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美大使谈中国与美国:美国驻中国大使回美国了吗

中国人老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驻美大使谈中国与美国;当个总统么,不是更加应该有个”总统相”呢?川普总统上台后彻底颠覆了总统人设:

以前人们从美国的媒体上、美国人的社交网站上看到不少调侃、戏弄川普的言论;这一次不一样了;这一次是一位高级外交官;而且此人还是来自于美国的“特殊盟友”英国;

而更加“蹊跷”的是,这个大使的负面评价还是以“秘密“报告的形式呈送给英国政府的文件——你说该有多少人在偷偷(或者公开)捂着嘴乐呢?

毋庸置疑,川普在美国有无数粉丝,而且最近他的支持率又创了新高,达到44%:这位英国大使的负面评价对这些人来说应该是一种“刺激”——爱一个人,就应该包容,包括他的缺点!

离经叛道,标新立异,这就是川普的执政特色;川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碾压着美国政坛上的“政治准确性”;用非常接地气的推文让建制派们斯文扫地!

美国政治生活、美国社会,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撕裂;美国的选民们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爱憎分明——川普的“红粉”和“黑粉”正好一半对一半!

英国大使如此“侮辱”,川普怎么会忍气吞声;而且川普这一次连梅姨也没有放过,反正英国首相已经要换人;所以原本安排好的宴请英国大使的招待会也立马换人!(没有直接驱逐出境算是留了个面子)

川普是什么样的人?用中国的老话说:要顺着毛摸!

黄镇写给前美国大使的对联?

如果说是中国,那第一任驻美大使是是陈兰彬 130年前,在白宫,一位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将表达大清王朝“益敦友睦、长享升平”的美好愿望的国书,递交到当时的美国总统海斯手里。至此,中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设立驻美使馆,掀开了中美关系崭新的一页。 这个人就是吴川籍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陈兰彬。在近代中美关系史上,他的名字因为两项“第一”而载入史册:第一任官派留美学生监督,中国第一位驻美公使。尤其是作为中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的工作,促进了中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保护了华侨的合法利益,为今后的使美外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时今日,中美关系受到全世界高度关注,而他在一百多年前总结的“动中窍要,交涉持大体”等外交心得,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除“中国清代首任使美大臣”外,陈兰彬“一生历五代皇帝”的人生经历也是不多见的。他生于嘉庆,成长于道光,咸丰年踏入官场,同治年领命赴美国、古巴等地,光绪年创外交辉煌,是一位历览晚清风云,见证政坛变迁,亲历洋务运动兴衰成败的重要人物。 如果是新中国,首任正式驻美大使是柴泽民,任期为1979-1982,而第一位驻美联络处主任(部分行使大使职权)是黄镇,任期为1973年5月-1977年11月。

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真的不知道日本会偷袭吗?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历史学家认为,美国政府高层早知道日本要袭击珍珠港的计划,但是为了让美国国会同意参战,还是让日本军队袭击珍珠港,从而引起美国上下“同仇敌忾”、加入战争。

驻美大使谈中国与美国:美国驻中国大使回美国了吗

驻美大使谈中国与美国:美国驻中国大使回美国了吗

驻美大使谈中国与美国:美国驻中国大使回美国了吗

驻美大使谈中国与美国:美国驻中国大使回美国了吗

笔者一直不赞同“珍珠港事件”的阴谋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也不是突然的,而是很长时间的“酝酿”,是日本和美国矛盾激化后的恶果。美国和日本都知道此战不可避免。只是美国人没算到日本人第一枪会选择珍珠港。

(日本人南下和英美国家作战,是必然的选择)

一、太平洋战争前复杂的局势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美国、英国和苏联等西方国家,不同程度上支持中国的抗战。日本和这些国家的矛盾开始激化。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随后,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国家的关系进一步“靠拢”。日本和英美国家的关系更加恶化。

1940年,德国侵占西欧,法国、荷兰等国投降。日本军方高层不失时机,进入法国的殖民地越南北部,同时,对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也“垂涎三尺”。美国和英国对此强烈反对!美国更是禁止对日本的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的出口。日本人发现,事态严重了!因为没了美国英国等国的战略物资,日本的战争进行不下去。美英这是掐日本的脖子!

