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屡屡北伐不能成功,庞统死得太早,这两方面合在一起,似乎给人的感觉是,如果庞统不是死得太早,他的成就比诸葛亮大龙将过关斩将司马懿。其实,远非如此。庞统不会比诸葛亮高明多少,如果他跟司马懿对战,不会有更大的成果,一样毫无作为。
第一,魏蜀的势力已经决定了魏蜀的命运,蜀汉玩不过曹魏,这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会说,诸葛亮曾经说过,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以弱胜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的确如此,但曹操能以弱胜强战胜袁绍,并不能就说,诸葛亮、庞统以弱就能战胜司马懿。这就好比是,曹操能以弱胜强战胜袁绍,但袁绍能以弱胜强战胜曹操吗?
诸葛亮没能最终战胜司马懿,就说明诸葛亮在司马懿面前,没有以弱胜强的能力。
第二,这就是说,诸葛亮、庞统遇到的对手不同,诸葛亮可以擒纵孟获,但对于司马懿却不行。不要说几次,就是抓住他一次也很难。抛开魏蜀实力差距不说,就单独主帅的能力而言,他们并不比司马懿高明很多。
两军对阵,不是看谁比谁玩得更出彩,而是看最后的结果。
司马懿与诸葛亮面对面的交锋,只有一次,是以司马懿的惨败而结束,而且大将张郃就在这次战役中阵亡。
但仔细分析这次战役,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并不仅仅是司马懿的责任。
231年春天,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当时,曹魏大将曹真病重,曹叡改派司马懿为统帅,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
司马懿临阵受命,在短期内并没有完全掌控军队,像张郃、郭淮等人,都是多次与蜀汉交手的老油条,心里并不服气司马懿。
张郃就屡屡提出与司马懿不同的军事战术,但都不被司马懿采纳,不可能心里没有情绪,那可是首战就在街亭击败马谡,成功击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牛人。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撤军时,司马懿命令张郃率军追击,但也遭到张郃抵制。在司马懿一再催促下才出兵,但被诸葛亮伏兵射杀。
作为久经战阵的大将被伏兵击杀,这也算司马懿的责任吗?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司马懿刚刚成为主帅,但并没有立威。张郃等将领根本不服从调遣。这次惨败,司马懿不能推卸责任,但最大的问题是部属执行力不足。
豹眼认为,司马懿的战略没有问题,但将帅之间缺乏信任和默契,这是导致司马懿与诸葛亮面对面对战失利的主要原因。
曹魏将领都以为司马懿怯弱,不敢应战,其实这正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
诸葛亮拿司马懿也没有啥好办法,诸葛亮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毫无作为,就充分证明了司马懿的智慧和战略定力。
如果换做了庞统,他不会比诸葛亮高明多少。
庞统也没有多少实战的经验,一个小小的雒城就让他栽了。这不能仅仅以他性格过于偏激、轻率来为其解脱。一个首要谋士以这种方式死去,本身就说明了智慧不足。
一个战将需要勇猛,但一个谋士也如此的勇猛,那就是愚蠢。
如果庞统遇到了司马懿,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其结局不会比诸葛亮更好,起码诸葛亮没有败给司马懿。
刘备采纳庞统取成都的中策之后,斩杀杨怀、高沛,吞并了他的部队。此时,刘备的势力已经能够与刘璋抗衡。就是如此,庞统还落得了一个如此的结果。
由此可知,如果让庞统带领蜀汉军队,与司马懿率领的远远强大的曹魏对阵,是没有胜算的。
因此,在豹眼看来,诸葛亮没有更大的作为,庞统一样如此,甚至不如诸葛亮。
三国时期的“三姓家奴”孟达,是如何被司马懿仅24天就消灭的?
孟达,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关羽围樊城、襄阳时因不发兵救关羽而触怒刘备,于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此后又欲反曹魏而归蜀汉,事败而死。
这个人的争议很大 ,孟达一开始时候是跟着刘璋的,也就是说他是为刘璋办事的。当时社会动荡,天下大乱,饥荒四横,到处都是逃命的百姓,到处都是被饿死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孟达为了生存没办法,就去投靠了刘璋,可是这刘璋并不是一位心怀大志之人,不思进取,在他的手下做事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于是,等到刘备遇难去投奔刘璋的时候,孟达就主动出去迎接,向刘备示好,想跟在刘备的身边。
孟达在刘备的身边受到了刘备的青睐,于是刘备就派他去带兵打仗,这孟达也是一位猛将,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不少城池,最重要的是还拿下了房陵,但是这房陵的太守却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诸葛亮姐姐的丈夫,不仅如此,他还是当时荆州集团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人物,而孟达此时却得罪了他。所以在攻打上庸城的时候,他们就受到了荆州集团的为难,刘备听闻后也没有办法,只得派他的养子刘封前去相助。
刘备的意思是想让刘封前去协助孟达取得上庸城,可是这个刘封就是个没脑子的莽夫,他以为刘备是觉得孟达无能,所以让他前去,很是得意。去了之后,刘封立马就夺了孟达的兵权,因为他是带着刘备的命令来的,所以对孟达处处打压,行事很是乖张。正巧这时,关羽失了荆州,还被敌军困住,危在旦夕,情况十分的不乐观。于是,刘备让他们二人前去相救,可是当时他们二人只顾内斗,谁也没有理会刘备的命令,导致关羽最终因为无人相救而落入敌手。
孟达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很是慌张,他想:这刘封是刘备的养子,跟刘备的关系肯定比自己要好,出了这种事,说不定刘备为了保全自己的养子,反而会让自己一人来承担这件事,到时候自己会因为不救关羽这件事被天下人看不起。他越想越怕,最终没有办法,就想着在刘备还没有问罪之前,赶紧带着自己的人马离开为好。就这样,留下一封信后,他就带着自己的兵马走了。
后来孟达又投奔了曹操,当时的曹丕对他还算不错,让他镇守一城,孟达的心里也是十分的感动的,本来想好好地一直干下去,可是曹家的人疑心太重,再加上与他交好的大臣,对他重用的曹丕都相继离世,这让他越来越害怕,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这时候,诸葛亮听闻了他的处境,想让他还回到蜀国,可是这个消息还没传到孟达那里,就被司马懿知道了,于是,司马懿开始带兵攻打孟达,由于有人背叛,孟达最终被司马懿杀害。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只带是因为自己给孟达带来了杀身之祸,心里十分的内疚,以至于在孟达死后的几天时间里,诸葛亮连饭都吃不下去。
孟达并不是一个不忠之人,他每次的离开只是想好好地活下去,这并不过分,而且无论他跟随那个主子,他都没有想过要离开,都是尽职尽责的办事,最后都是生活所逼没有办法。
读三国 品三国 喜欢就关注 我们一起探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