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包青天美誉的包拯,刚正廉洁,断案如神,深受百姓尊敬爱戴展昭怎么死的。包拯因不畏强权,坚持正义,自然免不了得罪权贵和绿林贼匪。包拯在查案中,遭遇刺客,便是常有的事。而包拯每次遇险,都能逢凶化吉,其中必然少不了展昭的功劳。
展昭自幼习武,武功高强,为人沉稳、谦和、大气,一身的忠肝义胆,颇为受人敬重。因此,江湖人称其为“南侠”。
在开封府六大幕僚中,包拯与展昭结识最早。包拯进京赶考,途中曾遭遇凶僧、劫匪和刺客,幸得展昭相助,才化险为夷。二人也从此成为了莫逆之交。
包拯考中功名,入仕为官,特别将展昭推荐给了皇上。由此,展昭被封为了御前带刀护卫,并特赐“御猫”称号,留开封府供职。
原本,展昭对做官并无多大兴趣。他完全是因为感动于包拯的正直无私,以及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才在包拯请求下,留了下来。展昭是因为他帮包拯,就是在行侠仗义,造福百姓,因此才坚定了追随包拯的信念。也正因此,当包拯不在时,展昭辞官而去,也是必然的选择。
况且,离开了包拯,仅凭展昭、公孙策等人,根本无法在朝廷立足,甚至自保都不可能。毕竟,包拯在世时,有时候都自身难保,更不要说展昭等人了。
在有关包青天的传说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宋仁宗赵祯出生时,被当时的刘德妃,后来的刘皇后、刘太后(历史上有名的真宗皇后刘峨,其实她并不坏,而且才能不输于武则天),以狸猫掉包。仁宗生母李宸妃因生下妖胎被废,在刘德妃的不断陷害下,又被真宗赐死,幸得人搭救,才逃出了宫。而刚出生的仁宗赵祯,被刘德妃交给宫女寇珠勒死。寇珠不忍,交给了太监陈琳偷送出宫,并交给了八贤王抚养。赵祯这才捡回了一条命,并在八王府长大。
真宗因为无子,就收养了八贤王的儿子为嗣子。八贤王趁机将真宗的亲生儿子赵祯还给了真宗。真宗去世后,仁宗继位。包拯在陈州放粮,偶遇流落民间的李宸妃,得知了真相。
包拯明镜高悬,设下计策,最终查明了真相。刘太后自尽,而李宸妃和仁宗母子相认,八贤王也成了护主有功的大功臣。看似圆满的结局,却给整个开封府带来了一场滔天大祸,包拯、展昭、公孙策,以及王朝、马汉、张龙、赵虎都差点因此被处死。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八贤王除了收养了仁宗赵祯之外,自己还有一个亲生儿子,名曰赵祥。在包拯查明了狸猫换太子案后,赵祥颇为怨恨八贤王当年没有用自己替换赵祯。他眼看着同自己一同长大的赵祯,成为了九五至尊的皇上,而自己却备受亲生父亲压制,大志难展,就想挑起朝廷争端,趁机渔利,甚至是夺取皇位。其实,八贤王是想保护自己的儿子,避开朝廷的险恶之争,只是父子之间没有好好沟通呀。
仁宗自幼在八贤王府,由王妃抚育长大,非常喜爱喝王妃亲手酿制的米酒。于是,赵祥就设下圈套,将掺有昏睡药的米酒送入宫中。仁宗饮后,连续昏睡了四天未醒。当时,正好有契丹等国使者来朝,国事紧急。赵祥就暗中运作,鼓动公孙策、展昭找来了跟仁宗长相相似的黑妖狐智化,并让智化假扮宋仁宗接待各国使臣。包拯知道后,怒逐公孙策,并疏远了展昭。
赵祥乘机利用自己兵部侍郎的身份,诬陷已经被包拯驱逐失踪的公孙策,说公孙策盗取了兵部名录,偷偷献于契丹。包拯为了救公孙策,也被诬陷为通敌叛国,并被判处斩立决。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知道包大人是被冤枉的,他们一起替包拯鸣冤,结果也统统被抓入了大牢。
而此时的公孙策,被赵祥施计,毫不知情的隐居于一山庄中。而展昭因为寻找公孙策,暂时未被牵连。但包青天要被斩首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最终还是被展昭和公孙策得知。两人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刑场之上……
刑场之上,包拯被押上了断头台,而展昭奋不顾身,挡在包拯之前,甘愿与包拯共死。展昭对包拯说:“黄泉路上,阴曹地府,展昭替你开路!”这才是忠义感乾坤,气节耀日月,开封府上下同心,为了正义公理,不惜全部血染刑场。这里只能给他们点一个大大的赞了!
幸亏,八贤王大义灭亲,揭穿了儿子赵祥的阴谋。仁宗一道圣旨,赦免了开封府上下所有人的罪责。
正是因为遭遇过差点全体覆没的大劫,包拯才在临终之前,特别交代展昭等人,在他死后,一定要辞官归隐,远离纷扰;只有展昭等人平安,他才能安心的长眠于九泉之下。
展昭本无意于为官,自然听从了包拯的遗言,从此浪迹天涯,退隐江湖。而三侠五义的故事也就此再无续篇,只有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流传不息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