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王之涣-王之涣的边塞诗

关于王之涣的边塞诗的介绍,惠州推广会在这篇文章说明,更多相关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内容请关注惠州seo!

王之涣的边塞诗

王之涣的边塞诗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别》

古人折柳送别,“柳”谐音“留”,有挽留之意。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春风中的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排列,呈现出一片绿色。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最近攀折柳枝有点困难,应该是在此地分别的人太多了吧。

通篇写杨柳,实则是写离别之苦。春风杨柳,本是春意盎然,却因为离别,多了几分伤感。将送友人时的痛苦转嫁到杨柳身上,实为巧妙。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宴词》

这首诗是在宴席上送别友人时所写。深深离愁,一片深情,以乐景写哀情,化虚为实。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离别又是在春天,长堤蜿蜒,水色碧透。田间小沟的水流汇入了漳河静静流淌。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棹声响起,仿佛在催促友人启程,不要理会,你我就再多相处一会。要不然恐怕,这桃花溪水太浅,载不动这满是离愁的小舟。

说到这里,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宋朝词人李清照写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辞官而去,云游四方

当个小官也不容易。

公元726年,王之涣遭到小人诽谤诬陷,于是才高气盛的他,便辞去了官职。这一走,就是十五年,一直过着闲散自由的生活。据《王之涣墓志》记载,“遂优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

他在回到山西老家时,他登上了鹳雀楼,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登鹳雀楼》。

在他的家乡山西,有一座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位于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市的黄河东岸。因为有鹳雀经常栖息于楼上,所以得名为“鹳雀楼”。

鹳雀楼高六层,下临黄河,远望中条山,视野极佳。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古代四大名楼”。在唐朝,有不少文人雅士登楼赏景,留下了许多诗篇。身为山西人的王之涣当然不会错过家乡的这一大景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短短二十个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甚至被收录在了小学课本,后人认为,在五言绝句诗歌中,这首诗为最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消失,滔滔黄河奔向大海。

这一句写出了盛唐的大气磅礴,壮丽辽阔。让人觉得,只有在昌盛的大唐,才会有这样的景色。

对仗工整,用语简练,看似写景,其实是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朝气蓬勃。

夕阳西下,可能给人以消沉之感,但是转眼看那黄河奔流,气势非凡,人生又怎么会一直消极下去呢?这就是大唐气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说出了一个浅显易懂的人生哲理。

人生向上看,你所在的位置高度决定了你的成就。当你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成就时,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高度问题了。一楼和顶楼的景色天壤之别,爬楼会很艰辛,但是所看之景,一定会让自己的付出值得。

除了鹳雀楼,王之涣还远游到蓟门,就是如今的天津蓟州区。和友人离别时,写下了这首《九日离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在寒风萧瑟的蓟门,熟识的朋友很少,又有谁能登上高处,送我回到故乡呢?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今天还能一起饮下这菊花酒,明天也许就要各奔东西,就像这断蓬一样漂泊无所。

离别是唐诗的一大主题,在王之涣的离别诗中,悲伤是底色,却又不过多渲染,拿捏得恰到好处。

塞外怀古,一曲绝唱

唐朝诗人喜欢到塞外怀古,也许这就是一个时代的选择,大漠边疆,千古风霜。

王之涣好友众多,其中就有高适和王昌龄。他们三个和后来的岑参成为了盛唐边塞诗人的“四大天王”。

在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异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开元年间,长安城内,一日天寒小雪,王之涣和王昌龄、高适来到旗亭小酌一杯。

当时正好有十多个梨园伶官和四位歌妓在此会宴。不知是谁的提议,说谁这四位歌妓唱谁的诗歌多,谁就是最优秀的诗人。

第一位歌妓唱的是王昌龄的,第二位歌妓唱的是高适的,第三位歌妓唱的还是王昌龄的。此时,王之涣有些着急了,于是说,刚才这三位是普通歌妓,应该看那最好的歌妓唱谁的,若不是我的,我甘拜下风。

等到最后那位歌妓唱时,果然是王之涣的诗——《凉州词·其一》。这就是“旗亭画壁”的典故。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其一》

这首凉州词,被誉为最好的边塞诗之一,被后人誉为“绝句之最”。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好在哪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之水好像是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在高山之中孤独地矗立。

一般写黄河之水都是写向东奔流,而王之涣却采用逆向思维,将视线跟随着黄河逆流而上。

“上”字写出了黄河的动态,气势磅礴,这就是大唐气象!在万里黄河和万仞高山的衬托下,孤城更显孤寂和坚毅,苍凉悲壮。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何必要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呢,埋怨春光不曾出现。要知道,春风到不了的地方便是玉门关。

在这里有两个“一语双关”,语言巧妙,浑然一体。

“杨柳”既是指春光,也是指《折杨柳》的曲子。“春风不度”除了字面上的意思,指边境荒凉,还有暗指皇恩不到的意思。

荒凉之中,尽是雄奇;饱受凄苦,却又慷慨激昂。悲壮人生,深沉有力,这就是大唐之魂!

《凉州词·其一》太出名了,以至于《凉州词·其二》默默无闻,现在就简单介绍一下:

单于北王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其二》

大致的意思就是,之前突厥首领多次兴兵侵犯大唐,如今来到中原求和亲,神武超绝的唐朝天子当然拒绝了,突厥首领无功而返。

这首诗也是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和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有理有节。

重返官场,曲终人散

辞官之后的十五年时间里,王之涣都是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后来在亲友的劝说下,才重返官场。

公元742年,也就是天宝元年,王之涣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但是刚上任不久,就突发疾病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我们今天所了解的王之涣,大都是来自当时的永宁县县尉靳能给他写的墓志铭。一代才子,从此陨落。虽然留给后人的只有这几首诗,但足矣。

王之涣,平凡一生,但依旧掩盖不了他的盛唐风骨。

边塞诗人王之涣

  • 81 views
    A+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6日 17:43:24  所属分类: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