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知道吗?其实很多异形词早就分出了对错,并且被国家明文淘汰了!
下面的这些异形词原本都是可以通用的,直到2002年传说中的神秘组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出版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再接再励”“披星带月”这些词都已经被彻底抛弃啦!
打死你都想不到,“再接再厉”最早是用来说斗鸡的。这个词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接,就是“打架”;砺,现在一般写成“厉”,就是“把鸡的尖嘴磨得锋利”。
不过,现在一般都用来比喻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了。而“励”,可没有磨尖嘴的意思,所以“再接再励”就被废弃不用了。
为什么要用“披星戴月”而不是“披星带月”?因为这是一个互文词,“披”和“戴”“星”和“月”两两相对,意思是披着、戴着星星和月亮,形容早出晚归,十分辛劳。
如果换成“带”不但跟“披”对应不上,而且就算你想随身带着月亮,也没那么大的包包装啊!
有很多词语要回到源头上才能明白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比如经常出现在恐怖电影中的“肢解”,原意是指一种把人的四肢剁下来的残酷刑罚。尽管现在我们所说的“肢解”早已不限于剁下四肢了,但这个词还是沿用了下来。
有一些字现在已经不常用了,但是在成语中还是无可替代。比如“杀一儆百”中的“儆”,它既有“警告”、“警醒”的含义,又可以表示“戒备”,毕竟《说文》里说“儆,戒也”。这么多的含义,作为萌新的“警”字可表达不出来哦~
也有一些字被淘汰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借来用的,现在正本清源而已。比如“参预”的“预”本来是“豫”的俗字,而“参豫”呢,又是向“参与”借来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唱花儿乐队那首脍炙人口的《嘻唰唰》:“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狡猾”这个词出自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左传》,一直沿用到了今天,所以尽管“滑”形容人的时候也有“奸诈”的意思,但强行把“狡”和“猾”这对老搭档分开实在是太没有人性啦!
不过“滑”还可以跟“脚”配在一起,毕竟有一个脑筋急转弯说“什么动物最容易摔跤?”答案是狐狸,因为它“狡猾(脚滑)”。
也有一些词根本就是莫名其妙的“手误”,只需简单想一下就知道该用哪个。比如小宝宝们要想敲响“拨浪鼓”,首先得“拨动”鼓身才行,如果换成“波浪鼓”就让人莫名其妙啦。
与之相似的还有“一锤定音”,它原本是指打制铜锣的时候,最后一锤砸下去就能决定它的音色,这个时候用的当然是“铁锤”,而不是“棒槌”啦!至于 “一槌定音”这个词,多半是有了拍卖行之后才被人造出来吧!
“槛”字体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槛”本意是指关兽类的栅栏,也就是所谓的“圈”,后来又可以引申成住人的房子,接着再引申,就成了门口放着用来挡雨水的横木或者条石了。 你们古人可真能引申啊!
至于“坎”,本意其实是“土坑”,所以“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儿”嘛,跟“门”根本就联系不上,所以,不用这个词也就顺理成章啦。
有的异形词实在是很难分辨,甚至连作家们都经常用错。比如“常年累月”就是一个“怎么看都没错”的成语,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长年累月”的“长”和“累”都是“多”的意思,而“常”代表的却是“频次”,用在这里并不合适。
其实要是追根溯源起来这两个都不对,应该是“元元本本”,因为这个词出自西汉文学家班固的《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意思是把事情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叙述一遍。
/班固/
那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原原本本”呢?可能是因为要避讳吧,毕竟后来名号里有“元”的皇帝太多了。
“混水”和“浑水”其实区别不大,都是指不干不净、有杂质的水。那国家为什么要淘汰“混水”呢?可能是因为毛病出在了“混”字上,因为它有两个读音,万一被人理解成四声,以为意思是“在水里混”,就会产生歧义,所以,还是干脆找一个没有歧义的“浑水摸鱼”作为规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