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口诀

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口诀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口诀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在这一时期孩子开始出现了基本的心理需求,有着简单的心理活动渴望着认识这个世界,又要避免这个世界对他的伤害。

他在寻求依靠,靠自己能够用手抓、咬感受到的实物。它信任能给他生的希望的人,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处理的就是生与死的冲突,感知运动仅仅只是一个手段。出现了想要的心理特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在这一时期孩子生理自我开始成熟,在孩子第一次说出“我”这个字的时候,他开始将自己与环境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很强的独立倾向,自立的意思就是分清自己的事情独立去做!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出现了我想要的心理特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儿童能更多地进行各种具体的运动神经活动,更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这些技能使儿童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这一时期他们处于前运算阶段,充满着自我中心。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区分开,自主与主动的区别,自主是能够自己独立的想做,想做什么他们还不清楚,主动这个阶段他们才会有明显的一个区分,明确自己的目的。在前两个阶段,儿童已懂得他们是人。现在他们开始探究他们能成为哪一类人。在这个阶段,儿童检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找到哪些是属于许可的范围,而哪些又是不许可的。这个阶段孩子通过从他人,父母、老师、同伴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的目标。出现了我想要...的心理特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时期孩子的各项生理机能都已不断的成熟,不断成熟的肌肉、骨骼、注意力、记忆等在驱动着孩子去达成他自己6岁以前渴望达到而又缺少达到条件的事情。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

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他们渴望去展现他们自己的能力,去实际探索自己生活着的世界,离开父母的怀抱去真正的呼吸自由的空气,勤奋的他们要向父母证明自己能行,如果父母给了负性评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发做成任何一件事从而产生自卑。行为出现了分化,他们能够认清楚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自己动手去实践,出现了我想去做的心理特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正在生长和发展的青年人,他们正面临着一场内部生理发育的革命,面临着摆在他们前头的成年人的使命,他们现在主要关心的是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与他们自己的感觉相比较,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把各种角色及早期培养的技能和当今职业的标准相联系这个问题。他们已经只知道自己能够做很多的行为和对世界施加影响,但越长大他们会感觉到越自卑因为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复杂,他们不能适应这个自己童年期以为纯粹的世界,这个时候社会的要求和自我的要求开始矛盾,出现角色混乱。

急需要形成正确的社会自我,在矛盾中成长。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我想去做...的心理特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在这个时期他在寻求一个人或者一些人来与他共同面对自己想做的事,因为自己的生理需求也是自己爱与归属的需求,在亲密关系中产生不断改变世界的能量。找人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