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海边真臭!有游客在网上抱怨青岛海边已经被大片的浒苔包围,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浒苔的腥味。有网友调侃:欢迎来青岛看大草原。7月10日.
最近青岛浒苔泛滥与江苏有关?专家发声的消息发出后,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新闻详情如下:
“海边真臭!”有游客在网上抱怨青岛海边已经被大片浒苔包围。"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浒苔的味道."有网友调侃:“欢迎来青岛看大草原”。
《中国新闻周刊》年7月10日,记者在青岛看到,海面上密集分布着大量浒苔,远远望去,宛如一片“海上草原”。许多船只正在打捞海藻。为了便于打捞,工作人员还在海上设置了拦截网。在青岛站桥附近的浒苔临时安置点,工人们把打捞上来的浒苔堆成一个有刺鼻气味的小山丘。
今年夏季以来,山东青岛沿海海域发生了浒苔入侵事件,这是近15年来浒苔灾害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预计浒苔对青岛的影响将持续到8月中旬。
青岛市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浒苔在青岛并不新鲜,但今年青岛浒苔太多了,现在正在全力打捞。6月初开始打捞,截至7月7日,青岛已出动船舶1万余艘,打捞浒苔35万余吨。“只要天气允许,在没有大风大浪的情况下,打捞船每天凌晨(凌晨)4点半开始巡逻,做好打捞准备,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多。一些船只甚至在凌晨3: 30开始检查。”
“是上一个最大年份(2013年)的2.3倍”
据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监测,目前黄海浒苔灾害规模已达到历史最大值。其中,6月26日黄海浒苔分布面积约60594平方公里,面积1746平方公里,是2013年前一个最大年份的2.3倍;6月30日,青岛浒苔总覆盖面积达到顶峰,约551平方公里。
资料显示,浒苔属石莼属藻类,丝状、多分枝、无毒、失水后发臭,包括浒苔、缘浒苔等4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虽然无毒,但浒苔的大规模繁殖也能遮挡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死亡的浒苔也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其他研究表明,浒苔分泌的化学物质也可能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不利影响。浒苔的爆发也会严重影响景观,干扰旅游和水上运动。因此业内称浒苔等大型绿藻的爆发为“绿潮”,被视为与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
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基地主任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青岛日照适宜,雨量充沛,营养盐从陆地向海洋输送强度较高,海水温度较往年偏低。因此,“温、光、盐(光、养分、水温)”的组合形成了浒苔的最佳生长条件,导致了此次爆发。
据上述青岛市委受访者介绍,浒苔生长需要合适的水温。水温超过25、26度后,浒苔会慢慢消亡。“一开始,它边打捞边生长。现在(高峰期过后),浒苔的分布面积和覆盖面积都在减少。”
中国生态学会理事、海洋生态专家尚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往年青岛的浒苔灾害在7月底就结束了。根据水温、气温、浒苔分布和打捞进度的估算,今年将持续到mi
央视报道,青岛将打捞上来的浒苔脱水压缩后,再用浒苔制成各种海藻有机肥。为了利用浒苔,中国海洋大学成立了海大生物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现青岛海大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将浒苔干燥成干粉,制成饲料添加剂或牲畜用海藻肥,但处理能力远远不够。“主要原因是产能有限,且油菜打捞数量不易预测。比如今年可能打捞30万吨,明年可能只有10万吨,盲目扩厂增加加工能力不好。”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绝大多数回收的浒苔只能填埋。但有受访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浒苔的填埋会带来土壤盐渍化、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陆与苏关于浒苔起源的争论
