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怎么死的:徐庶怎么读

徐庶徐庶怎么死的,字元直,颍川人士,出生贫寒,侍母至孝。徐庶可谓文武双全,忠肝义胆,少时习武,为人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一次为替朋友出头,杀人被捕,后由其党羽解救出狱,从此弃武从文,遍走名山大川,拜访高人,结识了诸葛亮、司马徽等人,又经司马徽推荐,投奔了刘备,刘备拜其为军师。徐庶一出山便在襄阳大破曹仁与曹洪,一举名扬天下,使得曹操甚为忌惮,于是挟持其母至许昌,迫使徐庶来降,徐庶无奈,辞别刘备前往许昌,刘备不舍,送出几十里外,徐庶不忍,回马献诸葛,这才有了刘关张三顾茅庐。徐庶虽投于曹操账下,但由于感念刘备知遇之恩,终身未与曹操献过一策,曹操虽得其人,未得其心,却也没加害于他,不过,从此徐庶也未得过重用。后来,徐庶病死在关中,葬与彭城。可以说,徐庶之才能,绝不输于荀彧等人,在军事上,绝对高于他们,他的忠义孝道,也绝对称得上后世之楷模。

徐庶怎么死的:徐庶怎么读

徐庶怎么死的:徐庶怎么读

当年曹操把徐庶骗到手,徐母自杀以后徐庶为什么不离开曹操呢?

内容要点:历史上的徐庶并非演义般神化,但其经历却大体相同。去掉神化的外衣,徐庶的能力到底如何?诸葛亮北伐时对徐庶的一生哀叹为何又成了千古谜团?且看刀墓老师的今日解读。

徐庶怎么死的:徐庶怎么读

徐庶怎么死的:徐庶怎么读

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生卒年不详,有碑存于彭城。

徐庶怎么死的:徐庶怎么读

青年时期的徐庶也是个愤青,喜欢练剑行侠仗义,路见不平帮别人杀了仇人后开始了“侠客行”。后来拜入儒门之下,班里同学嫌弃他过去是个武夫,渐渐被排斥,后来徐庶折节学问,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文人、谋士。

徐庶怎么死的:徐庶怎么读

徐庶为人豪爽,谦虚有礼,虽是文人却没有文人的酸腐之气,傲气,还有一身好武艺。由于看不惯当地的贪官为民除害犯了官司才隐姓埋名到处游历,最后与刘备等人相遇。关张二人同样是看不惯当时的官场才和刘备起势的,从这点上看关张二人更加认定徐庶是同道中人,再加上徐庶的才学更是另二人钦佩不已。

徐庶怎么死的:徐庶怎么读

徐庶怎么死的:徐庶怎么读

因此从演义的角度,出身经历也注定了关张二人在起初看得起徐庶,却看不起诸葛亮了。诸葛亮可以说把文人的小气发挥的淋漓尽致,有诸葛亮在刘备军中几乎就没有其他名士的存在。

徐庶怎么死的:徐庶怎么读

事实上,关羽是一个傲人,张飞是一个狂人。刘备三顾茅庐,两个兄弟大雪天在门外面忍着孔明摆谱,心中自然是老大不痛快。所以诸葛亮后来虽然通过几场战役让关张二人了解了自己的才能,但始终不能让二人心服口服。

曹操纳谋士程昱之计从颍川搬取了徐庶的老母,并由程昱模仿徐母的笔迹伪作家书骗取徐庶投曹。徐庶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走马荐诸葛。到许都后徐庶被其母痛责,徐母并在气愤之下自杀身亡。从此徐庶“一言不发”,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

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诸葛亮的感叹至今让人不解,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剧本”有些不一样。

那么在真实历史上,徐庶的能力是否真的那么强?到了曹操身边,他就真的一言不发吗?

徐庶在《三国演义》里的经历还是较为贴近史实的。不过,曹操抓走徐庶的老母并非是程昱的计谋,而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长坂坡之战中被曹军俘虏。

黄初四年(223年),曹操刚刚过世3年,曹丕继位,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解开谜团的线索,其实就在右中郎将和御史中丞上。

徐庶的统兵能力强吗?看看右中郎将是个什么官。

中郎将在秦朝时期设立,分“五官、左、右”,权力依次递减。到了东汉末年割据,几乎各州州牧、刺史都会给手下的领兵将军封过这个官。结合东汉末年的战乱与群雄割据,中郎将的待遇与权力差异也很大。到了唐朝,中郎将基本就是五品或五品以下了。进入到北宋时期,中郎将就是个虚职、名誉,后来彻底被废掉了。

那么,右中郎将在三国时期的官职有多大呢?

它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九卿之下的下属官职,你说它是领导可以,不算领导也行。它属于宿卫侍从,说白了就是武将中的臭老九,秘书中的古惑仔。比如蜀国,刘封是副军中郎将,关平是典军中郎将......因此,就封徐庶的这个官职来讲,侧面反映统兵能力并不强。

徐庶到了曹营真的“一言不发”?看看御史中丞是什么官。

同样,这个官还是秦朝时期的发明。其实秦朝的统治体系基本都沿用到了隋朝之前,虽然官名时不时的会变化,但是职能大体相同。汉哀帝时期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历代相沿。到了曹操这里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等到曹丕成了魏主,又把老爹那套推翻了,又叫回御史中丞了。

中丞是台、府的长官,御史其实不必过多解释了,满朝文武就属这个人话最多。演义中说徐庶到了曹营“一言不发”那是纯属虚构的,到了魏国尤其是曹丕时期,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话匣子。

因此,徐庶相较于演义来讲,经历大体相同,但就个人情感和政治取向其实还是有较大差别的。通过正史来看演义,也是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客观的了解事件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