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歌唱家,拿破仑是艺术家

您好拿破仑歌唱家,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首先希望您和与您有一样想法的人明白:音乐家肖邦与军事家拿破仑并非偏爱悲剧。

拿破仑歌唱家,拿破仑是艺术家

我们先来聊聊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伤感,是一种纯心灵的流淌,没有情节的触动,毫无掩饰。这种深植在肖邦心中的悲伤感有着种种因素的造就,大致有以下四点:

拿破仑歌唱家,拿破仑是艺术家

1、 民族情结。肖邦是个流亡的人,波兰当时已不复存在,但他内心的情感始终忠于波兰民族,可是直到死都没有能够回国。

拿破仑歌唱家,拿破仑是艺术家

2、 思乡情节。在我国的唐诗中体现忧愁情绪的有一大半来自思乡,可见,无论古今中外,艺术家思想之情是普遍的。

拿破仑歌唱家,拿破仑是艺术家

3、 对家人的眷恋。据考,肖邦的母亲是贵族的管家,父亲是具有激进思想和文化的法国人,肖邦从小生活幸福,受到文学、语言、趣味培养、良好习惯等多方面的家庭教育。因此,肖邦对家人的眷恋很多,其一半的书信都是致家人的。

拿破仑歌唱家,拿破仑是艺术家

4、 感情生活的坎坷。年轻时,肖邦曾有过一段甜蜜的恋爱,甚至到了谈婚论家的地步,但由于女方家人反对等多种原因最后不了了之。成名后,与大名鼎鼎的女作家乔治·桑的亲密恋情众所周知。这位极富才华与魅力的女作家还具有激进的思想和政治的头脑,这虽与肖邦内敛羞怯的性格大相径庭,但两人感情甚笃,同居了8年之久。而从史料看,1847年两人分手,1848年正式断绝联系,1849年肖邦及去世,因此乔治·桑对肖邦的影响从音乐到整个人生。另外还有一些小插曲,肖邦临死前,曾有一位女士对他钟情不二,而肖邦自知命不久矣,断然拒绝。以上种种可见,肖邦仅个人纯粹的情感历程就充满了悲伤与周折。

拿破仑歌唱家,拿破仑是艺术家

综上四点,在肖邦的一生中,有着太多因素使他悲伤,李斯特在1850年著书中称肖邦是个孤独的彻底的人,因此,其音乐注定具有如此哀伤的整体基调。

再来谈谈拿破仑。他是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与亚历山大、恺撒齐名的军事天才。他是一位极度自信甚至自恋的人,不管在爱情方面还是在战争方面,他都有种发自内心的高度自恋。由于自信与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的军队赢得了大部分战役的胜利,不过,他的自恋又让他兵败滑铁卢,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拿破仑一生大小征战百余次,大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曾被誉为有史以来的常胜将军。最得意时,他曾说:“在我的字典中是没有‘不’字的。”但拿破仑一生的悲剧就在于说了这句话。拿破仑视上帝如仆人,胆敢在加冕时自戴皇冠,打破君权神授的传说,他的野心已远远膨胀出欧洲的疆土,他要做这个世界的君主!

拿破仑的野心膨胀使他不满足于登上法国皇帝的宝座,他要令全欧洲服从法兰西的意志,由此他的自信越来越走向自恋。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挥兵多瑙河,将奥军主力围困在乌尔姆要塞,迫使他们投降。接着他率军攻占维也纳,逼得奥皇弗朗西斯出奔奥尔莫乌茨;拿破仑引诱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与他决战,结果大胜联军。由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拿破仑则乘机大肆瓜分欧洲领土。他把自己的兄弟与近臣们分封到这些地方去做国王大公,建立他的新欧洲秩序。

对于拿破仑的这些侵略行径,欧洲列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三年后,第五次反法同盟又告成立,结果再次被拿破仑率军摧毁了。到1810年,拿破仑不仅是法国的皇帝,还是意大利的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的仲裁人,以及西班牙、荷兰、那不勒斯王国、华沙大公国及其他附庸国的太上皇。为了进一步征服欧洲,拿破仑于1812年6月御驾亲征,率60万大军征讨俄国,他坚信战争会在1812年内结束。但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元帅对拿破仑大军采取了主动撤退、坚壁清野的策略,在拿破仑逼进莫斯科时焚城三日,这使拿破仑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五个星期后,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军,没想到等着他的却是比库图佐夫更可怕的事情—俄国的严冬。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及俄国正规军与游击队的不断骚扰中,拿破仑的60万大军彻底崩溃了。他只率2.7万残兵败将退回巴黎。

拿破仑征战俄国大败而归,敲响了他命运的丧钟。1813年春,俄、英、普、奥、瑞典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经过半年多的交战,拿破仑大军终于面临山穷水尽的局面。1814年4月6日,在众叛亲离、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拿破仑终于签署了退位诏书,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之后一年,他虽潜回巴黎,再登皇位,与联军作战,但这不过是英雄末路之举,只留下“滑铁卢”的败绩。

此后,他被遣送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度过他的余生。他在那里过了六年无聊至极的日子,不断反省他一生的功过得失,对自己当年说过的话:“在我的字典中是没有‘不’字的!”感到可笑。拿破仑并非偏爱悲剧,而是他本人的经历是一部天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