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作用、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
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在校时,由学校参与见证的,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的,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方案和毕业生派遣的依据, 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计划进行派遣。一般来说就业协议签订,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待遇、住房等有事先约定,亦可在就业协议备注条款中予以注明,日后订立劳动合同对此内容应予认可。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同意和见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将来可能发生违约情况时的判断依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并在就在协议书上签名盖章,用人单位应在协议书上注明可以接收毕业生档案的名称和地址。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盖章。用人单位必须在与毕业生签订协议书起的十个工作日内将协议书送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部门。学校同意盖章,并及时将协议书反馈用人单位。
就业协议、报到证都有什么用?
报到证:
1、报到证有2种开法:一种是开到生源地的公共就业中心,这种只要是统招学生,在毕业时都可以申请开具。二是开到具体的工作单位(大部分学校是根据学生提供的三方协议进行出具)。
2、报到证的作用:开到生源地的报到证有两个作用,一是用来确认档案是不是按时到达报到证上的单位,这就是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去报道的原因,实质上只要知道档案是不是已经到达就好,不用报到。二是方便改派,很多毕业生毕业时不需要报到证,但是以后单位或者一些原因又需要报到证,这样就直接可以拿原来的报到证到相关单位进行改派。
开到具体工作单位的报到证:在2015年以前开到具体工作单位的报到证是可以从开出之日起计算档案工作。这就包含一年之后的转正定金,年度考核等都可以根据报到证开出来的时间为起点开始计算。但是2015年以后,人社部下发了《关于简化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通知》(人社厅发(2016)75号)要求取消办理转正定级等手续。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的意见》(人社部发(2016)44号)中指出,公共就业中心不再对初次就业的流动人才办理转正定级。机关事业单位在以及国企在招录流动人员时,可参照档案中的劳动合同和养老保险清单对应来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和年限。也就是说现在认定档案工龄是根据社保和劳动合同对应。单有报到证是不行。
档案材料讲究完整性,如果你有开到具体工作单位的报到证,离开是请记得出一份离职证明入档。(档案中有进就得有出)要是没有去报到证上的单位报到,最好也出具一个未报到证明存档。
大学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有什么作用?
大学生毕业时签订《就业协议书》,就说明你已就业。 这个《就业协议书》对于大学生个人用处不大,但对于学校用处非常大,学校以这个来计算毕业生就业率。现在很多高校宣传时都把就业率当做重点,但是这种就业率基本都是不真实的,为了提高就业率,很多高校都强制学生必须签订《就业协议书》才能办理毕业手续,所以很多未就业的学生就造假,随便找个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所以,对于个人没什么用处,而对于学校用处非常大。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一定要签的吗?这和报到证什么的有关系吗?
就业协议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在规定期限内确立就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达成的书面协议。你到单位求职、就业,如果觉得该企业适合你,你也想长期干,就一定要签就业协议书。但是,你如果没有找到工作,尽量不要吧就业协议书浪费了。 报到证由原来的派遣证转化而来,其主要作用是: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的证明;当地公安部门凭“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落户手续;学校相关部门依据“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档案投递、组织关系转移和户籍迁移等手续;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上面的日期是工龄的开始年限,与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交纳年数都有关;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必备资料。 你班主任建议你找同学帮忙,将就业协议书签到你同学所在公司的行为有失妥当,也与现行就业政策规定不符,建议谨慎为之。
中专毕业生用不用签就业协议书?
首先你要知道就业协议的作用,就业协议只在毕业生尚未毕业劳动合同未签订前有法律效力,一旦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将作废,就业协议是避免毕业生签订多家单位而做的一个协议性文件。在协议上可以规定违约金但是劳动合同上不可以约定违约金。所以你签了协议以后违约的话要交违约金的在签了劳动合同辞职就不用交钱了,所以看你喜不喜欢这个单位,要是单位要求签你也喜欢的话签一个,防止单位违约,不喜欢这份工作了在签完合同后辞职就行了。不用担心,在中国这个社会法律不外人情,你跟公司人事部的人关系好点这些都没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