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证佛法-如何修证佛法南怀瑾

如何修证佛法-如何修证佛法南怀瑾

如何修证佛法-如何修证佛法南怀瑾

如何修证佛法-如何修证佛法南怀瑾

如果只推荐一本南怀瑾的书如何修证佛法,我觉得《太极拳与静坐》非常适合当下的现代人来读。

南怀瑾自幼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据说,他少年时期非常喜欢读武侠小说,对武术产生极大的兴趣。幸运的是,南怀瑾的兴趣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他的父亲请来武师,教南怀瑾一些武艺。在习武的过程中,南怀瑾对各路拳法都有过研究,就拿太极拳来说,不论是杨氏太极拳还是陈式太极拳,他都学习过。南怀瑾不仅学习太极拳,他也曾学习静坐。在晚年时期的一些讲演中,南怀瑾就分享过学习太极拳和静坐的心得。这本《太极拳与静坐》,正是南怀瑾先生的讲演记录。

太极拳与静坐,虽然是两种比较有年代感的健身方式,但在现代社会却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2006年,太极拳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静坐也成为现代人修身养心的重要途径。不论是学习压力大的学生,还是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只要想从亚健康的状态中走出来,就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和静坐,来调节身心。而且,一些研究报告还指出,长期练习太极拳和静坐,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可见,这两种健身方式既适合青年人缓解压力,还适合老年人强健身体。

南怀瑾的这本《太极拳与静坐》,为我们解答了诸多关于太极拳和静坐的问题。比如,这两种健身方式,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通过太极拳和静坐缓解身心压力呢。

在这本书里,南怀瑾告诉我们:太极拳的学习门槛并不高,哪怕是没有武术基础的普通人,只要用心学习也可以学会;还有,我们完全可以把静坐当成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方式。本书没有晦涩难懂的语言,文字风格非常平实、易读。

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在线阅读?

《金刚经说什么》是台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

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作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作总结,以阐发自己的心得。一九七八年南怀瑾先生讲了“如何修证佛法”,两年后再讲《金刚经》。因机缘特殊,对经中的疑问及似解难解之处,剖析得淋漓尽致。永会师及圆观师先行录音记录,再由刘雨虹女士整理并加标小题;宏忍师及李素美小姐等多人帮忙校对。由于《金刚经》的超越哲学及宗教的特性,南怀瑾先生定了一个平凡的书名《金刚经说什么》。师日平凡,即非平凡,是名平凡。

如何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修行人”?

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修行人,必须要做到四个字:

谦卑、恭敬!

学道修行有两大难:一是发菩提心难,二是如法修证难。

菩提心是成佛之本,若是发不起菩提心来,根本就谈不上修行。通常,世间人都有各自的优点,例如,有的人天赋聪慧,有的人博才多学,有的人出生富贵,有的人多才多艺,有的人境界不凡(指世间禅的安乐境界)。因为有这样一些资本,往往很容易使人起傲慢心。作为一个学道修行人,这种傲慢心是最大的业障,见闻佛法,会障碍菩提种子起现行,使自己发不起菩提心来,这是最要命的一件事。这是发菩提心难,病根在于缺乏谦卑之心,缺乏对佛法的恭敬之心。

发了菩提心后,还应依止明师修正知见,依明师的教诲如法修证佛法。由于圣道的修学需要修恒顺众生之德,在示范修行中的明师,生活境界肯定不如闻法的人,所以,有些发了菩提心的人,往往会瞧不起明师,不肯接受明师的言教,这就无法建立起正知正见来。没有正知正见,你如何能如法修证佛法?这是如法修证难,病根也是缺乏谦卑之心,缺乏对佛法的恭敬之心。

这是世间学道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修行人,学道修行一辈子,也难以成就的两大主要原因。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学道修行,无论是修学哪一个教、哪一个宗派,都要经历一个悟道开智慧的过程。明师指的就是已经修行悟道的人。能否修行悟道,与禅定功夫的浅深,没有任何关系。一般的学道修行人往往都以为,只有修习禅定方能悟道开智慧,这个知见是错误的。世间学道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修行人,很多都有禅定境界和神通,有哪一个悟道开智慧了?一个也没有!

悟道开智慧是一种什么境界?

圣教经典中的每一句经文,都含藏着甚深的密意,这个密意是离文字相的。悟道开智慧的人一定能够勘破经文的密意,并能融会贯通各种不同的经典,这是悟道后说法教化众生的最大资本,叫般若智慧。

佛法重智慧,不重禅定和神通。

往往有这样一些人,以为修行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解脱烦恼吗?我有禅定的功夫,甚至入了四空定,已经证得虚空粉碎,没有烦恼了,为什么一定要去求能够看懂佛经?其实,尚未修行悟道而有四禅八定的境界,不是落入小人法就是落入魔道!

所以,学道修行人要想今生的修行有真实的成就,必须要放下傲慢之心,学会谦卑待人,恭敬一切。

[注释]

小人法:是指小乘的次第法和大乘菩萨道分证法中三贤位的修行方法。小乘的次第法只能证须陀桓、斯陀含和阿那含三个次第果,不能即身了生死出三界,只有证得阿罗汉果才能了生死出三界。大乘三贤位的修行方法,只能证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小果,不能真正入菩萨心地法门,入菩萨心地法门须初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