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怎么读(谶怎么读写)

  作者:杨建平

  三个故事一首诗,一诗成30年。

  三个故事里涉及三个主要人物,一个是息夫人,一个是宁王,一个是王维。一首诗,就是王维年少成名的《息夫人》。

  一

  息夫人,是战国时期息国国君息侯的小娘子。她本是陈国国君的二女儿,据说是貌美无双、体态妖娆、聪慧贤良。本姓妫,嫁给息侯成了息夫人,也有称其为“息妫”的。

  息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故地大概在今天河南息县一带。

  当时,楚国强盛,霸气侧漏,对周边小国虎视眈眈。息国周边还有陈、蔡两国,也是被楚国觊觎的小诸侯国。

  陈国国侯把自己两个宝贝女儿,一个嫁给息侯当息夫人,一个嫁给蔡侯当蔡夫人,以此实现“三国联姻”,共抗楚国。

  这一战略操作很顺利,也很见成效,楚国也眼巴巴看着他们三个小国,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事情后来出现麻烦了。蔡国国侯本来娶的是大女儿,觉得女婿里面排行在前,长幼有序,自己很有面子。但当蔡侯看见小姨子息妫后,心里乱了,五味瓶打翻了,色心、色欲咕咕往上冒,磨盘都压不住。趁着亲戚聚会,想吃点豆腐,却碰了息夫人的软钉子。

  结果,蔡侯良心大大坏了。他暗中勾结楚文王,并设计一个饭局,邀请息侯与夫人前来就餐。让楚王突然袭击杀掉息侯,灭掉息国,掳走息夫人。

  楚文王看到息妫,就像后来的唐玄宗看到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息妫三年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后来的楚成王。楚王更加宠爱息妫,时时处处捧着、带着、牵着,但息妫“终日默默,绝不言笑”。楚文王很郁闷,就问: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还这样闷闷不乐呢?息妫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此事经《左传》记载流传甚广,许多文人都“有诗咏怀”。唐代除了王维这一首,有名的还有宋之问的《息夫人》、杜牧的《题桃花夫人庙》、罗隐的《息夫人庙》等。宋代徐照的《题桃花夫人庙》,清代邓汉仪的《题息夫人庙》,也各尽其妙。

  息夫人因为长得艳若桃李,又称桃花夫人。所以,现在武汉黄陂区还有“桃花夫人庙”,也算是一处名胜,游人多,新的题词也不少。

  二

  宁王李成器,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

  他曾当过皇太子和皇太孙。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宫廷政变成功,为父亲李旦夺得皇位,但立谁为太子?睿宗李旦犯难了。按照常规和礼法,自然是李成器;但李隆基夺权有功,又有一大帮哥们儿拥护他。弄不好就是又一个“玄武门之变”。

  李成器很识趣,看清势头和大局,就主动上表坚辞太子之位,请求立三弟李隆基为太子。

  李隆基当了皇帝后,对这位主动让位的哥哥心存感谢,多有迁就。李成器死后,还被追封为“让皇帝”。

  李成器当着宁王,只管花天酒地、风流快活,也不过问政治。李隆基很高兴。

  宁王府里美女成群结队,宁王慢慢也玩腻了。一次出门溜达,忽然看见宁府左邻有一家卖饼的铺子,忙前忙后的老板娘,虽布衣蓝衫却风韵别致,自然、淳朴、成熟。宁王一见钟情,立马派人拿着银钱找那个瘸腿老板,买下小娘子进宁府做妾。

  一年后,宁王大宴宾客。载歌载舞后,宁王引出一位娇娘子介绍给大家,大家一看都知道,这就是那个饼店掌柜的媳妇。

  众人纷纷道贺宁王又添艳福,夸赞新夫人貌比天仙。但那娘子在众星捧月中却一直愁眉不展,面有慽色。

  本来是炫耀一下新得绝色美人,这女子竟然如此不开面,宁王也不爽,就派手下去把那个卖饼的掌柜的叫来,让大家看看那个卖饼的瘸腿有什么可留恋的。谁知掌柜的一来,两人相见,四目相对,一言不发,泪流满面。整个宁王府宁静的一无声息,只有这小夫妇的缀泣声。

  场面出乎意料的尴尬,宁王只好自找台阶,说,我今天就是想制造个故事,让在座的各位名士“七步成诗”,请各位开笔吧。

  满座文人,都是才高八斗,但大家不摸底细,都面面相觑,不敢落笔。

  踌躇之间,一位青年才俊递上了自己的诗歌,宁王一看:

