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班组长(金牌班组长培训心得报告)

金牌班组长(金牌班组长培训心得报告)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塔山矿不断创新班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班组管理路径,全力打造“六型”班组,促进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金牌班组长。

创建安全型班组。该矿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管理体系和晋能控股集团班组建设相关要求,科学制定班组安全建设实施办法,从劳动纪律、工资奖金分配、值班盯岗、员工出勤、现场交接班、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考核及奖惩办法都作出明确规定,保证了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到岗、制度明确到岗、考核细化到岗,建立了“管理有制度、工作有标准、考核有清单”的班组管理模式,推进班组向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三零”目标迈进。

创建学习型班组。每年制定班组年度培训计划,扎实开展班组长培训、岗位工种培训等,培训内容涉及岗位安全规程、岗位达标、班组建设等内容,切实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同时,将“互联网+”融入员工素质提升过程,利用“学习强矿”手机APP,扎实开展全员岗位准入考试、安全文件贯彻学习、安全警示教育等活动,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达到“滴灌式”教育、“渐进式”提升的效果。

创建管理型班组。该矿将班组长的培养、任用、考核作为提高班组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班组长任用标准,规范班组长选拔任用程序,真正把懂经营、会管理、技术精、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员工选拔到班组长岗位上来。同时,对于年度考核合格的“金牌班组长”“标杆班组长”,将其安全风险抵押金按照副科级管理干部奖励标准执行,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调动了班组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建工匠型班组。该矿积极搭建各类员工成长成才平台,建立了以专业性、经常性的岗位练兵比武为基础,以矿井年度集中技术比武为主体,以晋能控股集团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矿内外技能比赛相互衔接的竞赛模式,形成了“培训、练兵、比武、晋级、超越”五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先后涌现出大学生班组长白佳鹏,省技能大师、“巾帼女将”李丽芬,全国技术能手李峰、牛锦国,特级劳动模范标兵王正军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

创建创新型班组。该矿坚持创新驱动,立足员工岗位和基层班组实际,围绕智能化矿井建设,广泛开展“五小六化”、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竞赛活动,先后组织了100多项技术革新和小改小革活动。其中,主运输系统皮带在线监测系统二合一优化改造、钢丝绳带式输送机清扫器装置升级改造等项目,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分别获得了山西省“五小六化”竞赛活动二等奖、三等奖。

创建和谐型班组。该矿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高班组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建立了“井口广播、大屏幕、井口安全文化长廊”+“微信群、e课堂”的全覆盖安全文化宣教阵地,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安全素养。同时,将亲情文化融入到班组日常工作中,逢班组员工喜事“恭贺到家”,对患病员工“慰问到家”,对遇到烦心事的员工“关心到家”,并定期召开班组交流恳谈会。通过常态化沟通,使班组员工之间形成关系和谐、工作协调、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班组创造力,强化班组执行力,提高班组战斗力。(文/刘洋 乔磊 责编/孔宪楠)

工匠故事35:以工匠精神打造金牌班组--胡双钱

班组名片

金牌班组长(金牌班组长培训心得报告)

部门:零件加工中心

班组长:胡双钱

班组全称:钳工一组

班组简介:班组主要负责C919大型客机、ARJ21新支线飞机和转包项目的零件机械加工。班组以“划钻锉修,样样精通,工匠精神,代代相传”为口号,努力打造“爱岗位,懂技术,能吃苦,肯奉献,会创新”的型号攻坚金牌班组。

班组长“绝活”:“四个一点”工作法

慢一点:慢动手,看清图纸工艺要求,备齐工装刀钻量具,核查毛坯尺寸质量。

稳一点:稳加工,摸准零件关键要素,正确稳妥装夹零件,规范操作谨慎开工。

精一点:精把控,生产流程细心观察,自检复查零件尺寸,多次加工直至精确。

准一点:准尺寸,准确完成每道工序,严格执行标准作业,确保产品缺陷为零。

“大国工匠”胡双钱带领的数控车间钳工一组是一个看似普通的一线班组,却在“大国工匠”的匠心传承下,依托科学的管理方法,获得了大飞机精益示范班组、精益现场标杆等多项殊荣。

传承“匠心”,培养工匠人才

在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批生产不断推进的当下,培养更多有理想信念、专业素质过硬的技能人才至关重要。班组也将抓好班组工匠人才培育工作、推动车间工匠人才梯队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提高专业能力是培养工匠人才的重点要求之一。胡双钱对组员提出了“高要求”:划线、钻孔、锉修、铰孔、攻丝、锯割、研磨、滚边、冷压、压印、冲点、压铆、校型、粘结、涂胶……班组成员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为此,班组通过“高师带徒”“新老结对”、技能比武、一岗多能、轮岗挂职等手段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工匠人才。

工匠人才也需要过硬的思想素质。在这方面,班组坚持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班组人才培养的工作内核,充分发挥“大国工匠”的辐射影响力,通过专题学习、对话交流、现场沙龙等途径提升职工对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理论认识,培养具有“匠心”的人才。“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舞台,干成事的给奖励”,在提高工匠人才思想、专业素质的同时,班组还着重树立正向激励的人才建设氛围,让组员有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班组工作活力。

