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博客;你觉得腾讯是不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如果说Google和苹果是伟大的公司,大多数人会认同,因为他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重定向马化腾博客。Google出色地完成了她上一阶段的使命“to 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make it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并走在寻找新的伟大使命的征途上。苹果虽然从来没有稳定的使命,但一直在实现乔帮主的个人使命——改变世界,每一个产品都是改变世界的良心之作。如果说福特和丰田是伟大的公司,多数人会也会认同,因为他们改变了制造业,前者发明了流水线生产,后者发明了精益生产,而流水线和精益生产(单元式生产)被称为生产方式的两次革命。但是,如果说腾讯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很多网友肯定会坚决的站出来怼回去,更不用说腾讯这些年在互联网行业树立的那些敌人了!

不可否认的是马化腾博客,腾讯了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与腾讯或多或少建立了联系,腾讯QQ更是跟70后、80后的青春回忆分不开(80后是在青春期正上赶上了互联网朝代)。虽然现在每天都可以和朋友通过微信聊天沟通,打字速度也已经可以达到每分钟60字以上,但是永远也找不回当年那种刚开始使用QQ的感觉。那个时候上QQ好激动,可以加任何陌生人(女孩)聊,有陌生人添加为好友好兴奋,现在陌生人加你的除了推销业务的,还是推销业务的引用男男;一个陌生头像上线就能带来极大的兴奋,一个小时简单的几句胡扯就能让人回味无穷。鉴于对腾讯QQ的感情,《腾讯传》这本书自然会吸引我的眼球,何况这本书的作者吴晓波还是一直来的最爱之一。他讲故事的能力太强,无论是写《激荡三十年》,《大败局》,还是《腾讯传》,都能从宏大叙事中抽离出一幕幕生动、有趣的细节,都能把残酷的商业世界运作转变成个人有血有肉的励志故事。

(二)腾讯式创新

创新一词一般会跟科技联系起来,常人看来,只有高科技、新发明才算是创新。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德鲁克对创新的定义就是只要能给客户带来新价值的改变都能称之为创新。腾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善长“抄袭”,缺乏创新。但是,这是事实的真相吗googler马化腾博客?这本书不仅可能颠覆你对腾讯创新能力的认识,而且可能改变你对什么是创新的认知。

下文摘录了部分腾讯公司创新的例子马化腾博客:

比如马化腾博客,ICQ(社交软件鼻祖)只能与在线的好友聊天,而且只能按照用户提供的信息寻找好友。OICQ则设计了离线消息功能(多么人性化),它还允许用户直接添加当时在线的陌生网友为“好友”,这无疑极大地扩展了OICQ的社交功能(这个功能实在是太强大了!老外好像至今都没开发加陌生人的功能,为何?)。

ICQ当他们换一台电脑上线的时候,原来的内容和朋友列表就都不见了,这无疑是一件让人非常烦恼的事,QQ将内容和朋友列表存在云上面(云服务的鼻祖?)。

QQ提供个性化头像选择,他们预备了中国年轻人都很熟悉的卡通形象——唐老鸭、加菲猫、皮卡丘、大力水手等等,这使用户得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并有独占感(现实中没有个性的素人可以在网上变得非常酷)。

ICQ还设计了消息提示音。系统发布前的最后一个声音就是要找一种提示的声音,技术团队为了“什么声音听上去很熟悉”这个问题而讨论了很久,据张志东回忆,有人说用敲门的声音,有人说用吹口哨的声音。最后,马化腾认定用了大家最熟悉的声音是寻呼机的呼叫声”,于是他用自己的寻呼机录下了“嘀嘀”声,这成为最经典的“腾讯音”。由此也可想见,马化腾的“寻呼机情结”实在是非常的重(注重细节)。

以上介绍的是腾讯QQ早期的一些微创新。腾讯最大的创新可能是对互联网公司赢利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后为被总结为免费+增值服务,即使用QQ是免费的,但使用QQ的增值服务(如QQ会员的众多功能)要收费,这种商业模式后来被很多互联网公司发扬光大,但腾讯绝对仍然是这种模式的鼻祖和集大成者。

