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政协情系学生 校舍排危应有危必排、有危快排

  本报讯 (记者 陈树德) “有些工作可以等,中小学校舍排危工作不能等,要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计排除危房,让孩子们安安心心地上课。”云南省中小学危房面积大、破损程度严重、排危形势十分严峻。受省政府委托,云南省政协由主席、副主席带队,委员、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在莽莽乌蒙山中、滔滔江水之畔、洱海苍山脚下,奏响了中小学校舍排危工作大调研进行曲。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和财力薄弱,云南省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中小学危房面积达744万平方米,有近30万中小学生在其中学习。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投入不少资金,加大了对中小学危房的改造力度。汶川地震后,省委两次召开常委会议,研究中小学校舍排危工作。省政府下决心争取在3年内排除现有的中小学危房,并请省政协对排危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于是,8月4日至5日,云南省政协主席王学仁率领部分委员和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地震局等多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赴地处滇东北的曲靖市,详细考察校舍状况。8月26日至9月2日,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顾伯平和罗黎辉分别带队,到昆明、昭通、大理、临沧4个州市调研。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调研中,调研组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查看、座谈等形式了解到,目前云南省中小学校舍总面积为4658.29万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744万平方米。有的学校危房多次发生垮塌事故,被迫封闭停用,师生们长期在外租用民房、供销社、村委会等房屋上课,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师生的安全。云南省中小学危房数量为何如此之多?委员们认真分析后发现,主要原因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建了大批校舍,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很多校舍成为危房;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集中“普六”、“普九”时期,为了达到验收目标,绝大多数县举债搞低水平建设。这一时期集中建设的中小学校舍大约占危房总量的70%;由于多年来没有稳定的建设及维修资金来源,部分校舍得不到正常维护,超期服役;从2001年起,按照国家新的鉴定标准,原来许多不认为是危房的校舍成为危房;一些地方没有如实上报危房数量等。

  “有些工作可以等,中小学校舍排危工作不能等,要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计排除危房,让孩子们安安心心地上课。”委员们建议:要痛下决心,加大力度,不仅做到有危必排,而且要有危快排。要明确一个阶段性目标,下决心在未来3年内,首先排除现有600多万平方米D级危房。

  如何优质、高效地完成排危任务?委员们建议,首先必须坚持“一把手”责任制,坚持全过程监督,坚持经费上给足,材料上用够,防止校舍、危房改造滋生腐败现象。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帮助基层研究解决实际困难,指导开展具体工作。对重点地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要重点攻坚,重点突破。其次,无论是对新校舍建设还是危房改造,均应科学确定建设标准和设防标准。新建各类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建设基本程序,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从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理、抗震设防、工程验收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

  要加快排危步伐,资金不足是大问题。委员们同时建议,除加大当前投入力度外,可考虑把将来的相关资金提前使用。以政府投入为主,探索“一主多元”的筹资途径,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援建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朱海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