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单纯的低压升高,为什么很难降?要找到原因,才能有效治疗
有一位朋友跟华子说,他的高压135mmHg,低压100mmHg,被诊断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经过药物治疗之后,高压降到了125mmHg,低压降到了90mmHg。他对自己的低压不太满意,想再降低一些,结果不论他加大药量还是更换其他药物,他的高压降到了120mmHg以下,但他的低压就是“卡”在90mmHg,降不下去了,有什么好办法吗?
人体的大动脉系统就如同一只“气球”,心脏泵血的时候,就如同往“气球”中充气,此时吹鼓“气球”的压力就是高压(收缩压)。当心脏舒张的时候,“气球”在本身弹性下回缩,继续推动其中的血液流向远端的小动脉,“气球”回缩的力量就是低压(舒张压)。
也就是说,低压的高低与两种因素相关。第一是大动脉的弹性,弹性越大,低压就越高。第二是外周小动脉的阻力,阻力越大,低压也会越高。大动脉血管对降压药的敏感性要强于小动脉血管,也就导致了在用了降压药之后,高压相对容易降下来,而低压则难以下降。
低压升高的人,常见于中青年人群。中青年人群的大动脉没有发生硬化,弹性较好,所以回缩的力量很强。动脉有弹性是件好事,所以中青年人低压升高的原因,主要是外周小动脉的阻力过大。引起外周阻力过大的因素有什么?
1、精神紧张:中青年人来自于生活、学习及工作上的压力大,很多人有喝酒、咖啡、浓茶的习惯,还有熬夜较多、睡眠不足等现象,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心率加快和外周小动脉收缩。
心率加快会使单位时间内的心脏输出量增加,大动脉来不及完全回缩就要再次扩张容纳血液,使低压升高。而外周小动脉收缩,使外周阻力增加,也会使低压升高。
2、体重过大:社会的进步,生活物资的极大丰富,导致很多的中青年营养过剩,身体肥胖。身体上所堆积的脂肪组织,会对附近的小动脉造成压迫,增加了外周阻力,进而就会导致低压的升高。
3、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有遗传倾向性,父母都有高血压的人,患上高血压的概率接近50%,如果不注重预防,就很可能患上高血压。在高血压的发作初期,大动脉血管弹性正常,所显露出来特征的就是单纯的低压升高。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展为高、低压一同升高的经典型高血压。
1、生活方式的改善:如果低压升高的人,有上面原因中的第1条或是第2条,那么改善生活方式就可以使低压降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运动量,运动时小动脉为肌肉供血,会自然扩张,使外周阻力降低,低压下降。
而且运动可以增加人体内啡肽的生成,让人感到愉悦,可以缓解精神紧张,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外周小动脉阻力。此外要规律作息,别熬夜,不要过量饮酒,也不要饮用过浓的咖啡和茶,饮食上要限盐,每天3~6克。
2、使用降压药物:如果坚持3个月的健康生活方式,血压仍然控制不佳,或是原发性的高血压,那么就需要尽早进行药物治疗,避免高血压继续进展。
对于心率过快的低压升高,可以考虑使用“洛尔”类的降压药,减少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心率。年轻患者的肾素水平高,也可以考虑使用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有抑制作用的“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
提示一下,所有种类的降压药都可以应用于低压升高,但这些药物都是同时降低高压和低压,需要由医生选择出最为适合的药物,或是药物组合。
总结一下,大多数人的低压升高,都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如果生活方式不能改善,那么外周小动脉的阻力就很难减少,低压也很难降低。只有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再加上合理的用药,才能把低压控制好。
免责声明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社旗下易中医记者灵芝收集整理
文案编辑:易中医灵芝
中医理论知识审核指正指导:同仁堂特聘中医专家杨志强(仅对中医理论提供审核指导)
中医专家杨志强
同仁堂特聘专家,从医30多年,祖传中医,祖辈口口相传,族谱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祖上为汉武帝御医义妁后人,从民国早期至今,有清晰记载历经五代中医传承。
5岁开始跟随爷爷和父亲学习中医,16岁开始独立诊脉治病,1993年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现山西中医药大学),同年十月份参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兰州军区医疗卫生队服役,1997年因在实弹演习中受伤,康复后于2005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出诊三年,2008年被聘为北京同仁堂中医专家,工作至今,现于北京丰台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北京肿瘤医院南院(北京南郊肿瘤医院)出诊。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的中医治疗和术后康复调理
尤其擅长:妇科类癌症(比如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癌等)及妇科常见疾病(比如子宫肌瘤,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及不孕不育等)和男科疾病的中医诊断治疗和调理。
免责声明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