(三)不一样的马化腾

同样姓马,相对于马云,马化腾可谓是低调得不能再低调。所以,当书中披露了一些马化腾其人故事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是新鲜,颇有启发。以下是摘录的一些文字和感想:

马化腾的高考分数是739分(满分900分),高出重点线100多分,按这个成绩本可以进北京的清华大学或上海的复旦大学(看来智商应该不低,比马云要高)。据讲授计算机汇编语言课程的胡庆彬老师回忆:“马化腾这一届是深圳大学历史上最优秀的一届,生源特别好。他们这一个班,没有人挂科(同学优秀确实很重要)。

就这样,马化腾的大学生涯在一款软件的交易中结束了。这4年,他没有担任过任何学生干部的工作,也没有竞选过任何的协会职务。在芸芸众生中,他只是一个长相英俊、沉默安静、偶尔喜欢在计算机机房里捣捣蛋的理科乖乖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在管理和公共事务的处理上有出众的才能(理科生性格的人一样可以在商业上有巨大的成就,曾要看过一本书,上面列举了伟大企业家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大概有十几条,其实只要有少数几条符合都可能成功,不一定每一条都符合)。

在放号前,马化腾等人预留了200个号,对外放号从10201开始。“前200个号留给我们自己,当时想,200个预留号足可满足未来十年八年工作人员数量增长的需求了。”马化腾给自己留了10001号(有时候你的成功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10001的号码确实是马化腾的英文名Pony,不过他拒绝添加好友)。

与王树约定见面那天,马化腾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正卧病在床,曾李青硬是将他从病床上拉起(难道优秀的人都这么突出?)。你怎么看你们公司的未来?”病恹恹的马化腾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我也不知道。”曾李青在一旁脸色大变。很多年后,王树回忆说,正是马化腾的这个回答让他对马化腾另眼相看:“我由此判断,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领导者,值得信赖和合作。”马化腾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我也不知道。”曾李青在一旁脸色大变。很多年后,王树回忆说,正是马化腾的这个回答让他对马化腾另眼相看:“我由此判断,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领导者,值得信赖和合作。”(诚实是一种最佳的策略?)

Pony喜欢开长会,每一个议题提出后,他都不会先表态,而是想要听到每一个人的态度和意见,所以会议往往开得很漫长。在关系到公司整体战略的事务上,以达成共识为决策前提,若反对的人多,便会被搁置,而一旦为大多数人所赞同,反对者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会议也可以开得这么有特色)

马化腾自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用以推动迭代进化的办法,就是亲自参与几乎所有的产品研发,然后用发邮件的方式下“指导棋”,他可以算得上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邮件狂人”。一位程序员对我讲述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做了一个PPT,后半夜两点钟发给了马化腾,本想洗洗睡了,没料到过了20多分钟,马化腾就发回了修改建议。曾主管QQ会员业务的顾思斌回忆说,马化腾对页面的字体、字节、大小、色彩等都非常敏感。有一次,他收到一份邮件,马化腾指出两个字之间的间距好像有问题。(难道马总也是处女座?)

(四)伟大公司之路

腾讯公司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发展得太好了,好像一直是顺风顺水,天下无敌。但是,事实其实不是这样。不消说创业之初多次都濒临破产,差点卖掉,近几年就面临过一次重大的危机。

第一次危机。腾讯公司曾经差点被卖掉的故事,不仅是很多创业之士的心灵激汤,更是很多投资者的毒药(被嘲讽):

李青的企业都表示“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有的则提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对公司的估值,最多的出到了60万元。马化腾后来沮丧地说:“谈判了新浪和搜狐,IDG还牵线找了雅虎中国,被拒绝。马化腾去拜访了同样在深圳,也是由IDG投资的金蝶,被拒绝。曾李青还辗转找到大名鼎鼎的联想集团,当时的联想正与美国在线合力推广门户网站FM365,当然也拒绝购买。(马化腾自己也想卖,并且被这么多人拒绝,说明不是投资者眼光的问题;互联网公司的估值现在仍然是一个难题,当时就更难了)