日本军方内部,一时间“打英美”的呼声很高。此时的日本政府已经被军人“绑架”,和英美妥协的人被激进军人视为“眼中钉”。

日本军方接下来的动作进一步和英美的矛盾激化,直至破裂。

1、于是日本和德国、意大利正式“结盟”。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受到美国和英国等国的强烈抗议。

2、日本军队内部“南进”的呼声高涨。既然美国和英国要断绝日本的战略物资来源,那日本就自己夺取战略资源——东南亚的美国和英国等国的殖民地,以此来确定“自给自足”的战略体制。

(日本派去和美国谈判的两个“三郎”——来栖三郎、野村吉三郎,这二人的“表演”纯粹是为了让日本军方释放烟雾弹,整军作战)

二、美国和英国的对日战备,日本开始和美国谈判(一)美国和英国的强硬态度

1940年10月23日,美国宣布加强菲律宾海防。同年11月13日,英国在新加坡设立远东军司令部。在此期间,两国加强了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的援助。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谴责日德意三国同盟,并宣布美国将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二)日本和美国谈判

局势越来越恶化,日本政府和军方对于是否开战,也意见不一。虽然吼着开战的人多,但是毕竟美英是军事强国,日本高层也不敢贸然开打。为了打开僵局,日本人被迫开始与美国谈判。

从1941年2月开始,到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政府开始了与美国政府的漫长的谈判。

整个谈判中,日方的观点:美国应该承认日本对中国大陆和法国殖民地等地区的占领,并且放开对日本的“禁运”。而美方的观点:美国不承认日本对上述地区的占领,谈判接着进行和解除“禁运”的前提,是日本撤兵。

谈判根本无进展。日本军方无法答应美国的条件,反而日本军方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和英美大干一场了。1941年7、8月,日本军队占领整个法属殖民地越南,英国和美国对此反应强烈。

1941年7月26日,美国在菲律宾设立远东军司令部。25日到27日,美国、英国、荷兰宣布冻结日本在该国的资产。

8月1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全面实行石油禁运。日本军方高层哗然:日本的石油库存仅供两年之用,两年后日本舰队就成摆设了!

(三)心照不宣,美日双方的整军备战

1941年11月5日,日本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对美英开战。日本军方高层决定12月7日(美国时间12月8日)偷袭珍珠港,一举打掉美国太平洋舰队。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海陆军南下,夺取英美荷兰的东南亚殖民地。

1941年11月25日,罗斯福召集陆海军首脑说:“我们也许在下周一就会受到攻击,…但要设法在不遭受太大危险的情况下,使他们处在放第一枪的地位。”26日,美国提出最后方案(即“赫尔备忘录”),并于次日向太平洋舰队、亚洲舰队司令官下达“战争警告”,指出日本最近数日可能发动水陆两栖作战,进攻的地点判定为菲、泰、婆罗洲等,但未估计到日本会远途偷袭夏威夷。其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舰队已经隐蔽出发。

到此时,战争不可避免。美国和日本都没天真地认为,靠谈判能避免战争。

(珍珠港事件,让美国加入了二战。美国高层确实没想到日本人会千里迢迢袭击珍)

三、美国人没算到日本人会千里奔袭珍珠港从上看出,日本和美国在漫长的谈判中,双方对于战争爆发是心知肚明的。这不奇怪,日本和美国历史上都有过对外扩张的经历,双方都知道“武力”是“谈判”的后盾,谈不下去只能开打。

美国人也知道,历史上日本人有“偷袭”的习惯,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偷袭清军的运兵船,日俄战争,日本偷袭俄罗斯的旅顺基地。因此,美国人是防着日本人的。但是千算万算,美国人没想到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这么“清新脱俗”——直接千里奔袭珍珠港,在美国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击!

因此,美日战争开场的画面是这样的:

1、美国加强菲律宾等地的防务,同时也下大了战备命令,但是日本人的“第一枪”没选这里。更要命的是,美国驻菲律宾的部队战斗力太低下,日本人的零式战斗机又太凶猛(超长的作战距离让美英军队目瞪口呆),菲律宾这些“前沿阵地”根本守不住。同理,英国人的东南亚部队更是不堪一击。

2、珍珠港算是美国的后方,此地的防备相对来说确实要差很多,因为美国高层根本没想到日本人会偷袭这么远的地方!此外,美国对于日本舰队的监控也是很严密的。但是茫茫太平洋,要想监控谈何容易,没想到美国人还是被日本人钻了空子。

(美国人算准了日本人会和美国开战,但是没想到日本会偷袭珍珠港,也没算到日本南下的部队战斗力强大,零式战斗机更是让日本人夺取了制空权)

总之,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知道日本会偷袭——根据日本人的“优良传统”,不宣而战。唯一的问题是,美国人不知道日本人这次偷袭的地方是千里之外、让人意想不到的珍珠港,更没想到,日本人南下的作战军队和飞机是这么厉害,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些地方丢失的速度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