。

有人可能说,茅台千好万好大家都知道,就是没钱买呀!

那好,如果你在2018年4月以23.5元买入东方雨虹,当它跌落凡间只剩12元时你没有抛弃它,至今股价变为52元,收益也是翻跟斗,香不香?

看出来了吗?这是一个重质的时代,做自己擅长领域的投资,用合适的价格买入好的企业,这本身就是应对市场波动风的最好的风险控制。没有低位时的不离不弃,哪来高位时的风光绚丽。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因为担心市场下跌而过早离场,还不如放弃躲避市场的下跌,手握好股,坦然面对市场的波动与考验,这样可以降低我们操作的复杂程度、还能降低操作成本,而且更容易获得市场对你的耐心与淡定的高回报。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文章来源:随手记社区 @Joyin

基金发行持续火爆“88”魔咒或失效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宁鹏

88魔咒:传说中的“88魔咒”来了,牛市要结束了吗?

基金募集破纪录,叠加基金仓位创近年新高,让部分投资者开始忧心市场见顶。

1月25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果市场比较节制,结构性行情还会继续。

新品发行创新高

新基金发行如烈火烹油。浙商证券统计,上周新成立35只基金,总发行份额达1322.91亿份。公募基金发行连续两周突破千亿大关。

偏股型基金延续了强大的募集能力。除了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广发成长精选、大成企业能力驱动、嘉实港股优势、华泰柏瑞质量领先、广发价值核心单日募满外,博时成长领航与汇添富沪深300基本面增强亦超过百亿规模。

“爆款基金”开始变得司空见惯。

如果将“爆款基金”定义为“5日之内募完且金额在50亿以上的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那么2020年末至今,爆款数量已高达23只,募集总金额亦达到2635亿元,早已超越去年7月的阶段高点。

不过,李迅雷指出,2021年毕竟刚开始,1月份的火爆行情,并不代表全年都会如此火爆。

日前,某头部第三方销售机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其所在机构平台上的投资者仍在持续增加,尽管户均金额不如银行,但明显可见越来越多的“小白”开始试水基金投资。

公募基金的影响力扩大不仅局限于投资者数量增加,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亦开始提升。

据财信证券分析师黄红卫统计,2020年底,权益基金规模已达7万亿元,公募基金持有流通股市值5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约7.5%,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为考察基金在A股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在2007年三季度末达到最高的27.93%后一路下行,在2017年底已降到最低的3.87%。之后缓慢回升,2020年底达到7.5%。这一变化反映了近四年来公募基金对资本市场影响力的提升。

主动权益基金的影响力亦在持续提升。

据国盛证券测算,四季度主动偏股类基金持股市值、资产规模继续增加,股票配置仓位震荡上升,其中基金资产总规模上升32.71%至33996.97亿元,持股总市值上升35.89%至28930.14亿元,股票配置比例环比震荡上升2.40%至85.10%。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受访者均对公募基金扩容的持续性持积极态度。

李迅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以前居民财富在房地产领域配置的比例较高,如今基金,尤其是权益类基金的赚钱效应比较明显,资金进入较多。从这个逻辑来看,“基金牛市”可能会持续。

“88魔咒”或失效

在A股市场,一直流传着“88%魔咒”,即偏股型基金持股仓位达到88%及以上时,A股将会见顶回落。

公募基金披露的2020年四季报显示,截至去年末,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90.07%,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85.18%,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67.32%。据安信证券统计,2020 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仓位已达到历史高点。

“‘88魔咒’曾经颇为有效,尤其在2008年-2014年,以及2016-2018年,每次公募仓位达到阶段性高点,市场就会反转。而背后的逻辑是在存量博弈的体系里,公募加仓行为常常成为反向指标。”1月25日,好买财富研究总监曾令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A股资金充裕,包括非标、外资等在内的各路资金,源源不断进入股票市场。

不过,2020年四季度公募基金虽加大了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但结构上却并非普遍调高。据天风证券分析师刘晨明统计,主动偏股型基金产品的股票配置比例出现一定程度上升,然而分产品类型看,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产品的仓位均值和中位数均出现小幅下滑,其中灵活配置型产品降幅较明显。

“88魔咒”引发一些机构恐慌。

近期,南下买入低估值港股核心资产的呼声渐高。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南下资金加快流入港股市场。截至1月22日,年内港股通净流入规模已超2300亿港币,该资金体量已超2015年和2018年港股通全年净买入额。

机构“抱团”近期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

李迅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无论是机构“抱团”的说法,还是类比“漂亮50”,都不够准确。目前市场的偏好,更多是存量经济下的龙头效应。

山西证券研报指出,在基金爆款频发,基金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大中市值的白马股更符合机构的审美,短期内白马股仍将持续跑赢小市值股票。此外,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认可龙头泡沫化,低估值板块的龙头股性价比较高,也可能获得资金持续流入。

曾令华指出,只要市场上还有便宜的资产可以买,对于市场过热的担心就可暂时放下。“抱团”的说法并不准确,更多是出于配置的需求,倘若因为偏见导致不敢下手,可能得不偿失。

打破宿命的“爆款”

“爆款基金”的形象一度不佳。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1年至2020年2月间成立的209只“爆款基金”,短期业绩普遍较差,有超过1/3产品的3-6个月业绩位于后1/4分位。即便满3年以后,也仅有50%的产品业绩位于前1/2分位。甚至有很多产品成立后,一直徘徊在同类产品后1/4。

李迅雷强调,2021年收益率回落恐怕难以避免。两年持续的高回报,从长期来看不可持续。

“爆款基金”投资者往往有较高的期望值,持有之后的反差可能会造成规模迅速缩水。

以2006年年末成立的嘉实策略混合为例,该基金首日募集419亿元。倘若从长期业绩来看,这只基金表现尚可,截至1月22日,成立以来收益率为324.75%。但如果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体验可能差强人意。其成立后的第一个季度,赎回份额高达167亿份,此后一个季度又赎回了126亿份,一年半以后已经降到百亿份以内,此后仍不断缩水。

不仅是嘉实策略混合,公募基金早年发行的“爆款基金”大多逃脱不了规模持续缩水的结局。海富通收益、华夏经典等曾经的百亿基金,如今规模都在10亿份以内。

不过,近几年成立的几只现象级“爆款基金”,给投资者也留下了一些积极印象。

首募327亿元的兴全合宜,曾位居权益类基金首募第三名,截至1月22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的业绩在同类前1/3,2020年末规模仍高达235亿元。

睿远成长价值也证明了自己的质地,单日募集金额700亿元,按比例配售后的成立规模为60亿元。此后其长期“限购”,但份额持续增长,2020年末份额达到102.77亿份,最新净值达191.47亿元。

1月25日,某资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爆款”打破宿命有着自身的逻辑。随着市场的演化,整体来说对于业绩的评价周期延长,明星基金经理的质地有所提升。此外,明星基金经理也越来越珍惜羽毛。

  • 88 views
    A+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07日 02:08:22  所属分类:SEO优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