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个需要分年龄阶段孩子不愿意亲生父母,回答的问题3-11岁之间的孩子,如果不愿意告诉父母,自己在想什么,那么这可能揭示了,你们的亲子关系是有问题的。
因为,11岁之前的孩子,更多的还是喜欢父母陪伴,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一切事情,喜欢生活中,是有你参与的。
但是,如果你并没有让他体验到有效的陪伴,他会逐渐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
如果每次对你的表达和沟通,都没得到他所期待的回应,就不再想要跟你说了。
这时候,其实你们的亲子亲密是没有建立的。
很多家长觉得我有陪伴孩子啊,并且每天都会去问问她今天过的好不好啊?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啊?但孩子并不是很愿意说。
其实,孩子成长中,真正重要的是关键节点上,你有没有在现场。
比如,他第一次面对被欺负。你是跟他怎么解释的,教他回应的。
他成绩不好,或者遭遇什么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对待的,是让他孤军奋战,还是口头鼓励,还是陪他一起想办法?
这些,才是关键节点,只有在他认为重要的关键节点,你有在场,他才会认为你是真正可以陪伴和帮助他的。他遇到事情,才愿意告诉你。
那么11岁之后的孩子,这时候开始进入青春期了。他们更关注于自己的感受,也更想被别人“看见”,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这个时候,他们更想去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阶段,他们不想你知道他们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不用放在心上。
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当事情已经超出他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他是否会向你求助。
某些孩子,因为小时候没有和父母建立起可以共同处理事情的关系,这个时候,会向父母求助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并且,如果一开始他就无法认同父母;也认为父母不认同他。那么到这个时候,他们会更加觉得父母在自己的事情上,是无法理解自己的。
会自动把父母放在“不懂我的一方”!
这两个阶段,给了我们一个指引1、孩子11岁之前,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亲子亲密。这样,在他们进入青春期后,你还有可能了解到他们的思维和想法。他也懂得在无法处理的事情上,向你求助。不至于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2、如果已经错过了11岁之前,建立亲密的最佳时间,又怎么办呢?
只有从此刻开始,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同时花更多的时间,让他们相信,你是时刻愿意帮助他的,不要在他们求助的时候,先指责再帮助。
一定要让他感受到,即便任何事情,父母是你最强大的后盾。
只有坚持这么做,总有一天,他会真的相信,你是在努力理解他。
从而开始 ,向你学习,如何处理问题。
总归一句话,只有坚定而温和的爱,一直持续的供养下去,他们会长出绚烂的花来。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对父母不满意?
有组数字信息:江苏常州700户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孩 子最不喜欢的人,父母占54.4%\"。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我心中的爸爸妈妈》500份稿件中,表示对父母不满的达到90%。上海90%的青少年对自己的父母不满,70%的学生认为家长不了解自己。34%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家。上海调查:对子女教育感到困感的占86.物,非常困感、苦恼的占15%。 北京市教科所对1212户家庭调查,70%的孩 子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较好的教育。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我觉得关键在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从这个角度讲如何做父母、如何做个好父母是门学间, 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习一辈子的门学间。
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可以肯定的说:孩子父母首先是直接责任人,现在很多的父母其实已经成了“孩奴”,为什么这样说呢?各位不知行细想,你从最初婴幼儿时期的吃喝拉撒睡到孩童时期公主或王子般的生活。直至小孩三年级之前,我们做家长的是否想过,给孩子适当的创造些艰辛。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还是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对他伸出援助之手呢?试想,孩子周围有呵护备至他们还能够得到什么锻炼?更谈不上磨练了,所以也就不难回答,我们的疑惑了。“为什么我的孩子学习或者遇事不爱动脑筋?”那是因为,任何事都有大人替他去考虑的很周到了。他无需再去想什么,思考什么。“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上进心?”。因为你的孩子对目前现状已经很满足了。他没有目标和方向,又怎能会有上进心?‘’为了孩子学习, 家长尽可能创造最好的资源环境,为什么强子成绩还塌糊涂?” 请这样设想:假如你认为你所拥有的已经让你很开心了,你还会想方设法去创造更多、更美的东西吗?无疑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人最起码的本性,更何况十几岁的孩子呢: ?这种情形下再给孩了忆苦当年你一边啃着发馊味的窝头看书,一边点着蜡烛学习, 难怪孩子会撒撇嘴当笑话听!
对出现的上述情况,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父母观。
首先是子女所属问题: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喜好、选择、隐私、思考方式,父母不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更不能味强迫孩子按照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去发展:其次是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问题:父母对子女的责任是有限的,父母不应把核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需要适当的锻练,应该锻炼孩子承担责任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我们的父辈们,在给孩子爱的时候,能够做适当的保留,我们要舍得下孩子,有时候还要狠得下心来,舍得让孩子做事,舍得让孩子受苦,舍得让孩子流泪,舍得让孩子受伤,要让孩子在做事中明白责任,在受苦中懂得珍惜,在失败中获得一粒,在流泪中铸造坚强,在疗伤中学会拼搏。
第二:要时时着力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家长老师都要努力帮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社会能力解释为:是一个有效的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6种能力。
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要让孩子明白,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造就快乐自信的人格。
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要是孩子懂得对人生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协商,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礼有节的处理方式。
3,认识情绪,学会缓解压力的能力。
培养孩子,学会缓解精神压力,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培养孩子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此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教育和训练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要讨论要协商,要探讨,要尝试。
6,避免攻击性言行的能力。
培养孩子严格的自律能力,严格要求自己,不讽刺讥笑他人,不为自己的利益火冒三丈,更不能使用武力甚至暴力,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的行为。
作为家长和老师,双方在当今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我们应该思索的是,该教会孩子什么,我想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只有是心理健全的,才能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也才能让这个社会充满和谐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