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8月9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坚决坚持房子的定位为居住,不为投机,并坚持不占用房地.
近日,央行: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新闻详情如下:
8月9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落实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对住房租赁的金融支持力度。
对于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增强前瞻性和有效性,坚决不泛滥,继续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帮助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复苏,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确保“十四五”开好头、起好步,促进经济稳中有进、影响深远。
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健稳健,坚持货币政策常态化,做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保持经济总体稳定,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构建现代中央银行体系,完善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健全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密切跟踪判断价格走势,稳定社会预期,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领作用,落实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向实体经济延伸,落实信贷增速较慢省份再融资政策,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实,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支持力度。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持续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健全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处置和责任追究制度,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分类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健全央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宽松
二是继续落实和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领作用,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持再融资、再贴现政策稳定,落实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向实体经济延伸,继续为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金融支持,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不减,充分发挥其稳定企业、保障就业的重要作用。在信贷增速较慢的省份实施再融资政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对碳减排效果显著的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向公众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和循环经济理念,鼓励社会投融资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推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推动区域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优化区域金融环境。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金融帮扶工作,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加强对粮食安全、种业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督促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加强金融科技运用,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服务能力,加快形成敢贷、愿贷、能贷、愿贷的长效机制。完善碳中和金融债券管理制度,推动碳中和金融债券严格规范发展。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信贷规模,推进“两高”项目绿色转型升级。坚定地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畅通利率传导渠道,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优化存款利率监管,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持银行负债成本基本稳定,督促银行将政策红利传导至实体经济,增强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竞争性,切实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发展外汇市场,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为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提高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使用中的便利化程度,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五是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市场风险。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持续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加强债券市场法制建设,压实中介机构职责,落实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要求,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持续落实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建设各项成果,坚决打击各类逃废债。继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是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优化金融供给。坚持以强化公司治理为核心,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大型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与韧性,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继续推进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坚持依法合规,完善规则制度,一行一策,从增量改革入手,渐进式、分步骤推进存量业务改革,实现业务分类管理分账核算,有序提高透明度,强化资本约束,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压实机构主体责任,更好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重要作用。
七是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密切监测、重点排查重点领域风险点,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加快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协调。有效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聚焦早期纠正,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专业化、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全力做好存量风险化解工作,坚决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回潮。加大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分类施策补充中小银行资本。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强化地方党政风险处置属地责任,推动做好重点省份高风险机构数量压降工作。落实重大金融风险问责、金融风险通报等制度,有效防范道德风险。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全局性和主动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