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你这个问题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我特意打电话问了我妈妈,因为60年我妈就经历过饥荒,而我们家是算是河流入海口,不管海鱼还是河鱼都应该有,所以我突然被你这个问题懵住了。
当年饥荒的时候,能吃鱼,而且海里面鱼很多。但是利用鱼充饥并不是特别明智选择,大体总结如下:
1.海鲜不饱腹的原因。我记得2010年前后,自助餐很流行,我们这边最繁华的街上开了十几家自助餐饮,30-40元每位,每天几乎都客满。在那个时间点,这个价格和客流量,别说一个小县城,在稍微大点的城市都赚钱。但是就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却都不赚钱,就是因为我们那得自助餐海鲜比较多,毕竟有大河有大海,得天独厚,水产品便宜。
水产品再便宜,不撑肚子也是白扯。那时候去吃自助餐的都是大胃王,吃一顿服务员要收好几次垃圾,全是贝壳、骨头。我有幸吃过一次,味道不说,但是是真的能吃回来本还能多富裕。
所以,吃鱼虾蟹这些,没有面食根本吃不饱,没有饱腹感。
2.海鲜不能一直吃。鱼虾蟹并不是粮食或者蔬菜,一直吃都没事。这些吃一天没事,吃一个周没事,一直吃,吃一个月谁都受不了,吃更久的时间,可能要生病的,比如痛风,甲状腺等。尤其是在不能与面食和蔬菜一起吃时,会造成严重营养的不均衡。
3.饥荒多是干旱。如果河里面有水,有怎么算是干旱呢?能干旱,要么说明河也干了,或者根本没法利用,所以除了沿海,哪来的水产?
4.水产品并不好抓。饭都吃不起了,哪来的工具抓鱼,而徒手抓鱼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消耗的能量与抓到的鱼相对,根本就不划算。
而临海临河大多数并不是渔民。去抓鱼都不一定有去海边乞讨更容易,只要有船上来就上去要,运气好能要到一个鱼头什么的。
5.捕鱼能力有限。那时候的渔船和现在的渔船没法比?每次出差打鱼量很少,但是风险却不小。打上来的那钓鱼都不一定够自己换点粮食的,根本没法接济没法打鱼的那些人。
结语:饥荒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像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在古代真的就经常会有。但凡有东西吃,谁会去过那流浪的挨饿生活呢,谁又会去树皮,吃观音土呢?不都是为了用饱腹感骗自己的胃嘛,告诉自己的胃,你满了[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