最近一次大的危机。360VSQQ大战对腾讯的冲击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自从在2006年被讥嘲为“全民公敌”之后,腾讯的“抄袭者”名声便如江湖耳语一般四处流传(对腾讯的不满,归结为三宗罪:“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垄断平台拒绝开放”。)。在很多人看来,腾讯QQ拥有大量的黏性用户,所以它完全不在乎与其他网络产品在内容形式上撞车;而相反,其他产品商却需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尽量与腾讯的产品区别开来。腾讯在此次事件中所遭遇到的舆论攻击更让马化腾一度意兴阑珊,在访谈中,我能够非常清楚地感受到他的困惑与郁闷,甚至在某些时刻,他的价值观都有点动摇。正如黑格尔所言,获得认可的欲望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愿望,马化腾一向自诩为产品经理,日夜所思皆是用户体验及得到他们的认可,然而,就是在这个层面上,他遭遇了致命的质疑。

腾讯公司成功或值得学习的地方(根据书上的相关内容介绍做的总结,不是严谨的分析):

第一,认真的态度。在写招股书的时候,有些部分是例行公事,比如行业现状、趋势分析等等,可是马化腾和其他创始人一字一句地斟酌,有时还会激烈地争论。在对于未来的预测上,他们不愿意写上可能做不到的数字。(写个招股说明书都这么认真的公司,不知道有几家)

第二,后发策略。马化腾后来将上述这段话概括为一个策略——“后发是最稳妥的方式”。程苓峰写道:“马化腾不以为然。他说,我不盲目创新,微软、谷歌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后发制人的典型案例,但是能后发制人的往往有先天优势)

第三,强大的执行力。有一个在腾讯人中流传甚广的段子是:一天早上来到公司,发现Pony凌晨4点半发的邮件,总裁很快回了邮件,副总裁10点半回,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论,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该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18个小时。(互联网公司惊人的效率)

第四,用户至上。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还是要向腾讯学习)

第五,核心能力。马化腾让16个高管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的“腾讯核心能力”,一共收集到了21个答案,历经了多次的讨论,“能力”被聚焦在两点上,从而迅速地展开为行动。第一个能力是资本,第二个能力是流量。(强大如腾讯,对自己的核心能力的认识都需要重新思考,何况是小企业和个人)

第六,管理能力。在一个深夜,他给马化腾写邮件,建议由他的广州团队做一个类似kik的产品,马化腾当即回复同意。(腾讯差一点和移动互联网擦肩而过,这是幸运,还是公司文化)

(五)后语

腾讯从全民公敌,到逐渐赢得对手的认可,正在走向通往伟大之路。在2012年的一次峰会上,周鸿祎说:“在今天中国这么多互联网公司里,只有伟大的腾讯公司、尊敬的马总拿到了‘船票’,其他人都还在琢磨。”马化腾稍稍更正了周的说法,他认为腾讯拿到的是一张“站台票”,“我们进去了,但竞争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没有坐下来的资格”。

腾讯是中国用户最多的公司之一,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全球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截止今天最新市值已达26044.12亿,从2014年上市至今已上涨342.5倍,年复合增长率56.6%。这样的公司难道还称为上伟大吗?很多投资者对腾讯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大家都喜欢腾讯这样的公司,股票天天上涨,从来不下跌,从上市到现在涨了342.5倍,即使是金融危机和股灾期间,公司股价也只是微微一调。恨的是,腾讯在香港上市,大陆投资者购买不方便,此外腾讯的股价节节高升、高高挂起,市值2万亿的公司,竟然还有50倍PE,导致想上车的投资者一直犹豫不决。

一方面,腾讯用户已经做到了全世界华人(在中国生活的老外很多也有微信,如果中文是世界语言,腾讯的用户还有很多上升空间),未来用户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公司的版图越做越大,公司涉及的大娱乐、大金融、云等领域蛋糕巨大且蛋糕在变大。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面对节节攀升的股价,大象还能起舞吗?这个时候上车还来不来得及。但是,作为一个公民更关心的问题是,腾讯能否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公司?在我看来,腾讯要成为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利用人性去赚取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