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万物而不争什么意思-水利万物而不争总结

原标题:水利万物而不争什么意思-水利万物而不争总结

  “我以前加满一箱油大概花320块,现在能便宜个40块钱吧。”南京的滴滴司机张师傅从去年年底开始专职跑网约车。在家门口的中国石油加油站加油,他可以获得大约9折的折扣。优惠下来的40元,是张师傅再跑2~3单的收入。

  这个能省钱的加油方式,是滴滴的小桔加油业务为司机提供的优惠。目前,这一业务已经在北京、天津、南京、杭州等约300个城市的数千家加油站上线。这样一来,合作方中化石油、中国石油等汽油企业既增加了用户,车主又节省了加油开支,岂不美哉。

  但实际上,这个业务仅是滴滴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的一个具体落地项目。4月16日,滴滴出行正式宣布成立这一平台,涵盖了以前的汽车租售、加油、维保、分时租赁等多项汽车服务与运营业务。这些业务符合到一起,可以综合降低网约车平台“供给侧”的成本,规模就是效率。

  当我们再次拉远视角,这一平台其实滴滴针对车主和汽车提出的“洪流战略”之下的阶段性布局,滴滴汇聚、赋能汽车厂商,广泛与汽车全产业链合作,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进而打造更高效的用户与车主服务平台,共同迎接汽车产业变革的来临。

  交通和汽车产业正在迎来近一百年以来的一次重要变革,出行正在快速地线上化、智能化、共享化,而用户出行习惯的改变也在影响上游汽车的设计、生产、运营、汽车的所有权和用户的使用方式,汽车和出行的边界在越来越模糊。所以滴滴要牵头成立“洪流联盟”,共同迎接产业变革浪潮来临。

  滴滴董事长、CEO程维在会上说,滴滴洪流联盟要“开放、赋能”,专注服务好用户,建设开放平台,滴滴坚决不造车。可见,滴滴对自己的“壁垒”有足够的底气。

  从“洪流战略”落地到多线布局

  滴滴首次提出“洪流战略”是在2015年。那时的滴滴拥有2.5亿用户和1000万注册司机。三年之后的今天,这个数据增长了将近一倍。但在今天看来,当时提出这一战略有着足够长远的目光。

  “洪流战略”概而述之,是希望滴滴在围绕乘客构建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基础上,围绕车主和汽车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进而未来成为共享汽车运营商。滴滴的汽车服务平台,是在现状下“洪流战略”的具体落地。该平台提供的服务,覆盖了包括汽车租售、加油等在内的一系列延伸场景。

  例如,小桔加油为加油站和滴滴司机提供服务;汽车开放平台针对汽车租售场景,建立线上汽车电商平台、线下门店,整合车源、金融等资源,实现汽车租售一体化;小桔养车通过自营和加盟模式,建立一站式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分时租赁则基于滴滴积累的大数据和汽车解决方案,精准车辆投放和网络规划……

  目前,汽车服务平台的业务已经覆盖200多个城市、5000多家合作方和渠道商。从转化率来看,这一系列业务取得了还不错的效果,其年化GMV目前超过了370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个指标能达到900亿元。

  4月24日,在洪流联盟发布会上,滴滴又进一步宣布了汽车服务平台下将通过三个开放平台——网约车租赁和运营的开放平台、分时租赁开放平台和汽车售后市场开放平台,和汽车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携手,给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汽车的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滴滴并不是要简单的整合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框定彼此合作范围,而是希望和的汽车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展开各种合作。汽车厂除了在设计和制造汽车这个领域能够贡献价值以外,还可以参与到更加广泛的价值创造的环节,比如网约车车队的运营、分时租赁的共创产品和共同设计产品的领域,双方会采用重弹性、轻边界这样一个合作模式。这种开放的态度对于聚合汽车行业盟友将会起到巨大作用。

  显然,经过三年的布局,这一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并有了足够的沉淀。选择在此时正是对外公布,或多或少有点“闷声快跑”的风格。

  实际上,这一颇具发展眼光的战略仅是滴滴在业务线上延伸的一部分。在业务领域更广泛的可能性上,其有着更多的动作。

  先是托管小蓝单车、上线青桔单车,又推出共享单车平台,构建“四个轮子+两个轮子”双平台模式;又打通公交、地铁、打车、单车等多种出行方式,上线公共交通“一站式出行”服务;再发布安全包装品牌“关怀宝”,并投入10亿元作为专项关怀资金;接着又在无锡上线了外卖业务,直接刺激美团在苏州临时抽调200名骑手,甚至传出逼迫商户“二选一”的消息……

