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小记者夜游植物园,寻找小动物小夜游。
小记者为刺猬配置食物小夜游。本版图片/新京报实习生 梁思成 摄
安装红外触发相机小夜游、配制刺猬餐、绘制面部伪装彩绘……8月6日晚,20余名新京报小记者们走进北京教学植物园,在多位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探寻动植物的奥秘,感受夜幕下生命的多彩。这也是新京报小记者学院自8月1日成立之后举办的第一次会员活动。为给小记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拓展视野、提升能力,新京报小记者学院后续还将不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主题活动。
“夜游植物园,探访夜精灵”活动是北京教学植物园主办,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资助的公益夏令营,今年专门为新京报小记者学院会员定制了一期活动。从活动内容到体验环节的设计,都鼓励孩子们团队合作、自主探究、主动思考,同时也让他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在心里种下保护环境的种子。
设置个性化主题 鼓励自主探究
“红外触发相机可以感受到附近活动的温血动物,在0.6秒之内激活镜头……”在夜游之前,北京教学植物园松果子老师为小记者们讲解了野生动物监测的基本方法,以及红外触发相机的工作原理,小记者们听得津津有味。
关于红外触发相机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参数设置,老师并没有直接教给孩子们,而是先让各小组自主探究,最后再揭秘正确的方法。“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这个黑色小灯是闪光灯,中间是镜头……”新京报小记者沙莫楠分享了他们组经过观察、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研究完相机的使用之后,每个小组领到一张专属任务卡,任务各不相同,有的是“拍摄刺猬在小吃店进食的视频”,有的要“拍摄含羞草的叶子在清晨展开的照片”……小记者们要根据任务将相机设定为不同参数,确保能拍摄到任务规定的视频或图片素材。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自主动手能力,相机电池安装和参数设置都由各小组合作完成,带队老师只做适时提示,并不过多干涉。
强调体验性 激发孩子好奇心
“和校内教育比较注重知识性和技能不同,我们设计活动环节时以体验性为主”,北京教学植物园植物部部长李广旺告诉记者。活动中,小记者们不仅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践和操作,还会不断地发现问题、独立思考。
“除了动物,远红外摄像机也可以观察植物,例如一些比较有特色、生理变化较明显的植物,像含羞草、决明等,它们叶片打开和闭合的过程都很有意思。”听了老师的讲解,小记者汤怀远产生了疑问:“相机原理是红外触发,而植物不是温血动物,那相机如何才能拍摄植物呢?”松果子老师帮他解开了疑惑,还夸赞他“这个问题非常好”。
善于观察是记者的必备素质,在夜探植物园的过程中,小记者们观察细致,常有意外收获,比如有的发现了漂亮的凤蝶毛毛虫、有的找到了金线蛙。“萤火虫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光?”“跳舞草的叶片为什么听到音乐就会动呢?”“这只蛾的翅膀花纹为什么和树皮一模一样?”……好奇心被激发的小记者们,不断地提出一个又一个新问题。带队老师们在孩子们有新发现时适时地引导和提示,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一步步找到答案。
零距离接触自然 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好萌啊!”夜游植物园时,一群小记者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两岁左右的刺猬。“动作轻点,不要吓到它……”小记者们小心翼翼地围着小刺猬观察了一会儿,就赶忙为它让开了路。“我们不要耽误小刺猬回家”。
“人类尽量不要随意给野生动物投喂食物,否则就会干扰它们的正常生活,弱化它们自己寻找食物的本领……”带队老师提醒小记者。为了让小记者们了解更多夜行动物的有关知识,本次活动还特意安排小记者探访夜行动物标本馆,了解黄鼠狼、穿山甲等夜行动物,让小记者们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了解和近距离接触这些可爱的动物和植物,让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感情”,李广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孩子保护动植物进而保护生态的意识。
■ 小记者观察
学习夜间生物监测
新京报讯 (小记者汤怀远 安芮瑾)2018年8月6日,30名新京报小记者前往北京教学植物园参加夜游探访活动。
现场分组后,北京教学植物园的松果子老师进行了《白颊猕猴发现的故事》和《红外触发相机》两个讲座。小记者学习了野生动物监测的基本方法,熟悉红外触发相机的结构。随后,雪松老师主讲的《刺猬小吃店》使小记者们初步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大家将燕麦片、猫粮、炒鸡蛋、面包虫4种配料按照“食谱”中规定的量进行混合,完成了刺猬餐的配置。
“狩猎的是雌狮还是雄狮?”“黄鼬爱不爱吃鸡?”……在标本馆里,老师为小记者们解疑释惑,介绍了多种夜行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大家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室内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迫不及待地走进夜幕,探索植物园。刚进入园区,就有眼尖的小记者发现草坪上有一只金线蛙,随后发现的小刺猬更是让大家兴奋不已。每个小组都在记录本上认真记下自己的发现:大树上的蝉,小径上的蜗牛,停在枝叶上的黄蜻蜓,在草丛里跳跃的蟋蟀,飞舞的蝽、舞姿优美的跳舞草、具有药用功效的决明子……此外,小记者们也没忘记安放红外相机和刺猬餐。活动中,小记者们在感受科学知识魅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记录植物园深夜故事
新京报讯 (小记者段欣雨)8月6日下午,30名新京报小记者来到北京教学植物园,参加夜游植物园夏令营活动。小记者们分为四组,通过研究红外触发相机、配制刺猬餐、标本馆讲解等活动,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研究红外触发相机时,四个小组内部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人说这个部件是LED灯,有的人说这是个红外线发射器……直到老师揭晓了答案:红外触发相机主要由分置的红外发射器、接收器和拍照相机等部分组成,按照工作原理不同,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现场,老师带领小记者们设定了夜间自动拍照时间。“想知道植物园深夜的故事?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的照片将为大家还原现场。”
终于盼到野外探秘的时间,小记者们分别进入北京教学植物园的两个园区观察。在第一个园区内,大家看到了植物叶片的闭合现象,最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跳舞草,只见它听到声响后,叶片会轻轻转动,就像舞者在跳舞一样。第二个园区则有许多小刺猬,小记者们将事先配制好的刺猬餐放在草坪上,小刺猬们就会过来食用。此外,小记者们还幸运地看到了黑夜小精灵——萤火虫。它们有的静止不动、闪闪发光;有的越飞越高,亮光时隐时现。由于夜游当日刚下过雨,空气湿润,园区路上到处是小蜗牛,一脚踩下去咯吱响,小记者们一片惊叫,生怕踩坏了它们。
“大自然太奇妙了!”活动中,小记者们频频感叹。除了见识多种动植物夜间的形态,他们还意识到了观察的重要性,在体验中收获了成长。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