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七夕节什么日子-七月初七被称为七夕节和什么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2019年七夕节是2019年08月07日星期三(己亥年(猪年)七月初七七夕节什么日子。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天河之西一颗发青光的明星就是织女星,隔河遥遥相对的发橙黄色光芒的明星就是牵牛星。织女星旁边的四颗小星组成平行四边形,象征织女的织布梭子;牵牛星和它旁边的两颗小星构成牛郎的担子,象征牛郎担着的两个小孩。这些夜空的星象,正是构成牛郎织女传说的基础。

今天七月七,农村老人却说昨天过七夕,七夕到底是初6还是初7?

关于七夕节,是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女儿节、乞巧节等说法,不仅是过去女子特别重视的节日,也因为牛郎织女而逐渐变成爱情节日。据说,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晚上,你站在葡萄树下,就会听到牛郎织女在含情脉脉的说情话,因而也是年轻男女向往美好爱情、期待缘分降临的期盼之日!不过,对于具体过七夕的时间,民间也有“北方人性儿急,拿着初六当初七”的说法,而至于原因为何,下面结合所了解情况简单聊一下,以供参考:

七月初七七夕节什么日子-七月初七被称为七夕节和什么节

七月初七七夕节什么日子-七月初七被称为七夕节和什么节

说法一、与宋太宗赵匡义有关。古代中原地区在北方,再加上与北方各民族融合,因而北方容易被外族侵扰或统治。而最早时民间过七夕节其实是农历七月初六,但宋太宗却更改为七月初七,而古时皇家诏令不一定传遍各个地区,因而在民间仍有延续七月初六的情况。另外,在一些地方因当地实际情况,也会存在过两天的情况,例如山东一些沿海地区,因有做一种存放很久的巧饼美食习俗,需要用火,但此时天仍炎热,集中用火容易热上加热,因而会初六和初七过两天,降低用火热度。

说法二、民间过节其实以准备时间为开始。说到过节,其实过节前会有一定时间的准备过程,往往也是节日氛围渲染的开始,例如过春节,一般从腊月小年便开始准备,进入年味,尤其是到了腊月二十九前后,一般就会认为过年了!而关于七夕节,这条牛郎织女要在鹊桥相会,织女会带着做好的巧饼等美食。而这一习俗不可能赶到七月初七再进行,往往会在初六就开始做巧饼、炸面鱼等准备事宜,因此,七月初六也被纳入七夕节开始也就不难理解了!

说法三、一些商家促销活动所致。在任何时期,传统节日也是容易被商家利用的绝佳促销之时,为了延长促销时间而获利更多,往往就会将节日氛围提前预热。例如这里说到七夕节,可能会提前几天便开始酝酿节日气氛,或者将一天过法变成两天,以至于各地习俗活动会有一些错乱,并被流传至今!

总得来说,七夕节作为传统节日,已经深入人心,大家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也不加一改造,例如现在更被商业行为看成国版“情人节”,并将时间定为农历七月初七这天,而预热时间可能为一周或更长时间,通过利用男欢女爱的共同需求,积极促销获利良多!因此说,现在的七夕节商业氛围太浓重,至于哪天过,就得看当地商家何时带动节日氛围了!(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农历七月十五,是个什么节日?有什么讲究吗?

七月十五日是民间的中元节中元节这一天,人们除了摆供品祭祀祖先外,也供奉附近的孤魂野鬼,即为一些阳间没有亲属祭拜的孤魂进行施祭,使其尽早投胎转生,以尽行善之意,这就叫“普渡”。

七月初七七夕节什么日子-七月初七被称为七夕节和什么节

举行普渡当天下午,要在家门前“拜门口”,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口摆上丰盛的饭菜以及其他食物,每盘菜上面都要插上一枝香,用来祭拜。

七月初七七夕节什么日子-七月初七被称为七夕节和什么节

七月初七七夕节什么日子-七月初七被称为七夕节和什么节

有些地方七月半的普渡很隆重。他们先在广场上搭起十几米的台子,上面摆满各式各样的供品。祭拜孤魂野鬼后,便将祭品往台下抛,让那些贫苦者抢夺,这就是“抢孤”。抢孤的人在台下用网袋张开口,承接抛下的祭品,在台前还立有一纸糊的青面獠牙鬼王或称孤王。

“抢孤”活动据说是因为七月普渡,鬼魂聚集,互相抢食,为了怕它们流连忘返,人们才这样做,当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抢得还凶猛的人时,会被吓得逃走。

《辞海》说:“人死后精灵不灭谓之鬼,或万物之精怪亦谓之鬼。民间之说鬼来无影去无踪,形象恐怖,魔力无穷,常常在夜间作祟捣乱,人们对它又敬畏,又恐惧。鬼观念本是虚幻、想像的产物。但不知不觉中,鬼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

其实,人和鬼实质上是同构的,鬼是以人为参照物的,只是鬼被赋予了可怕、丑陋的形象。

现在,民间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渐剔除了封建迷信的色彩,只保留祭奠的形式,以寄托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