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了,不说各地都有各地的名酒,就是酒桌上的位置也体现了中国儒家传统的礼制文化现代有酒桌文化吗。而这一点,在儒家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山东地区,特别是鲁西南地区有着重要的体现,现在仍然是酒桌上的重要习俗,去山东做客的朋友千万不要做错了位置。下面就和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首先,山东人的酒桌上是要严格区分请客方和宾客方的。请客方也叫做陪方,又分为主陪和副陪。主陪要做在整个酒桌的面对大门的正中间的位置,也是地位最高的位置,一般主陪是整个请客方人员中地位最高的人员。副陪则要做在主陪正对面的位置,一般是请客方中地位排在第二的人员,副陪一般背对着大门。
宾客方要分为主宾、副宾、三宾和四宾。主宾和副宾是宾客方地位排在第一、第二的人员,分别坐在主陪的右手和左手;三宾和四宾则要做在副陪的右手和左手位置。
这样酒桌上最重要的六个人就排好了。
如果还有其他的人员,则进一步区分为三陪、四陪以及其他宾客,要坐在这六位人员中间的空位置中。这是最基本的座次安排。
其次,山东人在婚丧嫁娶等习俗上的酒桌位置要更加严格。由于婚丧嫁娶的时候酒桌不只一个,来的客人也是亲戚、朋友、邻居等各种关系的人。这时候,就需要把不同关系的人安排到固定的酒桌上。一般来说,靠近婚丧嫁娶典礼台的酒桌是最重要的。
朋友被认为是婚丧嫁娶中最尊贵的客人,要安排到最重要的酒桌上。朋友桌的主陪一般是主人家的家主;其次是邻居,邻居要被安排到次一席位的酒桌,邻居桌的主陪一般是主人家家住的兄弟一辈;再之后是自己家的亲戚,一般坐在距离典礼台最远的位置,主陪和副陪没有太多讲究。
最后、山东酒席上男女不同桌前十几、二十年的时候山东人办酒席,女人是不能上桌的,家里请客男人们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女人们只能在后厨伺候着,也只能在后厨吃点饭菜,还要管好男人桌上的酒肉。近些年来,这种观念有所改变,但是,山东人的酒席上仍有男女不同桌的习俗,一般是男人一桌、女人一桌,即使是两口子在山东人的酒席上也要分桌而坐。
所以,如果有朋友去山东喝酒,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位置,特别是两口子一起去的时候,要看主人家是否有男女分桌的习惯。
这种酒桌上的习俗,在山东可谓是根深蒂固了,不知道大家对此的评价是什么?欢迎大家讨论、发言。
等90后都成为领导了,饭局文化会消失吗?
理论上说饭局文化不太可能消失,因为生长的土壤太多,遍及每一个角落,众所周知,八项规定常态化执行之后,饭局发生很大的变化。会不会不习惯?其实很多人觉得轻松了,本来就不大喝酒,正好有了不喝酒的正当理由。全是两全其美的事了
饭局不会消失的背后有许多无奈的心酸,“成功人士不回家吃饭”是一种畸形现象,所以要把握心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饭局上的逢场作戏或者说表演能力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人也没必要夜夜笙歌,多回家陪老婆孩子吃饭,才能找到丢失已久的本真。有道理吗?
真的有人喜欢酒桌文化吗?为什么喜欢?
酒桌上喝酒,有没有形成文化,我不得而知。但是,酒桌上确实有不少规矩和讲究,而这些规矩和讲究,也是对那些热衷于社交或沉湎于社交的人而言了。
亲朋好友相聚,吃个饭,喝点酒,让气氛更融洽一些,那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的事。但是,有一些人就特别喜欢在喝酒这一环节上琢磨事情。要么觉得这个人身上有利可图,通过敬酒,套套近乎,拉近关系,以图日后可用;要么觉得这个人得罪不得,之前因为某件事情得罪,通过敬酒赔个不是,以释前嫌,等等,反正有很多原因。依我的观点是,如果是前者,发觉对方有所图而敬酒,大可断然拒绝,无需接受。如果是后者,目的是为解除误会,那只要把事情坦诚地说清楚,互敬一杯,也就释然了。
不管是哪种情况,在酒桌上如果不清醒不理智,太过于看重情面,太过于讲究酒桌上的规矩,甚至贪杯,那就很容易被人灌醉,醉了以后就是误事,甚至是犯错误。其实生活当中,不一定什么事情都非得用酒来解决。除了原则问题不可违以外,只要能帮到人的就尽可能地帮人一把,不图回报,则什么事都没有。如果是别的生活小事,则无需计较,也不会有什么事。
在酒的问题上,如果能做到坚决拒绝他人宴请,或者参与了宴席饭局做到坚决不喝酒,那必定会活的轻松自如。酒桌上的规矩都是人定的,可以这样定,也可以那样定。你可以定规矩,我也可以定规矩。你定的规矩是我必须得喝,我定的规矩是我坚决不喝。你若不愉快,我便扬长而去,你奈我何?
如果是敬长辈,买些长辈需要或喜欢的礼物相送,敬意也就送到了。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