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张衡的发明。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 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张衡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既有显赫的家世,又有一位堪称表率的祖父,但家境又不富裕,生活清苦。这样的环境,使张衡从小就立志高远,不耽于安乐,而是在艰难中刻苦自学,坚韧不拨,自励上进。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学的熏陶,祖父的品行业绩对他的垂范作用,对张衡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着巨大的影响,后来祖孙二人同被列传于《后汉书》,一起名垂史册。 张衡的青年时代以游学生涯开始,主要从事于文学创作。《后汉书·张衡传》中对他这段经历有如下描述:“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购簌艺。
”(五经: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继首届中国赛区施坦威青少年钢琴比赛在中华大地掀起一股青少年学习钢琴的热潮之后,施坦威钢琴(上海)有限公司将于2005年再次与中国音乐学院共同举办全世界第69届施坦威青少年钢琴比赛(中国区第二届)。
此项比赛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的最大的青少年音乐天才云集的钢琴比赛,由施坦威公司于1936年建立,旨在为更多的钢琴爱好者提供一个平台共 享学习音乐的乐趣,同时为更多的音乐天才提供通向世界音乐舞台的机会。许多过去的参赛者通过此项比赛成为专业的音乐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当今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阿里。
瓦迪先生。
此次比赛的预赛于2001年9月开始,历时四个月。分别在北京、上海、 广州、香港、沈阳、成都六个赛区举行。各地区选拔出的选手将参加于2005年12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区总决赛,届时将由吴祖强担任名誉主席,周广仁担任名誉副主席,杨峻担任评委会主席,评委会聚集了全国最著名的教育家和钢琴家,包括但昭义、吴迎、石叔诚、赵晓声、盛一奇、李民等。
此次决赛的获奖选手将参加12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颁奖音乐会,届时获奖选手将有机会弹奏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施坦威和平钢琴,此架钢琴由施坦威纽约工厂制造,旨在通过音乐的享受唤起人对世界和平的追求。评委会还将从总决赛四个年龄组的第一名中选出一名小钢琴家,由他(她)代表中国参加将于2006年6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施坦威国际音乐节和天才音乐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钢琴家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