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以画什么闻名世界;徐悲鸿以画什么闻名世界的

徐悲鸿书法妙造自然徐悲鸿以画什么闻名世界,忘其形迹

徐悲鸿以画什么闻名世界;徐悲鸿以画什么闻名世界的

一直以来,徐悲鸿作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存在人们印象中,长期以来,其书名一直被掩盖。除绘画之外,其在书法方面,在碑帖结合的探索,在碑体行草的贡献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徐悲鸿一生钟情书法,迷恋之深,建树之高,在书坛上已远超许多“偏玩”的名家。 他在书法上极力推崇碑学,这种碑帖同重,兼容并蓄,博涉多优又但见性情的书法精神,形成悲鸿先生的书法结体宽博而修长,劲键而洒脱,豪迈而内敛,铿锵浑穆又烂漫天真,古拙雄强又质朴灵动,力透纸背又飘逸飞动,悍野铁骑又顾盼有情,跌宕欹侧又静若秋水,点化放逸又内紧遒丽......

徐悲鸿以画什么闻名世界;徐悲鸿以画什么闻名世界的

1

受康有为的影响

徐悲鸿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堪称巨匠。他的成就不仅仅是与同时代的先驱者一道,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河;而且他学贯中西、锐意革新,以艺术为复兴中华文明的钥匙,作为康有为的入室弟子,他在绘画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同时,于书法上也颇具建树,成绩卓然。

在20岁那年(即1915年7月)便离开家乡,只身来到上海,第二年便到北京,并经姬觉弥介绍结识了康有为。康有为对他特别器重,誉为天才。徐悲鸿在其《自述》中写道:’‘南海先生雍容豁达,率直敏锐……而其奖掖后进,实具热肠,余乃执弟子礼居门下侍从。观其所藏,如书画碑版之类,殊有佳者。务精深华妙,不尚士大夫浅率平易之作,信乎世界归来论调。”(《自述》)康有为曾于1889年著有《广艺舟双揖》,其提出了尊碑抑帖、末汉卑唐等艺术主张,从而在清末掀起了碑学的第二次浪潮。康有为极称赞魏碑,其称:“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缘,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岂与晋世皆当书之会邪.何其工也?譬往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能蕴蓄占雅,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故能择魏世造缘记学之,已自能书矣。”并赞魏碑(包括南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康有为这种“不尚士大夫浅率平易”,崇尚民间艺术的拙朴纯厚和追求雄壮美的艺术主张对徐悲鸿的艺术观产生了很大影响,徐悲鸿曾十分尖锐地批判董其昌是“罪大恶极”,指责董“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形式主义者。他又亲教四王中年辈最高的工时敏,故以后四王都出自他的影响,而四王就成了宫廷体,变成了没落的典型”。他极力推崇唐宋绘画,称‘宋之与唐,譬如梅树,虽极递演亘多时,仍得结果,以后遂如取果种子埋之于地.令其自长,则无后之衰也”。并卑视明清文人画家所标傍的气韵。但对不肯一味摹仿前人,具有独创精神的陈老莲、徐渭、八大、石涛、任伯年.吴友如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称徐渭“大胆纵横突破常格”,赞八大、石涛“才气横溢,不可一世。其作风独往独来,不守恒蹊,继徐文长而起”等等,不一而足。由于徐悲鸿很少留下关于书法的言论,但我们从徐氏的绘画言论中不难看出,其艺术观念与康有为是如出一辙的。所以,鉴于此,徐悲鸿的写实主义仍是永恒的。因为只有真,才能把新时代中人们真切的情感表达出来,把美好的向往通过艺术手法去感染人。相反,假、丑、恶的东西只能涣散人的志向,腐朽人的道德。

2

三个层面

评价一个人的书法艺术水平,第一层面要看其是否有传统经典的血液,因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都是根据这些经典碑帖建立起来的,不是从经典里出来的东西自然不会打动我们,这个层面主要是要求艺术家继承技法和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碑帖,作深入研习得到经典碑帖的神髓。

第二层面是要从传统中走出来,形成艺术家的个人面貌,这个层面要求艺术家要有创新精神,要突出审美理想的某一点,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凝聚到笔端,形成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同时,还要达到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相融相通,使艺术作品成为艺术家某一时刻的生命记录、成为艺术家人生修养和境界的一个侧面。

第三层面是作品所反映出的艺术家的学问修养、人生境界格调要高。也就是在第一步深入传统、第二步形成个人风格的基础上,看这种个人风格是否是一种高格调。深入传统得其精髓很难做到,形成个人风格也很难做到(当前一些人的个人风格只是一些浅层次的用笔习惯的重复和夸大而已,还称不上个人风格,有的只能说是习气),但这两个层次毕竟可以探索和追求,通过一生的努力可以实现,但第三层面作品所反映出的人生境界,不是仅仅通过苦练、深入研究和探索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靠书法以外的东西,它主要得益于读书和对生命的感悟,得益于人生境界的不断提升。不在刻意而为,而在无意于佳、“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所以这个层面所反映出来的气息往往都是一种绚烂至极复归平淡的一种冲淡之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卷气和悠游不迫、心游万仞的虚静之境。郭思《画论》中讲:“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以高矣,生动不得不至。……系乎得自天机,出乎灵府也。”郭思也说,气韵和格调这样的东西是天生的,不是花上时间、巧密就可以得到,当然这种无意识也不是完全不可捉摸,它与所谓“人品”有关,即与创作者的整个人生境界有关。

