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马士奇酱肉,是中国的江南水乡古镇,曾经出土过陶器、石器、兽骨等文物,是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景区,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这里人文荟萃,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在位于桐乡一个小厂房里,还保留着老灶、铁锅、香料......融合成烹制卤味的“秘方”,依旧在传承着中华老字号的精艺马士奇酱肉。对于桐乡人来说,酱鸡、酱鸭等禽类肉制品,还数三珍斋;用料讲究,制作精良,灶火蹭蹭的冒窜,汤汁不住地翻滚,香气肆意地飘散......当“调味品”慢条斯理地升华,鸭身变得油光锃亮,鸭肉变得细腻入味,一道好吃的酱鸭便出锅了。
三珍斋的制作过程和传统工艺都是非常讲究的,食品从生产制作到消费者的嘴里,是要经过很多工序的;三珍斋在秉承乌镇的饮食文化及吸收前身经验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并且融入自家独特的加工技艺,令加工出的卤味有冬日不冻,夏日不嗖的特点;三珍斋就是凭借这样的技艺,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马士奇酱肉。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工商业改造和各项运动,三珍斋并入乌镇食品公司。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忽视产品质量,销势日益窘迫;至文革时期,三珍斋店号属于破四旧而加以取消,更是把三珍斋传了百年的金字招牌也捣毁了。
20世纪80年代初,乌镇又开始酱鸡生产,也恢复了三珍斋的店号,在原地由一陆某职工烧制经营,后来又有乌镇食品公司另设作坊烧制,但是质量仍旧是今非昔比。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公司另建新厂房,挖掘传统工艺,力求恢复原有风味,传统美味也在逐渐恢复。
更多中华老字号文化,敬请关注老号营;文章来源于老号营,如有转载,注明出处。
凡尔登战役为何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要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确实一点儿也不夸张 。首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场战役:凡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年,是法国和德意志帝国针对位于法国境内的“凡尔登”地区发生的大规模争夺战。当时德国看到凡尔登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决定把战略重点放到西方,想着储备好德国的所有军力一举攻下凡尔登然后一路杀到巴黎,直接将法国灭亡。而德国此次的计划不光说在嘴上,还体现在行动上。
同年1月份,德军就秘密集结军力,准备发动凡尔登战役,同时还不忘向法军布下诱饵,不断往香贝尼大规模增兵,以便给法军造成声东击西的效果。不久,法军果然上勾了,把大部分军力调往香贝尼,准备在此拦截德军。但是,由于德军的目的日益暴露,先前被蒙在鼓里的法国此时已看穿德军的真实意图,即刻派兵火速赶往凡尔登。但是由于两地相离较远,直到战争打响,法军也仅有两个师的兵力赶到,再加上原来驻守在这里的部队,总共也就4个师而已,相比德军的27个师,确实力量有点悬殊。德军在战争打响的第一天就向法军逼近了六公里,但是法军也殊死抵抗等来了援军,最后双方在凡尔登大量增兵决一死战。不料,德军把毒气弹用于战场,使法军死伤无数。7月份,法军奋起反抗,最终德军大败,退出战场。
归结原因,之所以被称为绞肉机是因为:凡尔登战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且最惨烈的战役,德法两国的军力总共大约两百万左右,但是伤亡人数高达七十万多万。其次,由于在战场中投入毒气,造成很多官兵疟疾横行,出现了大量非战斗伤亡;最后,由于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利益争夺战,因此被称为绞肉机就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