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惠州seo就给大家介绍德高望重的的文章,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对“先生”不是男性的专称更加了解!
德高望重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仓颉造字 掀起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惊涛骇浪之后,有开创中国文化先河的《诗经》、影响人类思想至今的《论语》《孟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更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人。且不说那些传世之作,就说很多单独的字词,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和演变也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含义。例如,"先生"这两个字。这俩字称得上历史悠久、含义丰富而且用法还很具争议性。
一、"先生"的用法争议故事
2019年央视元宵晚会上,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登台献唱了《我的祖国》,当时她已经是90岁高龄。在她上场之前,照例会由主持人进行介绍。而主持人李思思介绍郭兰英时,以尊敬的口吻称她为"先生"。这在网络上引起了争议:郭兰英明明是女性,怎么称她为先生呢?难道是李思思一时不察出现口误了吗?
无独有偶,2020年,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教授的传记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引起很多人关注,草根诗人余秀华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对叶嘉莹教授表示尊敬和祝福,其中她也是以"叶先生"为敬称,结果却引发网友的批评:"很讨厌'先生'这个尊称,怎么称呼男人的东西就变成了尊称?叶女士也一样可以。"
这样想的人也不少,似乎在很多人眼里,"先生"只能称呼男性。
那么,难道李思思介绍郭兰英时说错了吗?余秀华为什么也用"先生一词"称呼叶嘉莹教授以示尊敬?"先生"一词到底有没有性别之分?
二、"先生"的历史由来
"先生"这个称呼可谓由来已久。《论语为政》有云:"有酒食,先生馔。"这里"先生"所指为父兄。而在《孟子》中也有一句:"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个"先生"指比自己辈分高而且比较有学问的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用法呢?有相关学者推测:古代信息闭塞,一切都不发达,人们的经验和见识就显得尤其重要,是非对错的判断过程中只能依赖于经验和见识。因此年长的人似乎就有了先天的优势,因为"先出生",所以就有资格指导后辈,故称"先生"。
另外,随着历史发展,"先生"也引申了一些不同的意义,但把"先生"一词作为对知识分子的敬称这个用法是自古就有的,也并没有特别的性别指代:"'先生'并不是男性的专有名词,它不受性别限制,凡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受人尊重或者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称作先生。对年纪大的女士称先生更具尊重和热爱。"
然而,为什么女性被称为先生就会有"争议"呢?
三、女性被称"先生"受争议的原因
首先,在封建社会中,对女性的限制太多,不能抛头露面,不能自主自由,出嫁后连回娘家都不能随意,而能够读书识字的古代女子更是很少,这种情况之下,能够有才名能被称为"先生"的女子自然是凤毛麟角了。但是,男性因为可以随意私处奔走闯荡、可以读书考功名、可以自主谋生,被称"先生"的男性自然多过女性,随着时间流逝,"先生"二字逐渐被认为是对有身份男性的尊称了。
其次,对高知女性称为'先生'以示特别的尊敬这种现象是在民国时期才陡然兴起的,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如许广平先生、宋庆龄先生等。由于世界格局和时代的改变,女性地位大大提高,女性也同样可以优秀地在各行业做出卓越成就。因此,对年高德邵的女性称"先生"也就成了一种流行。
后来随着世界的多元化,文化也越来越开放,各种新的称呼层出不穷,"先生"这个表示尊重的称呼反而又沉寂于众人耳边。不过,"先生"一直都存在,如叶嘉莹先生一样的学者或艺术家们也一直都在默默贡献。
第三、女性被称为"先生"有门槛。我们可以看看那些被称为"先生"的女性,各个都很杰出。如何香凝、宋庆龄、许广平、冰心、林徽因等等,包括后来的杨绛、叶嘉莹等各位前辈,不是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就是著名作家、文学史家或者在诗词、书法等艺术方面造诣精深以及在教育行业贡献突出。
因此,女性被称为"先生"的一般是在某些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人生阅历丰满、社会威望高或者从事与文化、教育相关的工作等才德俱佳且年龄比较大的人。而男士则随意就能在很多场合称为先生,因此,才有人质疑:"称呼男人的东西怎么能是尊称"?
综上,"先生"一词,虽然因几千年男性化封建社会的影响使人们习惯于认为它是指男性,但其实它本身意义却没有"性别之分"。
其实,《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中,"先生"的第七个义项为:"文人学者的通称",即"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在古代,"生乎吾前"有学识是"先生";"生乎吾后"是"后生";而如今人人平等、权利同等,当得起"先生"称呼的高知女性也比比皆是;而"先生"这一称呼,本来就是文化修养与学术地位的体现,就让"先生"一词回归它最初的本意吧,无论男女,只要值得尊敬,称一声"先生"也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