徐悲鸿虽然没有达到中国传统艺术的人书俱老,专门创作的书法作品也比较少,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徐悲鸿书法作品所反映出的人生境界比其他大师都略高一筹,高在什么地方,高在一个“清”字。中国艺术中,“清”的境界不是说最高,但是非常难得。3

文人气

他书法艺术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清澈、冷峻、儒雅的文人气。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一次看到徐悲鸿书法艺术的时候,就觉得徐悲鸿书法艺术不像很多画家的字比较强调“画意”,而是有着很强的文人气息。

在我接触书法艺术、开始认真学习研究书法艺术几十年来,对很多人艺术作品的评价有过很大的改变,但对徐悲鸿书法艺术的感受一直没有改变。所以在酝酿写这篇文章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徐悲鸿的书法艺术会有如此强烈的文人气息?因为大家知道,徐悲鸿很年轻的时候就出国留学,接受了大量西方美术思想,他自己的创作实践也是高度重视素描,借鉴了大量西方美术的表现手法,应该说他接受的美术教育和支撑其创作的艺术思想是和中国传统国学、哲学、人文思想有很大差别的;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在1916年的时候,21岁的徐悲鸿在姬觉弥的介绍下得以认识康有为并拜其为师,书法艺术深受康有为的影响,是从碑版里脱胎而出,按照正常的规律分析其书风应该是雄强、粗犷、张扬的,可徐悲鸿不是,他的书法作品,特别是画作上的题款、一些手札作品的气息和鲁迅等文人们的书法气息非常接近。就具体作品而言,他的书法中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画家们大多惯用的墨色的强烈变化,在字的结体上、节奏上也没有太大的夸张变形和起伏,在线条的质感上非常内敛和纯净,没有大多写碑人的绞转笔法所带来的“毛毛刺”和挣扎感。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按照心性自然、轻松的写来,一派文人不经意的散淡和儒雅,使书者的学问修养和书卷气跃然纸上。

所以这就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徐悲鸿在骨子里是一个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传统文人精神为根的人。徐悲鸿虽然接受的是西方美术教育,在艺术思想上力倡“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强调“精确”、“精密”和写实主义,在画法上也大量借鉴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其骨子里对传统文人精神的重视。这从他一生都坚持临摹经典碑帖不辍。徐悲鸿的学生沈左尧有一些记载,一是说徐悲鸿最不喜欢“馆阁体”,认为那是对人创造力的限制,而其早年专心学魏碑,所受的是金农、伊秉绶等师法魏碑、跳出晋唐圈子一类书法家的影响;另一处沈的记载说,50年代初期,沈在北京探望徐悲鸿时在徐的案头见到了一本《积玉桥字》的拓本,拓本只存少数残字可辨,但向右侧斜下的捺是其特点。虽然不知道徐悲鸿是何时得到这一拓本的,但从徐将其置之案头、朝夕揣摩多年,可以得出徐对这一《积玉桥字》拓本的钟爱。我们也可以从沈左尧的记载中窥见徐悲鸿的一些书法审美思想以及他的作品中具有显著特点“右斜侧长捺”笔的来源。徐悲鸿还重视古典诗词,特别是书法艺术所反映出的文人气可以一览无余。因为,字,心画也。书法作品是书家心迹的反映,如果骨子里不是具有文人的风骨和精神,是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强力而为的。

另一问题是一个书家其实无论学习什么碑帖都是一种载体,最后出来的都是作者的人的迹化和反映,最后要达到“人品即书品”。因为一件经典的碑帖就像是一个财富的宝藏,我们每一个人面对一个巨大的财富宝藏的时候,我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取所需,不同的人需要和审美都不同,因而取的东西也不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不同。但如果一个人很贪心,不管是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的想都取走的话,一般都不会成功。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叫艺术品,如果有几个或是多个相同的就叫工艺品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以一个人书法艺术最后所达到的境界来看,其实我们不管写什么样的碑帖、进行如何的训练,最后的境界和什么碑帖关系不大,因为最后反映出的是书者人的境界,那些具体的碑帖所带给书者书法作品外在章法、结体、笔法的东西已经被真正的洞察者忽略掉了。

综上所述,在21世纪,以人为本的艺术观仍会在全国被书法美术界重视与发展,有了20世纪的基础,徐悲鸿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主张仍将是书法绘画的主流,特别是一些反映当代主题性的创作仍会起到激荡人心而使人奋发图强的作用。这也是我们民族需要的。在国际大范围中也必须认清我们的艺术主流是什么,应当发扬什么。还应当明白,只有具有我们民族自身特色的,表现我们民族新时期生活的作品才能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在新时代更需要以现实主义的观念去关注、审视时代的要求。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力作。新时代的艺术仍应起到关心人民人众,起到团结人、唤醒人的作用。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才会为大家所共识。而一些扭曲了现实的伪劣作品只会把人们引人迷茫与误区、这肯定为智者所不取。在新时代,大力提倡有现实精神,有时代性的力作必将是书法绘画的主流,徐悲鸿提倡的写实主义,以人为本的创作思想始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