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大家想了解化妆、护肤的知识什么是豆瓣中的豆瓣,会第一时间想到小红书一样,大家在看电影评分时想到豆瓣,是因为豆瓣的评分内容多,足够优质和客观。
如今以电影评分著称的豆瓣,最初的功能只有“豆瓣读书”,用户可以看书评,发表书评,标记想看的书为主。后来因为小组“爱看电影”发展迅猛,豆瓣很快开通了影视类目,渐渐有了更多用户,形成了后来居上之势。
其次,早期的推广做得很到位。上线不久,就在高端读书类杂志上打广告,吸引精准的目标群体,这些用户本身素质高,且生产内容的意愿更高。还有不少用户帮豆瓣自发的在 blog 传播。
再次,豆瓣的起身资本是有推荐算法的加持,现在“烂大街”的做法,当时却仅有豆瓣一家在做。可以根据用户点赞,评论,收藏,分享等行为采集到用户的喜好信息,从而能够向用户精准的匹配内容,进一步留住用户。
最后,商业化足够慢。豆瓣之所以能在早期形成精英化的社区氛围,就是因为没有太多资本的干扰,能够让用户信任并喜爱。
豆瓣是个什么机构?为什么电影评分有时会以豆瓣为依据?
豆瓣成立于2005年,素雅色调、极简线条、大片留白、疏朗模块……在这个网站也讲究颜值的年代,素面朝天的小清新之风豆瓣很容易让人一眼爱上。
阿北是豆瓣的创始人,也是豆瓣的第一号用户。
他最初始的动机很简单,想为自己喜欢的读书、旅游、看展览、听音乐会等爱好,搭建一个跟大家分享交流的平台。
很快,豆瓣注册用户便突破了万人,日点击量超过20万。
开办后仅仅9个月的时间,豆瓣拥有五千多万注册用户。
直到2006年2月23日,豆瓣成立快一周年,阿北才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正式员工。
如今已经过去了近12年的时间,你可在以书影音起家的豆瓣,通过搜索电影名、书名进来看到喜欢的电影,评个分,写个短评,和问答区的人探讨一下剧情,因为豆瓣是文青聚集地,互联网上流行风尚的发起者和推动者,豆瓣已渐渐成为都市青年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让豆瓣的优势在内容方面,其在文艺、影音、学术、心理、亚文化上有着巨大优势
2013年之后豆瓣的电影、图书和音乐三大块业务都迎来巨头级玩家,豆瓣只做评价,而猫眼、阅文集团、腾讯们则让用户可以直接消费文化内容,再进行评价讨论,无论怎样,豆瓣那些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始终没有改变,这是难能可贵的。
豆瓣电影评分是什么?为什么一部电影好坏都靠它来判断?
说到豆瓣评分,我就用一句广为流传的话稍加改变来形容一下它、
“豆瓣评分可能不是最好的电影评分机制,但它确实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公平的评分机制”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豆瓣评分
简单来说,豆瓣电影评分就是在一个名为豆瓣的网站上,用户对电影进行打分,最后网站取一个平均数呈现给大众,这个最后的平均分数,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豆瓣评分
大部分电影都在豆瓣上有评分,即便是一些老电影,新电影就更不用说了,每一部新上映的电影,豆瓣评分基本上都能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分
所以我们看到评分在7分~8分的国产电影,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部符合大众口味的【好电影】
如果评分在6~7分,这很大的概率是一部优点、缺点差不多,不能算是好电影但也不算是烂片的电影
而如果电影的豆瓣评分在6分以下,几乎都是一些不怎么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网络上刨去水军跟营销号的尬夸,基本上都是差评较多的电影
而如果电影的评分在4分以下,不用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这一定是一部大烂片
为什么很多人、甚至影评人也对豆瓣评分很重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在开头提到的
豆瓣电影评分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公平,是烂片就一定会是低分,是好电影评分也一定不会低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平均数,而电影又被称为第七艺术,所以这种主观上的审美很有可能不会符合所有人的看法,就像有人就是觉得郭敬明的《小时代》是好电影、毕志飞的《筑梦演艺圈》就是被恶意低分(可能只有毕导)一样,豆瓣电影评分并不能完全符合每个人的认知
但豆瓣确实能真实的反映大部分人对某一部电影的看法
所以我们说豆瓣电影评分很大程度上可以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的确是真的
因为豆瓣评分就是海量的用户自发的在网站上对电影进行了评价,并不是网站随意在后台更改,像是某淘某猫一样......
所以在这里也建议大家,如果不确定新上映的电影值不值得看,可以参考一下豆瓣的评分,如果超过7分,那就大胆的去吧,如果连5分都没有达到,何必去尝试呢?
最后友情提示,新上映电影的豆瓣短评还是不要看了,多是一些哗众取宠的人在那里大放厥词,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撰文/梅姨说电影喜欢就关注梅姨,严禁抄袭,已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