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窑还是很多的汝窑在哪里,而且还分两个时代。宋之前是陶器时代,宋开始进入瓷器时代。
宋之前的生活器皿和祭祀器皿多是陶器。而五大名窑则是瓷器时代到来的标志。这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钧窑—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汝窑——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冠绝古今,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官窑——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一个“置窑于修内司”,后又在“郊坛下别立新窑”。官窑作为国仪之用,其他瓷种望尘莫及。同时,北宋官瓷作为一种尊贵和权势的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在市场上流通的瓷器,故北宋官瓷向有“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之说,足见北宋官瓷之珍贵。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野北村。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原为民窑,但北宋后期曾一度烧造宫廷用瓷,因此影响较大。
哥窑——其窑址没被发现。这里指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事实上,景德镇瓷器在古代也名扬天下。
明朝郑和下西洋远销欧亚的瓷器多是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尤其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名声大振。
如今,电子网络时代,智能制造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陶瓷行业也必大受裨益,我们期待现代瓷器企业有更多更好的瓷器艺术产品。
如何简单的鉴定汝窑瓷器?
瓷器鉴定真知堂:
汝窑瓷器是指北宋时期清凉寺烧的以供御为主要用途的瓷器,为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
第一,汝窑属于炻器,烧制温度不高,磁化程度不好。敲击起来声音宛如啄木,绝不会出现后世瓷器那种清越的回音。换句话说,汝窑还不是真正的瓷器,不能按照瓷器鉴定标准来鉴赏。
第二,汝窑瓷胎骨为当地特产的含三氧化二铝极高的瓷土,又含有大量的铁成分,无法淘洗干净。所以汝窑胎骨隔着釉看好像是铜做的,带点紫铜色。古人不懂,号称铜骨之汝。其实本质不是含铜,而是氧化铁的颜色。
第三,汝窑古人鉴定,有蟹爪纹,下有芝麻花细小支钉者真。蟹爪纹是一种隐隐出现在釉里的纹路,又有称为鸡爪纹的。传世汝窑瓷器无纹者只有一件孤例,收藏于台北故宫。目前看来是否是清代仿品有待研究。芝麻花支钉则非常形象,汝窑支钉一定很细小,甚至不如一粒芝麻大。形状也像一粒芝麻。新仿的对于窑具没有古瓷讲究,芝麻支钉一般都比较大。
第四,汝窑器型应该以传世和出土标准器为准,有些新仿器臆造器型,张冠李戴,穿越时代。不可不细辨之。熟记所有出土和传世汝窑器型是鉴定汝窑瓷器的关键之一。
第五,汝窑瓷器上绝少文字款识。一般只有奉华,蔡等款,属于两宋时期后刻款。新仿汝窑器,很多都题上乾隆御制诗或者干脆写上政和,宣和年号或者宋徽宗御提等款识。岂不知宋徽宗或者的时候没人这么称呼,死后也只有后代(元明以后)才敢大胆的提及宋徽宗谥号,这些都是一眼假的赝品。
第六,汝窑瓷器特定的器型特点,如圈足外撇,器物轻薄等,都是鉴定的要点。汝窑瓷器新仿品由于不能上手实物,一般比较重比较厚,而真品往往比较轻薄,再加上入土多年胎骨干透了,一上手基本就能分清真伪。
谁知道临汝窑,是汝瓷吗?
看实物瓷片,认识临汝窑
临汝窑不是汝瓷,不是一个类型,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特征区别很大。
临汝窑不是一个窑口而是一个窑系的统称,临汝窑的产品同历史上八大民窑之列的耀州窑和龙泉窑的产品类似,因此凡是宋代河南中部地区的、烧造产品类似耀州窑、龙泉窑的窑口,都归类为临汝窑系,称为临汝窑。主要集中在原汝州所辖各县,包括临汝、郏县、鲁山、宝丰及临近的宜阳、新安、陈留、禹县、内乡等地,规模之大,为北宋南北窑场所不及。
临汝窑在现在的汝州市临汝镇,共发现临汝窑窑址有三处:严和店、轧花沟及下任村。
临汝窑烧造青瓷是受唐越窑的影响,它历经五代,伴随着王朝的兴衰,一直到元才走完全程。以烧制青瓷为主,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烧耀州窑系青瓷,三分之二是烧均窑系青瓷。有均汝不分,耀汝相似之说。
临汝窑产品的胎体较厚重,胎质较密,胎色有灰白和浅褐两种。釉色多青中闪绿,釉层较厚,还有丹白色釉和天兰釉等数种,釉质纯粹,色泽滋润,气泡较多。
装饰技艺上有印花、刻花,而以印花为主,也有素身无纹的,其印花的特点是:纹饰和轮廓线都凸起较高,纹饰与耀州窑器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比之逊色,常见的题材有缠枝、折技的菊花、团菊、牡丹花等,还有海水纹,波浪式水纹等,其圈足宋代较宽,足内有釉,足端露胎,金元时,挖足较深,足内、足端均无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