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艾尔之光冲锋者加点,伦敦。
波拉德原本在圣詹姆斯街上的一家保险公司担任职员,但在8月8日下午五点,他走出公司大门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了。
波拉德
波兰,奥古斯图夫。
这原本是个美好的夏天,而且距离结束也还有好一段时间。
劳拉·德·图尔切诺维奇和孩子们正在等候丈夫回家。
劳拉·德·图尔切诺维奇
他们原定当晚要举办一个盛大华丽的晚宴。
可她的丈夫迟迟未归。他到苏瓦乌基工作好几天了,本来当天就该到家,以便准备宴会事宜。
他一家人为他延迟了晚餐时间,但他还是没回来。
他到底去了哪呢?她心急如焚地等待和眺望。
她已经好长一段时间不曾这么担心过了,她能想象得到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她的先生病了、受伤,不会死了吧?还是……他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她一整夜翻来覆去,直到天亮了才勉强入睡。
突然,窗户上传来了一阵猛烈而快节奏的敲击声,劳拉猛地惊醒了。
这时是凌晨四点。
睡梦中的她立刻从床上跳起来去看看发生了什么,免得持续的敲击声吵醒孩子们。
她看到窗户下有个人影。
在昏昏沉沉之中,她以为那个敲门的是去市场的仆人,可能只是回来拿钱或者采购指示而已。
等她走近,惊讶地发现,那个竟是他丈夫的男仆!
男仆脸色惨白,表情严肃地站在外头。
他一看到夫人,马上递上一张卡片,上面是久违的丈夫的字迹。
她看了卡片的内容,镇定地吩咐仆人将孩子带过来,打包随行物品,赶紧出发。
同一天,弗朗茨·卡夫卡在日记里写道:
德国对俄国宣战了。午后,我还去伏尔塔瓦河畔游泳浴场。
这些国家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战争,一次足以将全世界搅个翻天覆地的战争——
他们已不再变老
They Shall Not Grow Old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塞尔维亚国庆日上,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远在大不列颠群岛的英国人一边听着广播里播放这则新闻,一边若无其事地闲聊,丝毫不觉得这发生在遥远他乡的事情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然而,两个月后,战争毫无征兆地爆发,令人措手不及。
一名士兵回忆:
当时我们在和德国人踢足球比赛,接到消息后,我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眼前的德国人,是要立马拿起刀刺向他们吗?后来我们讨论了一下,决定继续和对方踢球,毕竟宣战是从明天才生效的……
尽管国家的立场不完全是人民的立场,但战争动员宣传愈演愈烈的时候,年青人的参战热情就愈发高涨。
对于当时很多年青人而言,为国征战不仅是一件正义之事,更是考验勇气的一件大事。
于是不少小伙子们怀着“不出一年,战争就会结束,然后一切太平”的美好愿望参军,甚至不少气血方刚的男孩子还未满19岁。
尽管如此,没有人能阻止这群男子汉参军的步伐,他们不想错过这场冒险,更不愿意被人骂成缩头乌龟和懦夫。
他们中间有不少人为了参军谎报年龄,军队则多多益善,甚至暗示他们通过虚报年龄来通过审核。
而这场战争的另一方,德国。
德国民众都认为这是一场防御性的战争,一场别人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战争。
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把仗打完。
德国步兵团将在不久后离开,艾尔芙莉德从栏杆上跳了下来看热闹,随即被淹没在人群中。
她看到一名哭红了眼的老妇人,撕心裂肺地尖叫着:“小保罗!我的小保罗在哪里?至少让我看看我儿子啊!”
随着一声号角响起,士兵立刻陆续上车,咒骂声、笑语声和命令声此起彼落。
士兵的脸挤在敞开的车门口,花朵飞过空中,广场上的许多人突然哭了起来。
不久,火车消失在夜色里,消失在夏夜那片温柔的黑暗当中。
大战一触即发。
英国这群来自舒适生活圈的参军年轻人,很快就被现实泼了一身的冷水。
对于有童子军经历的某些人来说还好,对于毫无相关经历的人而言,违反了军事纪律会很糟糕,会被教官到处追着骂,有的教官还会制造出很多麻烦给出错的人。
一开始的时候 我充满了激情
但一周之后 我真希望我没来
因为纪律太严格 我开始对以后上战场感到紧张
当然,这还只是开始,更艰难的,还在后头。
在一个师里训练,一共有12个营,大概就是12000个人在训练。
每个士兵就像是一个庞大机器上小小的齿轮。
这些小小的齿轮日复一日地训练,时刻准备着机器正式启动的那一刻。
而这一刻,很快就到来了。
他们不知道目的地是何方,只知道要前往海外战场了。
他们甚至不担心还能不能回来,没有人掉眼泪,有人在火车上写了一张明信片,然后随意地从窗外扔了出去,希望有好心人能捡到将它寄回家。
一个个视死如归的战士踏上拥挤的游船,大义凛然,奔赴战场。
从战壕出发,走了大约20英里,他们就知道,自己离前线越来越近了。
