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说得不错。确实是“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农村振兴怎么实现”乡村振兴的示意图?不必杞人忧天,还有留守儿童和老人,小车不倒只管推,到了哪一步再说那一步的话。
打工与不打工,那都是农村人们的个人行为。而农村的两级行政机构可以说是一个人也不少,乡和县对口,四套班子也就是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齐刷刷的牌子都在那树着。还有那七所八站一个部门也不少。
到了村一级,也是党政各司其职。按说农村的振兴不会成为大问题,伟人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但实际情况与机构往往不一致,不少基层组织是有人领薪水,无人干实事。就是想干事,由于各家各户利益扯肘,都是乡邻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干部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乡村振兴现在吵的比较焕的是有些地方的合村举措。也就是将若干个自然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大型社区,便于统筹安排社会服务功能。出发点没错,但具体实施起来问题不少。原因是若大范围推广,农村不象城市有开发商出钱,而农村许多家庭的收入还是很有限,加上不少房屋都是近十多年才盖的新房。如何补偿?由谁来补偿都成为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是地方政府想干的事,再大的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单位,靠单打独斗总不是长远发展的解决办法。农村的振兴必须要有新的举措和新的破解难题的办法来实施,大型的城乡结合一体化农业生产集团,就是破解农村振兴的好的解决办法。(2020/06/22)
日本是怎样做乡村振兴的?
千万别听国内那些招募学员,去日本学习乡村振兴,有些微信号总结的案例忽悠,结合我在日本看以及研究的情况,现在有关日本乡村振兴的探讨,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大量农业人口进城。
乡村振兴是农村人口大量减少之后的事情,至少城镇化率得到70%以上,才能开始讨论那些乡村旅游和农庄案例。
这个是由乡村资源禀赋有限决定的。你在国内的情况可以反证,比如一个村子,如果人口多,每家人都要种地,那土地分到每家头上就不多了,这样乡村景观就有问题,然后呢,每家人的地不多,他要是在有限的土地上种东西,也赚不到钱,人就更穷,更符合城里人旅游要求的乡村基础设施就做不起来。那这个乡村振兴就做不出来。
反之,如果大部分人口都进城了,并且安居乐业了,农村才会腾出空间做乡村振兴。
这时候,我们注意到的日本乡村振兴到今天的情况,那就是大部分的农地,还是规模化,用于生产粮食,少部分的才是做休闲农业和旅游。
这个也很关键,即如果一个地方休闲旅游太多的话,会同质化竞争严重,其实多数人都赚不到钱,反而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是难以振兴,一个地方就有那么一两家休闲农业,才会吸引足够的客流,赚到钱,乡村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也能持续改善,长期才会良性循环;
而种水稻这种粮食作物,则在于它容易机械化操作,它还是大宗消费品,规模上去了,补贴到位,农民就能稳定赚到钱,还能打造成国产米品牌销售,这也会是良性循环。
如此往复,最后才是乡村振兴。这不止是日本的情况,欧美发达国家也是这样的,都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以及农村人均资源禀赋的提高,这是一件顺应规律的事情。
日本的乡村振兴的具体过程,大概说一下:
上世纪二战之后的50年代,强力打破地主和佃农的关系,而是没收大量地主的土地,然后分田,变成自耕农制度。然后六七十年代,工业化城市化,吸引了大量人口进城,然后农村土地规模化开始做,之后才是今天的旅游立国等等。
到现在,日本的东京都及京阪神等前七大城市群,囊括了日本70%的人口,所以你到北海道,到乡下才发现,人那么少,根本就没个像样的村子,而是农业生产区。中部的农村,人其实也很少,而好玩的乡下地方,也一定是人少,有旅游规划的地方。
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想乡村振兴,就一定要把多数农村人口进城,安居乐业的问题解决掉才行。
贴几张我在日本拍的乡村景色:
北海道稻田,阿布/摄影
北海道牧场,阿布/摄影
日本中部地区的稻田,阿布/摄影
另外,推荐一本我们小编今年刚出版的书,日本乡村振兴以及土地制度,法律等具体情况,我们小编在书里也都写了,如下图:
阿布旅行手记小编写的书,阿布/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