  在包含专车、快车、出租车等出行场景之上 ,滴滴将业务延伸至公共交通、外卖、共享单车等多线业务同向并行,其在出行领域的服务再次加厚。

  与此同时,“全球化扩张”则是滴滴目前的定位。通过跟当地企业合作,其陆续进入日本、墨西哥、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其他增量市场印度、东南亚则分别投资打车应用Ola 、Grab。

  如果说国际化代表了滴滴的横向扩张,洪流战略的落地布局则表示了滴滴在纵向的深耕。

  在今年2月的演讲中,程维将“多线布局”列入滴滴2018年三个关键词之一。“多线布局是要围绕我们的车主和乘客,把每一个业务在细分赛道里做到绝对领先。”

  在出行领域的“点对点”较短的服务链条中,供应端是车和车主,滴滴通过落地“洪流战略”为其提供包括维修、租赁等一整套服务体系;需求端则是乘客,通过业务线的多维拓展其满足多样性需求。

  “多线布局的关键是稳中求进,意味着我们要更多地思考用户价值。”程维表示。而自上线起6年内的运营以及多维业务线并进,让滴滴积累了4.5亿的用户数,以及海量的出行数据。这正是其在大出行领域成为“一哥”,所积累的价值根基。

  深耕大出行 滴滴的壁垒和底气

  “我们还有太多事情要去做,这些都是滴滴的想象力,也都是滴滴的潜力。”程维公开表示。而在大出行领域,滴滴未来会怎样做? 2018年的年会上,滴滴提出了“太极战略”。

  程维透露,目前仅在滴滴平台,用户每年买车换车的交易已经超过百万辆,相信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里,全球会有一个每年超过千万辆的共享汽车的市场,这个市场会是一个过去一百年没有过的全新的、增量市场,也希望能和线上线下汽车产业链企业一起包容、无边界地合作,共同拓展这一市场,打造开放共享的生态,一起把握未来十年产业大变革的机遇。

  外部的合作是为了深耕内部的产品和服务。车主和乘客这两大群体作为滴滴最为核心用户,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则是深耕供应端和需求端的逻辑,这一切的指向均是:流量。

  一方面“圈人”,线上线下拉新用户;另一方面则“把人留住”,增强平台粘性。进而通过业务线上的各种服务,将巨大的流量转化为GMV以及大数据资源。

  可以说“太极战略”是滴滴站稳出行领域独角兽的核心策略。在这样的战略高度之下,不论是投资人人车进军二手车市场,还是与车和家组建合资公司定制智能电动车,再或者与汽车制造商合作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再到今天滴滴出行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的“洪流联盟”正式亮相。

  这一系列动作透露出的信号则是,滴滴正在深耕服务车主和汽车、乘客端,并且向着重资产模式转移、多模式业务拓展方向前进着。

  而在这背后获得的用户以及大数据资源,不但优化了滴滴的系统性决策、推进业务发展,更可以满足其在智慧城市、精准调度方面的需求。同时这种一站式解决方案形成用户习惯,在出行场景中将拓宽这一赛道的护城河。

  此时,高达580亿元的估值、手握120亿美元的现金流,这一独角兽的地位更难撼动。

  据滴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平均每人使用滴滴打过5次车。极光大数据则显示,全国1.4亿的网约车用户,有1.2亿是滴滴用户。显然滴滴已经成为了足够高频的应用,多维产品的布局则让这个其在市场中更显厚重。

  此前有消息显示,今年滴滴已经实现了基本盈利。但显然,这一毫不掩饰自己野心的企业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于一桩赚钱的“生意”,而是一个真正哪怕“人没了事儿还在”的事业。

  今年初,滴滴发布了智慧交通战略产品“交通大脑”,利用积累的大数据和AI技术与交管部门合作实现交通管理和协同,在交通管理中实现更准确的预测能力、更智能的调配能力。

  同时滴滴利用大数据,为无人驾驶技术的算法提供软件技术支撑。目前其已与20多家车场达成合作,共同制造适合共享出行的电动车。“我们会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保证滴滴和所有汽车厂商共享这个出行的市场。”

  出行场景的纵向下沉,并同时进行各业务线的横向打通,滴滴大出行的多业务覆盖正将给这个市场带来变革。之于你我,则不仅是加油更优惠、手机打车更方便,或许将有着更“懂你”的出行方式。这就看滴滴的这颗事业心,是怎样实现“让出行更加美好”了。

  正如程维今天提到的,“水利万物而不争。开放的背后其实是专注,只有专注才能看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也才能有真正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