在这样的培养机制下,班组涌现了不少骨干职工,他们各有特色,各有长处。从指甲大小的零件到一间房子大小的零件,他们都能完成加工,各种困难在他们手里都会迎刃而解。

严抓生产,安全与效率并重

为提升生产效率、提高钳工加工的科学性,班组成员依托“四个一点”即慢一点,稳一点,精一点,准一点、《钳工操作标准工作八大法》等为基本工作方法,结合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将各类零件加工过程所包含的钳工工艺,逐一列出标准清单,进行相对统一的作业标准,形成了《民机零件制造标准工作手册》与《转包零件制造标准工作手册》。在相对统一的作业标准助力下,钳工加工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精准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此外,班组科学管理任务安排,落实生产任务到人,在工作中做到“盯人盯任务”并在每周四定期自检生产进度,以及时调整任务安排。为解决公司型号研制过程中的特制特急件的生产问题,在全班组实行做一休一倒班制,有效保障了型号研制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减少了班组职工加班,提升了生产效率。

安全工作也是班组日常生产工作中的重点。班组始终秉承“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在生产加工中,班组定期组织全体成员学习安全防护、宣贯安全知识,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如对于二级危险点打磨间,班组安排专人负责,每天点检,保证粉尘密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还采用看板管理时刻提醒职工铝粉尘职业危害因素,让职工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安全问题需从危险品的源头管控。班组积极调动组员的工作积极性,严格执行班组台帐管理,保证每项工作有据可查;改善化学品存放管理,对化学品实施严格的台帐记录,领用有记录,发放需登记,做到量化、可控化管理,有效管控危险化学品流通。

不断创新,打造金牌创新团队

班组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班组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下,依托车间资源,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开展智能制造转型、信息化、专利工作等创新实践。

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对标国内外先进制造企业,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开展了车间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探索与尝试。该项目建成了上飞公司首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减少操作工数量,降低用人成本,提高车间生产效率,推动数控车间转型升级。

班组从生产实际出发,推动车间信息化建设,在车间电子办公系统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场停工管理、考勤管理、设备管理、工时管理等模块,消除生产环节信息孤岛,推动车间生产管控、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实现车间人流、物流、信息流透明化,实现车间精细化管理,提升车间整体运营效率。同时,班组开展车间云办公系统研究,拓展手机APP业务开发与运营,配合车间信息化工作平台,推进车间全生产系统信息化工作,逐步打造数字化数控车间。

知识成果的转化是创新的内在动力,班组积极开展专利申报工作,增强核心竞争力。2017年全年,班组完成了2项专利申报工作,为生产效率的提升插上了“助推器”。深孔零件的衬套装配工具专利研究,让深孔零件衬套装配工具能够通过增减芯棒的数量来调节尺寸,降低制造难度、减少工装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快速式打磨头主要是针对砂圈进行快换的设计,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让打磨零件时旋转稳定、安全可靠,该产品已在其它部门推广使用,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实际生产应用,助力批产提速,降本增效。

依托科学的管理方法,把劳模先进经验和精英骨干智慧有机融合,在金牌班组的荣誉光环下,数控车间钳工一组仍在砥砺前行,为打造出一支在型号研制工作中技术创新、攻坚克难、吃苦耐劳、勇于追梦的精品团队而努力。

结合“胡双钱班组”的命名与胡双钱“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胡双钱将个人先进融入班组建设中。质量是管理的底线,讲质量就是要讲良心,他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在班组成员和班组工作中落地做实,全面提升职工素质,通过一件件事让职工清楚,抓住质量,就是抓住事情的根本;抓住质量,才对得起公司给予的平台和公众的信任。

以“工匠精神”打造金牌班组,胡双钱在努力提升团队专业能力的同时,他不断在用自身的“工匠精神”影响班组,淡泊名利,专注、耐心,精益求精。班组职工说:“这些品质我们现在或许很容易就能拥有,但是能像胡师傅那样一坚持便是近40年,牢牢地坚守住了他人生的信条,才是最让人感动的。”作为工匠带出的徒弟和团队,大家表示,要像胡师傅在《榜样》栏目中所说的:“你要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专心爱上自己的工作。我相信任何一个努力过的人都能成为大国工匠。”

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大飞机事业,在胡双钱的从业生涯中,从运10飞机到ARJ21 新支线飞机,再到C919大型客机,他用行动践行对“安专迷”的诺言;他不断追求,只为更加严慎细实,他不断突破,只为更加精益求精,所加工的数十万个零部件中没有一个次品,由此被称为“航空手艺人”;他喜欢和自己“较劲”,相信普通岗位也出彩,在“四个一点”工作法中总结出了“对比复查法”“反向验证法”;他善于和质量“较量”,凭着自己的良心,无论是小至曲别针形状的精密零件还是大部段机加,他用“三审三校”的方法将质量 问题“屏蔽”。

如今,他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在班组中传承,工匠梯队将在不久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