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作为一种表达依托于横竖撇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口口相传,融入在华夏大地人们每天的生活中。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要对文字敏感,学会关注字词句段,通过巧妙地讲解让学生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感受到思想与文化的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围绕“学习文字,运用语言,修身律行”这一核心目标,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想浅谈一些关于“语用”教学的心得。

随文练笔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积累好词佳句

在教材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不乏会遇到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时就需要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些与众不同的句段上,在品味好词好句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仿写佳句,场景还原句段的运用“时机”,并将这些有特点的表达积累起来,从而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匠心独运之处。如《匆匆》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排比句让学生进行练笔,学生分享时不仅体会到了排比句强烈的感情色彩,更为积累这样的句子奠定了基础。

反复朗读,感受文字魅力

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探索不仅仅可以通过仿写,也可以通过有引导的精读来细细“品味”。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朗读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能渐渐读懂文字背后的思想,尤其是对于文言文而言,更是如此。在经典名著节选《猴王出世》这课,关于猴王的出世作者这样写道:“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段表达很有特点,不仅采用了“食、饮、采”等诸多动词来描写石猴初来乍到世间的神色,对仗的手法也使行文十分工整。此等文字密码,又怎是寥寥数语可以破译呢?于是我和学生合作朗读,我读动词,学生接读;我读对仗的上句,生接下句。如此一来,没有具体的分析,而是通过对读让学生自己体会,透过一个个表述的着力点,抽丝剥茧,揭开了表达巧妙之处。我想,吴承恩先生表达的魅力大概在此吧。

创设语境,解读人文内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关乎语言运用,也关乎思想感情。如《老人与海鸥》中,有这么一个设计:十多年来,老人和海鸥如亲人一般,闭上眼睛,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动人的一幕幕……

那一天,风雨交加,老人……

那一天,烈日当空,老人那一天,老人身患重病,他请你抓住老人的言行,将句子补完整吧。

这样的设计,细化了老人与海鸥相处的场景,使得二者的关系跃然于学生脑海,同时也训练了细节表述,让人文性渗透于语言文字习得的过程中,润物无声。

“着眼积累,关注表达”,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方向。当然,让“语用”植根于课堂的方法也还有很多,这都需要我们带着一双对文字有着洞察力的眼睛去探索。

来源:2020年3月29日教师报,作者:陈 红。原标题:《让“语用”根植于课堂——关于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值得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安排小练笔,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以期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课堂实效。但纵观阅读教学的课堂,却发现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生体会的过程不充分,二是训练点的确定不很明确。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与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内容出发,设计相关“写”的训练,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以期实现阅读教学“听、说、读、写”的基本目标。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借助文本的阅读,通过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训练,培养学生能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可见,通过阅读教学,应该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许多途径和方法,其中读和写是大家常用的教学手段。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交会点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写结合的交会点尤其重要。所谓读写结合的交会点,就是读与写在某些知识、内容、方法的共同交会处。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找出读写结合的交会点,确定读写结合的训练内容。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1.读写结合“点”在文章经典精彩处。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反复体味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训练点”,进行练笔。这样的练笔目的要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练习语言。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2.读写结合“点”在深化文本处。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总体看法是减少头绪,抓住重点,聚焦难点。语文教学应该尽量减少单项训练,腾出时间给读写结合进行小练笔。作为语文训练的一种方式,练笔应该承载的是语文综合训练的角色,通过练笔深化文本,提升认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读文本,要让自己先走进文本,产生情的感动,从中找寻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3.读写结合“点”在细微独特处。俗话说,见微知著。文本中一些细微处,若能有心去挖掘,也能显出“风韵”来的。找好读写结合点,作文教学就会“随风潜入夜”般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之中。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二、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意义1.读写结合是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因此,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语言的学习与实践,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也就是说,现在的语文教学在重视人文性的同时,更应重视其工具性。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才能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我们首先要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了,才能进入文章的内容,再从文章的内容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写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既受到文本思想感情的熏陶,又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2.读写结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读与写应该紧密联系,息息相关。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写是为了更好地读,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与写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我们要建立一种为写作而阅读的思想,以语言为躯壳,生活为血肉,思想感情为灵魂,读写结合,互相促进。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但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在语文的海洋中多阅读、善阅读,多写作、善写作,才能让读与写相互促进。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西安市未央区楼阁台小学陈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的思考

三、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读和写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巧妙地抓住两者结合的训练点,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做到读写结合呢?

(一)根据课文内容扮演角色写

有些课文充满了生活情趣,如果把自己融入课文,进入角色,进行练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進一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郑振铎《海燕》一课中,为帮助学生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乡愁”的情感,教师不妨设计一项“写”的练习:以“小燕子”的身份向人们介绍自己的故乡,以期引起读者对故乡的怀念。适合这样读写结合的课文很多,像《白鹅》《珍珠鸟》等,都可以让学生成为课文中的某一角色,凭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根据课文内容谈看法、体会

学生学习《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一课,教师可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取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感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得意的人类》为题,从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带来的便利这一角度出发,描写人类无节制地开发海洋,把人类那种得意忘形的心理写得生动形象有趣,以警醒人类要保护好海洋资源;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可怜的海洋生物》为题,从人类过度开发,打乱了海洋生物的生活出发,写出海洋生物生存的艰难。

这样的练笔方式,是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化,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畅谈自己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感悟体会,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学生又通过练笔这一形式,将课文情感、内容、语言进行内化,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补写

补写课文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对课文中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或写得不具体的内容进行补充,是帮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一种方式。如《犟龟》的第三自然段,只写小乌龟“想了一天一夜”。老师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乌龟可能想了些什么?要求学生补写一段小乌龟当时可能会产生的心理。这样的做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拨动感情的琴弦,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文中的人物更丰满,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或改写

续写和改写都是要求尊重原文,遵循原文的思路,在熟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练笔活动。这一形式的读写结合,能进一步把培养想象和发展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把想象的结果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丰富了语言。但是想象要有根据,要合情合理,课文里所写的人物心理活动、对话或故事情节、场面,在教学中都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补充,再进行续写或改写。

(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如果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选入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学生学习表达的很好的“范例”。

因此,教师要在上好阅读课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仿写”,品味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这里说的“仿写”,重点是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采用“范文”的表现手法进行表达。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文章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的,如《苏州园林》全文是总分式结构;运用多种排比句,如朱自清的《匆匆》等等。在学习这些文章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的表达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避免造成公式化。

(六)根据课文内容做批注式阅读

郭沫若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实践表明,边阅读边批注,是一种很好的研读文本的方法,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批注式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未经教师讲解之前,潜心研读文本,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它改变了学生一贯依赖教师讲解、分析、提问等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阅读”。有了自主和个性,就有了实现阅读教学多方对话、有效对话的保障。“批注式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具体操作过程则是让学生在精读、略读、浏览中,不断反复亲历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重在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對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来完成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任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总之,“读写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努力挖掘,每篇课文都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练笔活动。在不间断的训练中,学生加强了对语言的感悟,课文规范的语言也逐渐被学生吸收,并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写作能力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