  莫以今时宠,

  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宁王理解了这委婉的劝讽,也无奈接受了娘子难忘旧情的苦衷,对着卖饼掌柜说:你可以带她走了,回去好好卖你的饼吧。

  卖饼的带着女子离开后,宁王才向众人宣读刚才的那首诗,介绍诗的作者王维。

  二十岁的王维,一诗惊满座,一夜之间红遍长安城。

  三

  王维这首诗借用楚文王与息夫人的典故,表达对这位卖饼女人的同情和理解,也婉转地劝讽宁王不可强人所难、夺人所爱。

  你若找茬儿,我没有说你半点不是,全说的古人啊。你要是理解了、接受了,那都是一番苦心善意啊。

  张谦宜在《絸斋诗谈》中称赞这首诗说:“体贴出怨妇本情,真的三百篇法。……止二十字,却味外有味,诗之最高者。”

  前两句先是内心独白:想拿宠爱让我变心忘掉旧情,没门儿!接着两句是软抗举动:给我如花的生活,我也只会流泪,威逼利诱我,也不与你说一句话。

  其中看花流泪不发一语,这一细节生动传神,言外之意“充沛”,象外之韵“丰满”,典型的“形象思维第一流”!清代马位在《秋窗随笔》中作了比较评价:最喜王摩诘“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李太白“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及张祜“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又李天峤“山川满目泪沾衣”,得言外之旨,诸人用“泪”字,莫及也。

  这首诗的题目,有不同的版本,有的加一个“怨”字,《息夫人怨》(河岳英灵集);也有叫《息妫怨》(国秀集)。其实,息夫人,最能代表王维诗的含而不露特点,如果加一“怨”字,则“筋骨”暴露,索然无味。

  诗句中的“能忘旧时恩”,《本事诗》用的是“宁忘”;宋蜀本、《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全唐诗》用的是“难忘”;《乐府诗集》用的是“宁无”。比较下来,还是这个“能忘”好一些,描画息夫人的心思,分寸更精准。

  至于,“今时宠”和“今朝宠”、“旧日恩”和“昔日恩”“异日恩”、“满眼泪”和“满目泪”,这些字词差别,都不伤原意。不过二十字的诗歌,出现这么多差异,可见文本流传时每一个编者都会有自己的取舍或者修正。

  四

  一首诗成就一段佳话,这个故事后人有不同看法,今天有人认为这是美化王维甚至神化王维。也有人说王维后来因“伶人舞黄狮子”遭贬,就是宁王下的“绊儿”。

  其实,仔细捉摸这个故事和其中的人物及其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个故事其实还是靠谱的。

  宁王李成器,眼界胸怀绝非常人,连太子都可以毅然决然让出,何况一女子?

  宁王也是个风流人物,精通音律,技艺高超,尤其擅长吹紫玉笛,对当时西域各国的歌舞了如指掌。雅好文学音乐歌舞,喜养门客、团结人才,更喜欢制造“花边新闻”,让那个皇帝“三弟”放心。

  买回卖饼夫人,也是大鱼大肉吃腻歪了,换个口味尝尝腌菜馒头,已经藏娇一年,当初那点新鲜感也消磨得差不多了。

  大庭广众之下遇此尴尬,不能失了体面,也正好找个台阶,王维这么一劝,反而成就一桩风雅故事。

  事后,王维的弟弟王缙,很是为哥哥担心,生怕因此诗得罪宁王。但第二年,宁王、岐王、玉真公主,三个当朝红人都保举王维参加科举,并进士及第,旋即就任大乐丞。

  可见唐朝人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宁王这个“让皇帝”也不是浪得虚名。

  不过,这首让王维一举成名、传为美谈的诗,谁也不会想到成了他的“谶语”。三十年后,却成为王维自己的“自画像”。当年,卖饼女子求死不能、流泪苟活的苦境,安史之乱后,落到了56岁的王维自己头上。

  闻一多在《唐诗杂论》里说:想不到三十年之后诗人自己也落到息夫人这样命运。在国难中做了俘虏,尽管心怀旧恩,却又求死不得,仅能抱着矛盾悲苦的心情苟活下来,这种态度,可不像一个反抗无力而被迫受辱的弱女子么?

  真是“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 责编:宫辞 ]

  • 194 views
    A+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20日 11:12:48  所属分类:网络营销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