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影舞是依靠手势来表达所要展示的演出道具。它的表演全部内容靠手部动作变幻形成各种不同形象,依靠特殊灯光效果,演员通过手的组合和形体相辉映的方式表演。在没有对白台词,幽旷婉转的背景音乐中,凭借一双手就可以变幻出各种表情、文字、图标、图案及世间百相。紫光手影舞的原理是舞者利用舞台专用紫光灯的光线波段及反射原理,穿着黑色的服装及面具,佩戴亮白色的手套和道具。在舞台及演出环境全黑的情况下,配合音乐,利用多个舞者的手搭建成各种造型,也可配合道具勾勒出特定的图案。
德云社舞台上的道具“手帕”是公用的吗?有人洗吗?
德云社的舞台上一般有扇子、手绢、醒木这三样最基本的道具,缺一不可;虽然每一场演出都不一定用到,但是必须要有。这三样东西一般都是公用的,有人负责维护。
醒木一般不需要维护,不会坏,即使脏了擦一擦也就好了;扇子也不需要维护,坏了换新的就行;手绢相对来说麻烦一点,不仅要换,还得要洗。
经常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德云社的粉丝们吐槽那些个手绢脏兮兮的,觉得好恶心,更怕演员用了影响身体健康。
德云社后台都是男人,对于洗洗涮涮这种活并不在行,作为后台唯一的女性,主持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承担了洗手绢的工作。由于德云社每周一休息,所以主持人一般在周日晚场结束以后带回去洗,周二上班再带回来。
后来吧,德云社很多剧场没有专职的女性主持人了,大都由演员客串,所以主持人洗手绢这个规矩就被破了;现在改由剧场经理安排后勤人员负责,一般也是一周洗一次。
可能有人要说了,德云社那么有钱,手绢脏了就扔了换新的不好吗?一条手绢也不值什么钱。其实不然,德云社的手绢是专门定制的,材质很好的,摸上去很顺滑,还有精美的包边,据说一条手绢成本一百多呢!
相声表演的桌子上一般会放2-3条手绢,让演员换着用,但是既然是公用的东西,一天翻来覆去要有十几个人用,而且一周才洗一次,那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有人用来擦汗,有人用来擦鼻涕,有人也用来包头,感觉很脏有没有?而且感冒的人用了,其他人再用会不会有传染的风险?反正感觉不是太卫生。
这就涉及到个人素质的问题了。有素质的人,如果自己把手绢弄的特别脏,演出结束后会主动把手绢带下台,马上就给洗了,然后用电吹风吹干,尽量不影响其他人使用;没素质的人就和没事人一样不管不顾,反正也没有统一要求,完全看个人!
如何制作表演道具,老鼠的尾巴?
工具:毛线一团、毽子3个(必须是那种白的小的)、双面胶一卷、剪刀一把。制作过程:
1、将毛线拉出一米远(也可以按实际情况)
2、把毽子上面的毛都剪下来(最好是完整的),将每个毛的底部折一下,注意不要 弄折了。
3、在折的那一部分上粘上双面胶。
4、将毛线折三折,弄粗一点,将毛粘上去。
5、修整完成。 希望对你有用!!!
在戏曲剧团,该怎么管理道具?
谢邀!过去各戏曲剧团都有为领衔主演、名角,携带行头道具并为之服务的“跟包”,现应是剧团专管幕后服装道具的专职师傅。
我国的戏曲剧目,素有“唐三千、宋八百”之说,各剧种及地方戏曲的历史传承与发展大都吸收了其它艺术的形式而不断丰富自己的表演手段,使舞台上的人物服饰和造型更为生动鲜明、艳丽多彩。
作为传统戏曲剧目中的“道具”,亦是舞台表演艺术重要的必备保障。既是舞台人物在舞蹈化程式化的动作表现和利用。演员可以充分利用头盔、帽翅、翎子、甩发、髯口、辫穗、水袖、鸾带、靠旗、靴鞋等服饰及手帕、扇子、船桨、马鞭、酒杯等道具,表演特定环境和特定人物的感情。
就拿京剧(传统戏)的道具来说,非常简炼。基不上不分朝代,不分哪出戏,哪个人物都可通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拐子挡盾
旗锣伞扇、牌板锁棍、茶盏酒具、笔架印信、令箭火千、刑枷手铐、车旗船桨、城墙宫门等等。但有部分特殊兵刃为某些戏中人专用,如青龙偃月刀(关羽)、丈八蛇矛枪(张飞)、方天化戟(吕布)、虎头双钩(窦尔墩)、月牙禅杖(鲁智深)、画杆双戟(典韦)、乾坤圈、火尖枪(哪吒)、金箍棒(孙悟悾)、双板斧(李逵)。
京剧剧场舞台上基本没有软硬立体布景,只有大幕、二幕、天幕,台上亦无繁琐复杂笨重之道具。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可谓写意艺术手法,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作用甚大。这一桌二椅可用红、黄、蓝、白、灰五种颜色的桌袱、椅罩来象征不同身份人家的婚丧嫁娶,祝寿喜庆等情况。如红色的,代表喜事(结婚、祝寿、迎宾宴客)、白色的自然是丧事葬礼,黄色的如带盘龙图案为皇家宫廷所用,一般黄色为寺庙道观所用,蓝色的为尼姑庵所用,灰色的为贫寒人家所用。这一桌两椅又可做皇上的龙书案,可做元帅点将台、可做将军中军帐、可做寺庙古刹中佛龛、神案、可做知府县衙公堂,可做平常人家的条案、茶几、饭桌、床铺、寝室,还可当墙体、当山峰、丘陵、桥梁等。但在特定情况下如皇家、官府、大户人家喜庆、贺功酒宴、大廷宾客、表现宏大场面时,则需加桌添椅,如《玉堂春》中“三堂会审”一析和《伐子都》中庆功宴场面便是如此。
可见,“幕后无名英雄”~道具师的责任重大及工作紧张繁杂。作为合格的道具师在规范管理道具的同时,更应熟知“职责所在”,知晓剧情、环境、人物身份、历史、舞台背景诸多方面的知识,更要明确角色的“装配”;不要象相声里所说的那样:《文昭关》剧中“伍员”上场应挂宝剑,由于“跟包”的“内急”,临时找了一个“假行家”帮忙,结果“伍子胥”出场腰中却挂着佩刀;闹出了“大笑话”...。
道具管理是现今戏曲剧团(院)的责任俱备,亦是通过剧中人物表演的同时,所利用“配套”的道具而展现各种虚拟动作,描绘刻划出来的表演艺术技巧,让广大观众戏迷产生身历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