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打疫苗能吃饭去吗。打过乙肝疫苗是可以直接吃饭的。但3天内,尽量清淡饮食不要过于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大蒜等。此外,乙肝疫苗注射当天是不建议洗澡的,最好是1-3天后洗澡。注意注射部位的卫生,因为这时候针孔未闭合,容易感染。如果孩子出现药物过敏或发热等症状,家长不要掉以轻心,建议去医院向医生咨询。如果孩子最近身体不好,可以晚点再打疫苗
总之呢,疫苗注射也是为了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最近网上有很多新闻说孩子注射疫苗后出事故甚至死亡,加上之前闹得很大的疫苗事件,凡此种种导致很多家长对此都很慎重,我不管作为医生还是作为母亲,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家也不要过于惊慌,有不确定的地方,可以及时向医生详细咨询疫苗注射的相关事项,回家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
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沟通,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
刚打完乙肝疫苗就吃了些很油腻的东西,对抗体产生的影响很大吗?
吃了很油腻的东西,油腻食物主要怕的里面的脂肪,这个对乙肝疫苗是没有影响的。脂肪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三大营养物质之一,其他的两大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和糖。
太过于油腻,也就是脂肪含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吸收不了。对于有肝病的人来说,由于胆汁的排泄和分泌障碍,进入肠道里面的胆汁减少,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脂肪的消化,从而导致维生素E、K等的缺乏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但是,这种症状跟人体的免疫系统没有多大的冲突。注射乙肝疫苗是通过乙肝疫苗里面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乙肝感染的假象,从而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对应的乙肝表面抗体的。
乙肝疫苗的注射,其实就是模拟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只不过乙肝疫苗只含有乙肝表面抗原成分,而不含有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所以,乙肝疫苗没有致病作用,只能起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作用。
吃油腻的食物,和乙肝疫苗注射之后,会发生的身体变化,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了解到,两个之间是没有相互关系的,也当然谈不上相互影响。所以,这个不用担心,不会影响到乙肝疫苗的效果的。
乙肝疫苗是非常安全的一种疫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的反应或者发热反应。但是,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反应的,出现反应只是少部分的个案,也没有必要太过于注意,没有必要太过于关注这个问题,更没有必要天天测体温或者担心疫苗会怎么样。
如果有一餐吃的过于油腻,会有所担心的话,以后吃饭多注意一下就可以了,以免影响消化功能。平时的饮食以容易消化、适合自己的口味、营养丰富而不失全面为主。既要考虑到胃肠道的承受能力,也要考虑到人体的营养需求。
由于不会影响到乙肝疫苗的效果,后面还有疫苗没有接种的话,按时接种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增加注射。全程注射完乙肝疫苗两个月后,可以检测一下乙肝表面抗体,看看有没有抗体产生。
欢迎评论、私信、点赞、转发!
想了解更多有趣而温暖的肝病和感染科医学知识,请关注@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打了“营养针”就不用吃饭了吗?
在物质基础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甚至有人觉得吃不下饭、太瘦就要去医院打营养针。然而营养针并没有这么神奇,也不是随意可以打,让我们一起揭开营养针之谜。
营养针是指营养物质(即营养素)以静脉输液的方式提供给人体,其医学术语叫肠外营养(PN),是指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能提供每日所需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维持机体代谢及器官功能。
营养针有哪些成分,功能是什么?其组成成分共有七大类,包括水、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
水:
水占人体体重的50%~70%,成人每日需水量为30~40ml/kg,例:50kg的成年人,每日需水量2000ml。
电解质:
包括:钠、钾、钙、镁、磷及氯等,电解质和水是构成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发挥着调节生理活动的作用,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维生素:
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1、B2、B6、B12、烟酸、叶酸、维生素C和生物素等;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维生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甚少,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微量元素:
维持机体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主要有9种,即锌、铜、硒、铁、钼、铬、锰、碘和氟。
葡萄糖:
为机体提供主要能量,一般推荐成人每日葡萄糖供给量<7 g/ kg。
氨基酸:
有必需氨基酸8种和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不仅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还能转变成其它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健康成人每日氨基酸需要量是1.2~1.5 g/kg。
脂肪乳:
包括长链脂肪乳、中长链脂肪乳和结构脂肪乳等,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又能补充必需脂肪酸。一般推荐成人每日脂肪供给量<2.5 g/kg。
营养成分品种繁多,功能又齐全,打营养针是不是有益无害?太瘦的人该不该打营养针?太瘦的人有可能是营养不良(即营养不足)。
判断胖瘦标准: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中国标准:BMI<18.5kg/㎡为低体重(营养不良)
正常值范围是:18.5kg/㎡≤BMI<24kg/㎡, 24~26.99kg/㎡为超重,≥27kg/㎡为肥胖。
发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足),有什么办法可以补充营养呢?
营养不良的规范治疗应该遵循五阶梯治疗原则:首先选择营养教育,然后依次向上晋级选择口服营养补充、全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全肠外营养。饮食+营养教育,是所有营养不良者(不能经口摄食者除外)治疗的首选方法。这种方法既经济、实用而且有效,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使用第一阶梯治疗即可能完全治愈。
“口服营养补充”:是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经口服途径摄入,以补充日常饮食不足。
“全肠内营养”:是指在完全没有进食条件下,所有的营养全部由肠内营养制剂提供,营养素是通过鼻胃管、鼻肠管等管饲途径直接进入胃肠道。
“肠外营养”有其特定的适应症,例如:当胃肠道功能丧失无法用肠内营养时,采用肠外营养。
总之:应遵循阶梯治疗原则,由下往上依次进行,能口服的尽量口服,不能口服可以选用肠内营养,不能肠内营养的选用肠外营养。打营养针具有一定的风险,不仅不太符合人体生理,还容易产生各种代谢障碍和导管并发症,不是人人都能打,也不是太瘦的人首先的营养补充方式。
药师提醒
1、满足营养需求,是每个人保持良好营养状况的必需条件。平衡膳食能够满足充足营养, 维持良好身体健康状况,不推荐额外补充。
2、确定自己膳食是否满足营养需要,需经过膳食、营养状况指标和体征等来评估。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通过膳食满足营养需要的个体,应咨询营养师、营养专家或医生合理进行膳食调整或营养素补充,预防营养缺乏。
3、对于营养素缺乏的个体,补充营养素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同时应积极采取膳食改善措施,包括选择强化食品、营养素补充剂作为营养素补充的来源,以弥补不足、纠正营养素缺乏状况。
4、特殊人群:孕妇、乳母、幼儿、老年人等,应咨询营养师、营养专家或医生,合理进行营养调理。
5、疾病状态人群或高危人群,应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诊断、评估和营养治疗。
6、营养素的补充剂量,应根据参考摄入量进行,过量补充不一定增加健康益处,可能带来负面效应,甚至增加疾病风险。
感谢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志东、广东省药学会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郑晓霞
以上由 广东省药学会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玲 提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