枪声越来越大。
走过的城镇和村庄,一片荒芜。
战争的破坏程度远远超出想象,士兵回忆,“整个地方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摇摇欲坠的树被炮火撕成碎片,到处都是炮弹坑。
战争,正发生在眼前。
其中,“无人之境”分割了安全区。
如果出了这片安全区,被发现了就是死路一条。
这里有英德两国的铁丝网,还有挂在铁丝网上的尸体。
这是世界上最荒凉的地方之一,没有生的气息。
当然,最危险的还是前线战壕。
尽管这里到处都有标识,告诉士兵们哪里最危险,但还是得小心。
因为子弹可以轻易地穿过一层沙袋,击中你的脑袋。
有一天我正和一个伙计说话 突然 砰
他的脑袋像一个鸡蛋一样爆开了
除此之外,生存条件也很恶劣。
每个战壕段都有一个壁炉,但只能用小木条点火,因为要是弄出点瞩目的烟火,就会有炮弹打过来。
如果下雨了,他们会在护墙上放很多罐头来盛水,因为其他的水都不敢碰。
偶尔从弹坑里舀水,但水下可能会有尸体,这些水让一些士兵患上了痢疾。
但是没办法,因为当时没有任何卫生措施。
他们挖了一条沟,用一根杆子穿过当厕所,一条杆子上可以坐七八个人。
在这里上厕所毫无隐私可言,大家都是赤诚相对。
苍蝇会爬上屁股,甚至因为没有纸巾,他们必须要用手擦……然而手此前可能会碰过任何东西,而且都没有洗过……
相比起这些生理煎熬,或许心理煎熬更考验人。
虽然炮弹可能会在50码外爆炸,但他们可能会发现一块锯齿状铁片被烧得通红,重达半磅,精准地落在自己的战壕。
还会亲眼目睹活生生的人被炸成碎块,然后不得不亲手将他的尸体放进沙袋里。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声巨响,就像一架飞机降落,榴散弹外壳会在空中爆裂并喷射子弹。
子弹下落,如同来自地狱的声音。
一股味道弥漫着整个前线,尸体遍野的恶臭,比死老鼠还要严重千百倍的味道。
(小高能......密集恐惧症请迅速划过)
后来,又有了毒气,它化成黄色的、肮脏的云雾。
越是试图想要摆脱眼睛的刺痛,疼痛就越强烈,这是一种接近失明的感觉。
当冬天临近时,战壕越来越泥泞,最后变成水渠。
水流在脚下打转,并且越升越高,直到没过胸口。
冻伤成了新的麻烦。
靴子里装满了水,久而久之冻在了脚上,变成沟槽脚,也就是坏疽。
它会一路感染,直到把腿都毁掉。
在这里,这些伤痛变成了极其日常的事情。
亲眼看到身边的队友倒下,但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事情,只要没有被击中,就必须继续前行。
更残忍的是,当地上遍布尸体的时候,他们不得不踩在同伴的尸体上,继续前行。
这些都不断地冲击士兵们的心理防线,下一个走向死亡的,说不定就是自己。
这是一场真切、激烈的战役,会彻底支配人,不剩一点理智,因为在这样的炼狱里完全没有时间思考。
这是一种麻痹人的喧嚣,会使人反常,不管这个人曾经多么善良,所有感官只剩下没有含义的生理反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战争中,眼前是横尸遍野,鼻腔里是硝烟和死亡的味道,文明的表象荡然无存。
百度百科上记录的伤亡人数。
有这么多无辜的平民百姓被迫卷入了这场无情的战争。
到底是什么理由才需要让这么多生命作为陪葬品?
人们似乎无法意识到战争有多可怕,没有意识到现代军事装备的威力,他们没有任何概念,认为战争不过是持续不断地骑兵冲锋。
历史需要被正视。
于是有了这部纪录片。导演是曾经导出《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彼得·杰克逊。
他这次用高清彩色数码技术来修复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利用科技,让一百年前的历史通过有声彩色立体地重现在银幕上。
彼得·杰克逊
彼得重现的,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真实无比的一次战争。他想要以此纪念参加过一战的祖父,同时尊重历史,警醒世人。
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过的战争,但我们可以了解战争带来的伤痛,珍视和平。
历史会证明战争是毫无意义的。
有位老兵这样说过:
在战争结束时,牺牲的人的生命变得一文不值,我们都不是英雄。我们一点也不享受这种杀戮与被杀。
历史在用血泪教训告诉世人,战争是不值得的。
可悲的是,就像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什么教训。
一战结束的20年后,发生了更可怕的二战。
一个小故事。
一战的法国战场,一场战斗刚刚结束,士兵们正在打扫战场,将俘虏押解集中。
一个叫亨利坦迪的英军士兵突然看到一个大腿受伤德国士兵正在缓慢的爬离战场,他大声叫住那个德国人,那个德国人举起了双手,表示投降。
出于骑士精神,英国士兵最终放过了他。
二战全面爆发前夕,英国首相张伯伦来到希特勒家中参观,看到墙壁上有一副画像。
这幅画像中的主人公,正是亨利坦迪。
也就是说,亨利坦迪当年救下的那个德国士兵,就是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