“江苏能管得了吗?山东孩子默默地问。”一位网友写道。
据多方消息,青岛浒苔泛滥与苏北浒苔北漂有关。新华社报道,多年来的卫星监测和船舶跟踪监测显示,黄海南部浅滩的大型紫菜养殖筏是浒苔大量繁殖、增殖并最终浮入海中的“温床”。
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有浒苔绿潮在洋流和风的作用下,从黄海南部向北飘移,在山东沿海登陆。据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监测,5月17日,卫星首次在苏北浅滩附近海域发现大规模漂浮的浒苔。随后,浒苔向北漂移,分布面积和覆盖面积迅速增加。
龚认为,江苏一些沿海城市的紫菜养殖主要依靠筏架、网帘和竹筏,上面附着浒苔苗。紫色
菜属于低温性海藻,一般水温到了15度,生长旺盛期就过去了。进入5、6月份后,温度升高,浒苔就变成优势种(浒苔最适合的水温是20~25度)。一些紫菜养殖户在养殖结束后,不及时回收筏架、网帘等。在季风影响下,这些工具附着的浒苔会随着海浪一路向北,流向青岛等地。
关于这些浒苔为什么没有暴发在距离更近的日照市,而是集中在青岛暴发?宫庆礼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称,青岛有大量人口,污水排放入海的量也大,海水中营养盐更丰富。“山东省日照市虽然离江苏更近,但是在浒苔漂移到日照海域时,还属于原发状态。在漂移过程中,浒苔不断生长,到了营养盐最丰富的青岛时,就更易暴发。”
陈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浒苔在江苏、山东等海域都有分布,但平时分布量很小。近10多年来,造成青岛等海域浒苔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江苏盐城、南通等地的渔民清理紫菜筏架,把筏架上附着的浒苔落入海水,形成种源,沿着海流向北漂移,呈现指数级生长,每年6、7月份到青岛海面时,水温合适,海水肥沃,快速生长形成浒苔灾害。其次,一些渔民给养虾蟹的池塘换水时,将水中附着的浒苔排放到了海里,也形成第二个种源。
陈尚说,今年青岛海域浒苔尤其严重,也有老天不帮忙的因素。从2019年开始,自然资源部组织江苏省及其所属盐城、南通等地的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紫菜养殖区早期集中打捞浒苔,前年和去年取得了显著效果,浒苔规模明显减少。但今年5、6月时,江苏黄海一带出现暴雨、大风、龙卷风等,一些已经回收的筏架等被打散掉进了海里,增加了入海的浒苔种源,导致浒苔源头处置效果降低。
他称,自然资源部、中科院、农业部、中国海洋大学等专家有多种科学证据表明,青岛等海域浒苔来自江苏海域的输送,与江苏的紫菜养殖有关。但江苏海洋、水产的部门对此有不同认识。
6月28日,江苏省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通报浒苔防治工作进展时表示,江苏全省共清退紫菜养殖面积6万亩,压减紫菜养殖用海9.6万亩,并于5月8日前将紫菜筏架、网帘和缆绳等设施全部清理上岸,提前结束紫菜生产。
对此,宫庆礼认为,紫菜一般到每年10月下旬就在海里养,11月中旬开始收,每隔半个月到1个月收一茬,连续收七八茬。每年12月份,浒苔幼苗就长到紫菜网帘等工具上了。次年1、2月份时,浒苔就开始生长。也就是说,今年5月份紫菜养殖结束时,被遗弃在海里的浒苔幼苗就已经开始漂流北上了。
陈尚建议,先不考虑责任者识别问题,江苏、山东两省要想办法加强合作,联合治理,引导源头的养殖户改进紫菜生产方式、做好养殖筏架回收工作。可以在省际之间建立横向的生态补偿制度,把从江苏海域进入山东海域的浒苔覆盖面积作为计算生态补偿金额的依据,双方商定一个浒苔覆盖面积。如果从江苏海域进入山东海域的每日累计浒苔覆盖面积少于这个考核指标,山东给江苏一定数额的补偿资金;如果超过,江苏补偿给山东一定的资金。输送的浒苔覆盖面积由自然资源部进行考核,补偿资金用于浒苔灾害防治综合治理。另外,还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防控措施,降低因天气原因造成已经回收的养殖筏架被打散入海概率。因浒苔前期预防、后期打捞、处理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因此还得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宫庆礼称,治理好浒苔还需要很长时间,要想取得长效机制,应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机制,将这项治理工作列入一种常态化事项;设立生态补偿公益项目,加强专业浒苔打捞设备、船只的研发和制造,提高海上浒苔打捞效率;由相关部门统一协调长江以北的省市形成省际间的协同治理,山东和江苏两省之间也不要相互推诿,要加强联防联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