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邀请。就我个人而言西湖大学多,西湖大学第一届博士生含量极高,必须值得。
我自己是985的工科博士出身,专业一般,学科评估仅为B,国内排名60左右。在读到博士后,同学科不同导师的差异会急速拉开,4年后就业的时候天差地别是最好的形容。在18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设立西湖大学,招生从博士开始。
没有出过国,只能聊聊我自己做为一个本土的博士的感受。做一个大胆的假设:我现在是研究生三年级,我会主动尝试申请去西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就和不少985本科生、硕士生选择出国攻读者博士学位一样。博士的学习和就业注定着走的是和大学不一样的道路。
————优秀博士的定义————读博和读研不一样,选取的方向更细更精,需要导师足够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撑开展相关的研究,在985院校缺乏项目支撑的博导不少已经被停止招生。一篇足够分量的工科博士大论文,测试费都是五十万以上,百万级别的也很常见。当然,数据不是只给博士毕业用的,但是缺少这样的数据博士难毕业。
在全国百篇优博取消之前,如果你有留意的话,基本上优博的导师都是所在学科或者领域的顶尖大牛,普通院校甚至985普通学科的学生想争一争百篇优博,太难太难。千万不要认为都是人情关系给的,我自己看过2010年左右不少的百篇优博的论文,哪怕是几年后才毕业,我的博士论文自己感觉都比他们差不少。
西湖大学不管社会、学者、其他大学等如何看,基于一个普通学生的角度来看,施一公老师为首的学术大牛就是一盏明灯,深深吸引这个领域内的研究生。和古时拜师一样,博士其实很讲究出身,同门之间的情感极好。在今后的工作后,相互帮扶是常有的事情。说句小人的话,如果你拜在施一公老师的门下,他之前清华带出来的博士,你一样喊一声师兄、师姐。注意,此师兄不是大学内见到比自己早读博的学生喊的师兄。简单的说,就是老师很关键。
————博士就业————博士就业的选择进高校或者科研所任职的很多,不仅是待遇福利不错,而且可以继续在喜欢的领域做一点研究。在进高校的入职申请中,最看中的是第一学历、科研成果和项目经历。
目前西湖大学仅仅接受博士,在自己本科、硕士已经是985大学的前提下,第一学历的限制已经不存在。去西湖大学读博,借助名师的平台和对学科前沿的把握,只要肯努力,成果一定不会少。同时,西湖大学在成立之初,憋着一股气,项目申请、科研探索都不会落后,要做出成绩给其他人看的同时,意味着博士的机会很多。
说句直白的话,这些大牛导师都是不少国际顶尖期刊的编辑、审稿人,你的论文在撰写修改后,经过他们的把关和署名,接受的可能性会更大。985大学的导师很多,不是每个导师都在领域内有发言权,不少老师在年轻的时候起不来,其实已经被慢慢的挤出这个圈子。
在西湖大学读博,只要不是自己懈怠,最差的就业都是留西湖大学任教,当然不少优秀的学生,估计西湖大学也不放出去。如果想要去其他大学,名师的推免很关键。同时,自己博士期间的成果摆出来,没有谁会质疑你为什么不选择985大学读博。
我在博士找工作的时候,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在你去高校面试的时候,别人都会问你,博士导师是谁啊。如果知名度高的老师,别人就会说“哦,是某某老师啊,名师出高徒啊。”如果是普通老师,只有一句“嗯”。然后才会聊你的科研成果、博士论文、未来发展方向。当然,不是说名师的博士就一定占优,起码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第一届西湖大学毕业的博士在多方的关注下,能差吗?这些大牛、企业和地方政府能让打脸吗?只要你去读,只要认真,想不出成果都有人逼着你。想不找份好工作,都有人推荐你。因为你是西湖大学发展的成果展示、一面旗帜。
你认为西湖大学真的能在5年内赶超清华北大吗,为什么?
这么说吧,如果说西湖能不能成为超越清北的研究机构而不是大学,5年内不一定,但超越是肯定有可能的。关键是人才筛选的时间节点和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率很简单,西湖全部投入科研,并且不给研究人员短期文章发表的压力。如果真心投入科学研究,几年后是很有可能有大的突破的。毕竟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已经进入了瓶颈期,钱是非常大的决定因素。
当然关键还在于人才选拔。其实清北招收的人才主力都是当时优秀的高中生。但所谓优秀也只局限在分数上。以他们当时的年龄,对于人生定位或者科研激情是很难把握的。这就是为什么将近24%清北毕业生都转投商科,而大部分愿意继续做科研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那么留在清北搞科研的博士和硕士生的学习意图和科研能力就显而易见了。而西湖招的却大部分都是人生定位明确,并且大概率打算投身科研的人。他们无论在专业素养,稳定性,和主观能动性上大概率都是优于清北学生的。
我是蹲生物实验室的,一个很显而易见的现象,无论你的导师多厉害,他们人生辉煌的时候也只局限在post之前。一旦他们成为导师,专注于申请项目和各地开会的时候,所谓的实验进度就只能依赖他的学生了。这时候你想想手底下都是一群只为混个学位的打工仔,前途多渺茫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结论是科研的关键是谁在设身处地的做实验,而这些人除了所谓的专业素养他们还有多少愿意专心投入科研的激情。相比之下,西湖还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