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艺轩:汇聚爱心逐梦未来!“十三五”期间厦门残疾人教育事业

  鹭艺轩:汇聚爱心逐梦未来!“十三五”期间厦门残疾人教育事业

  心欣幼儿园采取医教结合的方式进行个性化施教,让孩子们更好成长,顺利融入社会。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黄琬钧 通讯员 许水田 图/市残联提供)心有大爱育桃李,“爱心厦门”共筑梦。教育是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根本措施,“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残联与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部门携手,汇聚广泛的社会爱心力量,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紧扣“爱心厦门”建设主题,凝心聚力开创我市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建立全方位残疾人助学体系;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发展,不断满足不同残疾程度儿童、青少年的受教育需求;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设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我市残疾人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深化与厦门市城市职业学院残疾生大专(本科)函授学历教育合作,助696名残疾人圆大学梦……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进一步增强我市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新时代残疾人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1 政策优】

  完善助学体系 残疾学生就学补助标准居全省之首

  教育如同火种,可以点亮人生。如星火燎原一般,“爱心厦门”建设投下的一颗颗火种,正在城市各个角落,在残疾人的心中燃起崇德向善的火光。

  我市残疾人就学补助政策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不断提标扩面。2017年11月,市残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联合修订对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实施就学补助的办法,形成了从学前到博士教育、从全日制教育到成人教育、从学历教育到职业教育、从残疾学生到困难残疾人健全子女的全方位助学体系。学前残疾儿童就读普通幼儿园每年最高可补助5000元,接受残疾儿童的幼儿园每年最高可获5000元补助;小学、初中、高中残疾学生在学费全免的基础上每年补助1000元;中职技校生、特校学生每年补助500元;大专生每年补助5000元,本科及以上残疾学生每年补助6000元;对当年新考入中职技校、普通高校的残疾学生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元;对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健全子女给予减半补助,残疾学生还可平行享受其他部门的各项扶助政策。

  “十三五”以来,市残联共发放残疾人就学补助2370.6万元,补助金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仅2020年就向3437人发放705万元就学补助。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市残疾学生就学补助无论是补助标准,还是覆盖范围均居全省之首、全国前列。一条条温情的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充分保障了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折射出厦门市愈加浓厚的爱心氛围。

  【关键词2 质量高】

  推动融合教育 帮助残疾孩子更好融入社会

  “十三五”以来,市教育局采取完善残疾儿童入学安置机制、加快建设资源教室、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健全经费保障、探索陪读制度及加强家长培训与沟通等有效举措,积极推动我市融合教育的发展。市、区两级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对全市特校和开展随班就读的普校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保障。目前已经在普通学校建立了70个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并通过这些基地校辐射带动周边学校,为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提供支持。

  对特殊儿童而言,幼儿时期的康复和治疗对未来能否顺利融入社会尤为关键。市残联下属的心欣幼儿园是全国首家医教结合的公办特殊幼儿园,在此就读的孩子既接受普通学前教育,又接受专业的康复与治疗。为了更好地帮助特殊孩子融入普通生活,心欣幼儿园始终坚持与多所共建园建立“普特合作联盟”,打破特殊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园之间的隔离,共同承担起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责任。“十三五”以来,心欣幼儿园融合教育成效显著,首创医教融合、残健融合、同学融合、融合培训、融合研究五大融合体系,多项实验课程被全国28个省市的300多所学校引进使用,4项成果获省市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22名毕业生进入普校就读,入普率达63%,登上《中国教育报》头版,新华社、《人民政协报》等对幼儿园进行报道。

  【关键词3 实效好】

  提升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水平 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鹭艺轩:汇聚爱心逐梦未来!“十三五”期间厦门残疾人教育事业

  我市、区特校注重培养残疾学生新型劳动技能,切实帮助残疾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十三五”期间,市残联依托市、区特校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提升技能培训水平,切实帮助残疾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自立于社会的能力。市、区特校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就注重培养残疾学生新型劳动技能,职业教育阶段多管齐下,开拓培训项目。油画、面点、中式烹饪、香草、砖雕、园艺、洗车等特色项目先后开发,让特校学生在学好课内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一技之长。市特校创新开展劳动教育“现代师徒制”教学方式,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将校外师傅或企业技术精英等请进课堂,残疾学生学成后再由师傅带到岗位。如今,面点、园艺、砖雕、制香与香道、立体纸玩5项劳技培训拥有校内外的劳动实践基地。“十三五”期间,聋生的就业率达到100%,培智学生的就业率在60%左右。

  越来越多校外企业和爱心人士与特殊学校建立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残疾学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十三五”以来,我市建成各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50个。其中,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厦门市鹭艺轩工贸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目前是福建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级基地。我市残疾人代表厦门市参加国家级、省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斩获佳绩。2020年11月,我市残疾人颜丽璇在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中,从全国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234名残疾人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女子美容服装配饰第五名,我省突破岗位精英赛历史最好成绩。2016年以来,我市残疾人就业机构推荐7名选手参加全国行业竞赛,其中5人在比赛中获奖,获中残联授予的“职业指导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我市荣获中残联颁发的“就业服务成效奖”。通过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水平,我市残疾人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残疾人职业教育成果得到政府、社会多方认可。

  【关键词4 机制活】

  助圆大学梦,率先全省推出函授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模式

  “十三五”期间,市残联与厦门电大在全省首创开办残疾人函授大专班和本科班的基础上签订战略协议,进一步理顺办学关系,拓展合作内容。通过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原来实行的校本部“集中管理单独建班”改为“统一管理分散入学”,残疾人可到全市各教学点就近入学,交通不便的岛外残疾人也有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十三五”期间厦门电大就读的残疾学生数量达到近500名,占累计招收人数的70%以上。截至2020年秋季,已经有180名毕业生或是走上新的职业道路,或是在原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创造新的佳绩。

  市残联与厦门电大的合作办学结出累累硕果,为渴望知识滋养的残疾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促进残疾人自我素质的提升,为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供更多可能。通过提升学历获得更美好人生的残疾人,正是“爱心厦门”的一个个生动实例,诠释了厦门这座城市“爱”的内涵。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展望未来,市残联将与各相关部门携手并进,在新阶段继续推动我市残疾人教育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切实帮助残疾人自立自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爱心厦门”建设增光添彩,为“两高两化”城市建设赋能加力,用道德之美、向善之魂标刻城市文明新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