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记忆口诀)

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记忆口诀)

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定的心理发展上的一对矛盾,从而构成了一种“心理危机”。

解决这个矛盾或危机就成为一个阶段心理发展的核心任务。如果个体解决了这个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形成消极的品质。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地解决冲突、克服心理危机、完成发展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

根据人格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论述自己的人格发展过程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2

F.context(\'wywContentAnswerPayChatList-3816476029\', [{\"content\":null,\"ctype\":1,\"type\":1},{\"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

论述美国应用心理学的早期发展

埃里克森的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发展的好可以形成希望的品质。

2、 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发展的好形成意志的品质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形成自主的品质 4、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形成勤奋的品质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形成忠诚的品质;完成我是什么样的人的探索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形成亲密感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形成关心和创造力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完满感。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如何理解人格发展渐成论?

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接受了弗洛伊德(S.Freud)的人格结构理论,但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尤其是性的原因,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会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埃里克森在研究了几种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情况后推断说,尽管不同文化中存在某些差异,但情感的发展变化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却遵循着相似的方式。出于对文化和个体的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埃里克森提出了把自我发展和环境影响结合起来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关于八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对人格的影响见下表(表2-1)。

表2-1 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阶段

年龄

特定心理危机

积极结果

消极结果

0~1岁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内在好的感觉,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 坏的感觉,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

1~3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意志训练,自我培训,能作决定 积极严厉,自负怀疑,关注自我,空虚

3~5岁 主动对内疚 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 对深思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感到内疚

5~12岁 勤奋对自卑 能够被生产性的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 不适合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任务

12~20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生活充满憧憬 角色混乱,没有固定的标准,感到虚伪

20~24岁 亲密对孤独 感情的共鸣,分享想法、工作和感情 避免亲密,关系淡漠

24~65岁 繁殖对停滞 能投人工作,有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 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人际关系贫乏

65岁以后 自我整合对失望 有秩序感和意义感 怕死,对生活及生活中已得到的或没发生的事情感到痛苦、失望

埃里克森也认为,上述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重要影响人物(significant relations),也就是存在着人际关系的焦点。具体地说就是:第一阶段――母亲;第二阶段――父亲;第三阶段――家庭成员;第四阶段――邻居和学校师生;第五阶段――同伙和小团体;第六阶段――友人;第七阶段――一起工作和分担家务的人;第八阶段――整个人类。

正如其他儿童发展阶段论者(如皮亚杰)一样,埃里克森没有把各阶段看成完全相互独立的。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因此每一阶段都要受前一阶段所发生情况的影响,并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也产生影响。例如,个体能够发展起稳定的同一性,这可能得益于其早期在成就和方向性中获得的快乐(主动性),而非得益于对目标和成就感到的罪疚(内疚感),并且建立了这种稳定的同一性的个体更能继续形成稳定而亲密的人际关系。再如,在第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头几个月,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由于这个阶段的危机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所以,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就将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这也将有利于下一个阶段自主性的顺利发展。相反,如果儿童在第一阶段对周围世界产生怀疑和悲观,则更可能导致下一阶段产生消极的结果。事实上,在埃里克森看来,所谓健康人格就是以八个阶段各种危机的积极解决所形成的相应品质为特征。但是,任一危机解决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后面的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的相关问题,可以为新的发展和可能结果提供改变的机会,所以,在某一阶段未获得积极结果的人,还可以通过以后的发展阶段逐渐得到补偿;同样,曾经获得积极结果的人,也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失掉。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是发展性辅导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对发展性辅导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启示。

第一,埃里克森走出了弗洛伊德等人的人格发展生物决定论的观念,强调人格发展的心理基础,注重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人心理的影响。这就为心理辅导的“合法性”进行了辩护。因为,显而易见,如果个体的人格发展是完全由生物或先天因素控制和决定的话,任何后天的努力对人格的完善都是徒劳的,而心理辅导恰恰就是这种努力的其中一种。

第二,人格发展阶段论从不同阶段个体心理的内在冲突中,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个人的内在心理的成长,这对于发展性辅导模式具有深刻的影响。因为发展性心理辅导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辅导的发展性,它认为每个当前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都会影响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就是消除学生正常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最终增进学生的发展能力。

第三,由于发展性辅导要求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提供一些成长必要的经验,以达到完善个人人格的目标,因此,埃里克森对个体心理的八阶段划分以及提出各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心理危机,对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是一个极大的支持和充实。尤其是埃氏关于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和亲密对孤独这四对基本矛盾的揭示与分析,对于发展性辅导模式如何看待学龄期前后发展性辅导的重点及因果联系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埃里克森由于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其理论仍然有过分强调本能,相对忽视人的意识、理智等在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他把许多社会问题如人的人生目标的选择、确立等,归结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一特殊阶段的心理任务与希望是否恰当;此外,其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每一对矛盾中主要矛盾的确定是否合理,是否适合不同文化背景,都是我们在理解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时所应注意的。

自我的成长是按照预定的速度和固定的顺序进行的,并且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危机的解决过程中形成一种自我的基本力量,促使个体向下一阶段发展。后一阶段的产生和形成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但不能代替前面的阶段。 某种品质并不只是在危机阶段才发展,整个一生中自我都在发展。心理发展阶段:口腔-感觉阶段,心理冲突是信任与不信任 出生到1岁肌肉-肛门阶段,自主对羞怯、怀疑 2岁到3岁运动-生殖阶段,主动对内疚 3-5岁潜伏期, 勤奋对自卑 6-12岁青少年期, 自我认同对同一性混乱 12-18岁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 18-35岁成年期, 生产对停滞 35-55岁老年期, 自我统整与绝望 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