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明白脚气和脚气病不是一回事,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脚气是什么症状。
脚气,是脚癣的俗称,也就是医学上的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皮肤病。真菌多寄生在足趾或两趾间,表现为两趾间皮肤的浸软,脱皮并伴有裂隙,有难闻的臭味,足部多汗,奇痒无比,所以经常抓挠,常可引起细菌感染,继而红肿、化脓,不易治愈。
脚气病,就是西医上的维生素B1缺乏症,患脚气病后,神经系统受累最严重,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多常见,表现为下肢感觉迟钝,触觉痛觉减退,肌肉酸疼,肌力下降甚至行走困难。也可累及循环系统,表现为心慌,气短,继而心动过速,下肢水肿,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发生右心衰竭,甚至猝死。
从症状的表现看,脚气病相当于传统中医学的脚气。
中医上之脚气,最早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于脚气的描述,最早可见于东汉年代医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原文是这样的:“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这里还提到脚气的症状,疼痛不可屈伸,以及治疗的方剂——乌头汤方。
从张仲景的症状描述,就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的脚气与今天人们心中普遍认为的脚气(足癣)是不同的,而与脚气病(VB1缺乏症)类似。
较早对脚气进行描述的可见东晋医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所说的“脚气之病先起岭南,稍来江东,得之无渐,或微觉疼痺,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症也。 ”
葛洪的论述,还说明了脚气这个疾病在我国的蔓延路线,且得病开始并无不适,慢慢地出现胫部、小腹已有不适,并且行走也偶感无力。 从晋朝开始,关于脚气的论述开始增加,尤以唐、宋、明时期为最甚。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医的脚气与当今人们认为的脚气(足癣)就完全不同,而与VB1缺乏症类似。
到了唐代,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关于脚气症状的论述如下:“夫有脚未觉异,而头项臂膊已有所苦;有诸处皆悉未知,而心腹五内已有所困。 ……,或小腹不仁,此皆脚气状貌也。”
在孙思邈的描述中可知,脚气病并不仅仅有下肢的不适,同时臂膊也有“苦”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脚气等同于脚癣,但脚气作为中医领域的疾病,主要表现在下肢的肿痛、麻木,接着是头部、项部、肋、臂膊、腰、腹等部位也都受其影响而出现不适症状。
对于脚气的治疗,千百年来历代中医学家都积累了很多历经实践的经方,疗效也得到了证实。
为什么有些人会有脚气?应该怎么预防?
脚气,困扰了无数中国人,有数据显示,一个人在一生中,有脚气的概率超过80%,听说,一半的中国人有脚气问题。一旦沾上脚气,有些人认为一辈子都去不掉,每天洗脚、泡脚、用药、所有办法都想尽,脚气还是久治不愈,没好几天又复发。
我也曾经备受它的困扰,一到晚上,脚痒难耐,脚趾头之间有如万只蚂蚁在爬,双手用力摩擦,舒服至极,只要停下来,几秒钟后又会受不了。而现在,我再也不会有这个问题了,我觉得,这和我的饮食改变关系巨大,也有很多朋友给我反馈说,低碳饮食后,脚气不再有了。
我们今天来和大家探讨一下,饮食和脚气的关系。
脚气和脚气病的主要区别
我们常说的脚气叫做足癣,主要原因是真菌感染,而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另外一回事,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1,引发的周围神经性系统的一些病变。经常表现为四肢无力、运动障碍、疲劳、心悸、低血压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脚气病主要是饮食的原因,吃精制米饭太多,糙米和肉太少,导致缺乏维生素B1。
侯祥川著“我国古书论脚气病”中提及『久食白米,即可发生脚气病』,现在比较少见,主要是一些老年人或者节约的人,经常吃大量的精制米饭和粥,拌一些咸菜,很少吃肉。很多年前,这个疾病困扰了日本人很多年,当时江户这地方有钱人多,有钱人都吃精制米面,不吃糙米,所以,脚气病一度被称为江户病。
日本的公主和天皇的亲人,都相继患脚气病离开人世,一开始腿肿胀,讲话速度慢,接下来会出现麻木和瘫痪,伴随着抽搐和呕吐,最后通常是心力衰竭导致死亡。
他们还不提倡吃猪牛羊等肉类,当时,半素食非常流行(吃鱼不吃肉),而蔬菜中维生素B1的来源较少,这样的饮食结构,让很多日本人都患上了脚气病。
在明治和大正时代,脚气病和肺结核,是日本两大“国民病”,发病率极高,死亡率也很高,军队也成为脚气病的重度感染区,因为军队主要食物是白米饭和咸菜。
1875年,每1000名日本士兵中,有108人患脚气病,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日本陆军约有25万人患上脚气病,约2.8万人死亡,而同期战死者不过5万余人。后来一个医生站出来,指出这个饮食误区,加入糙米饭和一些肉类,才减少了大量的脚气病。
当然,现在这类脚气病很少了,我们常说的脚气,严格来说叫做足癣,它的发病率很高,困扰了很多成年人,老人。
真菌感染导致脚气(足癣)
对于足癣,我相信很多人一定不陌生,谁没有过脚痒的经验啊,这种足癣引起的痒痛真的让人痛不欲生,一辈子都难忘。引发足癣的主要是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和絮状癣菌等真菌。
→ 环境滋生真菌
