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制企业编制问题: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编制怎么办

首先,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所以每个地区的事业单位改制的人员流转方案都不大相同,在此我以一个地区事业单位改制的文件为例子,看图说话事业单位改制企业编制问题。

事业单位改制企业编制问题: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编制怎么办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革方案的通知

事业单位改制企业编制问题: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编制怎么办

事业单位改制企业编制问题: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编制怎么办

这次改革12个事业单位,涉及在编人员602人

事业单位改制企业编制问题: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编制怎么办

1、企业怎么改的?

可以看到,所有的事业单位均改为企业,由贵港市控股的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基本上就是从事业单位变成国企。

2、人员怎么改的?

可以看到,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在编人员想继续上班的,直接由事业编转为企业职工,无需企业同意,企业必须接收,还要安排工作!

第二类:无编制人员想在这些企业继续上班的,需要转制企业根据情况双方协商同意,这句话就有意思了,如果转制后的企业觉得你不适合他们工作,他们就可以不接受你,不给你续聘合同。(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有编制跟没有编制的区别)

第三类:在编人员觉得这个公司不好,我不想在这公司上班,那么我申请解除合同,那么这部分人是给予经济补偿金,买断回家,另谋出路。

第四类:在编的年龄大了,不想上班了,但是退休年龄还不到(5年以内),那么就办理离岗手续,不用上班,工资照发。等到退休年龄后办理退休手续。【这种应该是最快活的】

上面这个文件其实基本概括了事业单位改企业的人员流转办法,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不可一概而论。

自己选择,是想继续干下去,还是自谋生路,还是安稳退休。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要为编制所困住了,世界那么大,出去看看去!!!!

回答完毕。

什么情况下事业单位能改成企业单位?

现有事业单位将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也就是说目前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如国有电影制片厂、出版社、报社、体育馆,以后都将变成企业。

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事业编制予以核销。个别事业单位未改企,只是参照企业运行的,事业编制一般不予核销。事业单位改企,编制核销,并不意味着原有从业人员全部变成企业员工身份。原有从业人员一般情况下会分类处理,总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处理的力度主要是根据改革阻力大小决定的,并无一定之规。

全国事业单位改革何时全部完成?对事业编制有何影响?

我在省属科研院工作,我们单位已改完,但省里不同意验收,同时科研人员也有对改革不满上告的。本次改革中央规定:不允许职工下岗,人员分管理、技专、工勤三类,这问题就来了,象我院是副厅局级单位,下辖正处级的五个研究所、四个分院,近千人,院机关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大都是管理处室的,都有高级职称,却从未搞过科研,走管理系列,工资要降几千块,同时上级又要求机关人员必须减半,减那去?比如党委办、组织部、宣传部、共青团、纪委、监查处、人事处、财务处、审计处、基地处……都是大学毕业,都是副高职以上职称,减到各研究所?可研究所是有编制限制的,各所已满编,同时职称也满(现在科研单位实行评聘分开制,评只要条件够,就可评上,但不兑现代遇,聘是有指标的,评上易,聘上难于上青天),咋办?改革光强调公益不行,人咋办,都是四十几岁,处长当不上,来个副高职职称吧,至少工资不亏,现在要他们走管理系列,那就是个处员,工资由近万元降为三千多元,矛盾出来了。走技专吧,他们大学毕业进单位就没干过,同时,我单位是搞自然科学研究的,而机关的人都是学文科的,咋弄?进退都难。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里的企业工人可以转制吗?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精简是主题。机构精简,人员编制精简,以此来达到优化服务、提质增效的目的,一些正式职工都会因其承担的生产经营职能,转变为合同人员身份。原来的编外人员、临时工、合同工,想要借机构改革的东风,转变身份,成为体制内人员,只能说是想多了。

事业单位改制企业编制问题: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编制怎么办

1、机构改革,生产经营职能改企,部分人员随企改制,重新就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承担生产经营职能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部分管理人员和正式职工,会由组织人事部门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其他人员都会随企改制,重新就业,或者自主择业。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也会剥离生产经营职能,和其他职能相近的单位进行整合,部分承担生产经营职能的人员也会随企改制。

事业单位改制企业编制问题: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编制怎么办

2、编制改革,自收自支、自定、自筹类编制撤销。随着机构改革,编制管理也将正规化,原地方使用的自收自支类备案制编制,和自定、自筹类编制,都将收回撤销,今后地方政府不允许擅自设立并使用自定事业编制。使用这些编制的正式职工,会被分流,而合同人员也将面临重新就业的问题。

按照辽宁省于2018年7月底完成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县区级事业单位机构数减少90%以上,省直、市直事业单位机构数减少50%以上。事业编制和人员减少20%—30%,受影响最大的便是编外人员。正式职工部分可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由原来的差额或者自收自支编制调整使用全额事业编制;部分按照“一刀切”原则,到新改制的企业就业,成为合同制管理人员;部分距离退休不足5年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交由社保部门保障。编外人员要么随企改制,要么自主择业,确实有需要的,统一由人事部门雇佣,或者指定劳务派遣公司统一派遣各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由地方财政统一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