脚气发病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潮湿的南方发病率更高,春夏季发病率更高,因为,真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2至36度,湿度为95%-100%,pH值为5-6.5
所以,首先,滋生真菌的环境,还有一些饮食习惯,可能加重真菌滋生,繁殖。
→ 糖和真菌感染的关系
红色癣菌、白色念珠菌和絮状癣菌,这些菌有一个特点,特别喜欢吃糖,在高糖环境中,它们很容易快速扩张。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教授Jessica Shepherd说,反复出现的真菌感染,与饮食中的糖关系很大。
首先,当体内糖分过多时,免疫系统就会受到抑制,无法抵御任何有害细菌, 这可能导致阴道真菌过度生长。相关阅读→吃这些东西,免疫系统“瘫痪”5个小时,难怪你经常生病…
其次,当你摄入过多的糖,身体无法消耗时,你的血糖会很高,小型血管遍布你的身体,包括你的脚趾缝隙,阴道,这些地方比较潮湿,在高糖的辅助下,真菌很容易滋生。
所以,当你血糖高的时候,就等于给真菌创造一个良好的滋生环境,糖就是真菌的营养。
有研究发现,高血糖水平会增加念珠菌的感染风险。在一项动物研究中,糖摄入过多,会增加了小鼠消化系统念珠菌的生长。念珠菌可能导致各种瘙痒,包括您可能会出现各种皮疹、皮癣、阴道感染、炎症、口疮或口腔溃疡。
所以,总的来说,导致脚气(癣)的主要原因是两个,环境可能滋生真菌,糖可以养殖真菌。
如果你感染了真菌,还爱吃糖和精制碳水,就很容易有脚气的问题。
低碳饮食和脚气的关系
低碳饮食,是一种少吃米面糖等高碳水食物,多吃肉和菜的饮食方式,最近几年越来越流行,很多人发现,低碳可以改善足癣,关键是如下几个原因。
→ 低碳后,身体出汗量减少
高碳水饮食,胰岛素水平高,身体会储存更多的水分,有说法说,1克碳水会锁住3克水,所以,低碳后会大量排水,一开始减掉的主要是水分。
低碳后,随着身体储存水分减少,出汗量往往也会大大减少,最主要的是,脚也不会大量出汗了,干燥的环境,不利于脚趾的真菌滋生。
当然,经常剧烈运动的人,还是会大量出汗的,对于我个人来说,平时出汗少了很多,脚上很干燥,但是打篮球的时候,喝水多,还是会出汗。
其实,脚气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运动员脚(athlete foot),因为运动员的鞋子往往透气性不太好,脚上出汗多。
所以,如果你有脚气,尽量减少足部出汗,保持鞋子干燥,经常放一些干燥剂也不错。
→ 减少了糖和精制碳水,进一步防止真菌的滋生。
低碳后,你的血糖会很低,就算有感染到了真菌,在低糖的情况下,也不容易扩张,滋生。虽然不能像某些药物一样杀死真菌,但是,能防止真菌生长,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所以,有很多人反馈,低碳饮食后,困扰了几十年的脚气,竟然神奇的好了。
患脚气了,应该怎么办?
当然,想彻底远离脚气,可能低碳饮食还不够,下面这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用。
→减少真菌生长环境
主要靠平时的习惯,不要穿太捂脚的鞋子,保持脚部通风,避免双脚过份潮湿,出汗了要马上洗脚,洗完脚马上擦干净。保持脚干燥,经常换袜子,用开水泡袜子,经常换鞋,不要每天穿一双鞋,不要穿别人的鞋子。避免赤脚去公共场所,避免感染真菌。
→饮食中减少糖,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
前面有解释,吃大量米饭,喝稀饭,会升高血糖,会导致出汗更多,让真菌大量滋生,很容易导致脚气蔓延,糖还会让免疫能力下降,导致真菌更加容易滋生。
很多糖尿病人都有脚气都问题,这就是主要原因,此外,也不要触碰或者吃发霉的食物,很容易感染。
→ 不要吃多,不要吃太快,能量过剩
吃太多,吃太快,也容易导致出汗,能量过剩,会导致血糖高,也可能让真菌滋生。
可以尝试断食,断食可以解决很多炎症,感染的问题,有些药物有用,但是不能治根,尽量从生活习惯,饮食做起。
→ 可能杀死真菌的食物
1,椰子油中的月桂酸,有杀菌的效果,研究发现,月桂酸对念珠菌酵母非常有效,椰子油可能有类似的效果。有人用椰子油漱口,对抗口腔月桂酸的感染。
2,益生菌,也可能有抗菌的作用,
3,大蒜中的大蒜素,也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
4,姜黄素可以杀死念珠菌,或者防止他们滋生,
→万一痒起来怎么办?
只有一个办法,想办法止痒,不建议使劲挠痒,虽然很爽,但是结果真的很可怕,很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可以冰水冻脚,热水洗脚可能导致更痒,或者用椰子油涂抹,当然也可以用一些外用的皮肤药物,暂时止痒。
其实,很多人一开始低碳,就是为了减个肥,可是,万万没想到,不仅仅人瘦了一圈,很多身体的小毛病都消失了。
有人反馈不打呼噜了,不再口腔溃疡了,妇科炎症好了,胃酸反流好了,皮肤病好了,精力更好,不再迷糊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有些人说,低碳太费钱了,吃不起,其实,他们没有算省下来的这些医疗费,实际上,长远来说,不健康的高碳水饮食,肯定会让你花更多的钱。
最让人难受的是,高碳水饮食,还会让你处于很不健康的状态,脚气、口腔溃疡有时候真的让人痛不欲生。
低碳饮食这么好,无奈,能做到的人很少,米面糖是很多人的最爱,有些人宁愿一辈子与这些痛苦为伴,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饮食。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些留言,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验,感谢你给我反馈,这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哦。
致新朋友,公众号回复低碳,获取什么是低碳饮食的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