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已造成25人死亡

导读:21日召开的河南省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报道,7月17日至21日,河南省出现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目前,由于极端暴雨,已有25人死亡,7人失踪.

近日,关于河南暴雨成因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新闻详情如下:

据21日召开的河南省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消息,7月17日至21日,河南省出现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目前因极端暴雨造成25人死亡,7人失去联系。当各行各业纷纷展开抗洪救灾时,外界也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成因充满了疑惑:它是如何产生的?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吗?

河南暴雨已造成25人死亡

突破中国大陆的历史极限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徐中在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强降雨造成郑州市内涝严重,地铁停运,铁路公路民航运输受到严重影响,中型水库长庄、郭家嘴、贾鲁河及其支流出现险情,应急救援工作有序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7月16日以来,本轮强降雨已造成全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0737万人受灾,极端暴雨造成25人死亡、7人失联。全省紧急转移16325人,安置1647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5万公顷,受灾面积2.52万公顷,收获面积47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

中央气象台和河南省气象台专家21日共同接受媒体采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17日以来,河南省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等地出现暴雨。强降雨中心位于郑州,最强时段为19日至20日。这次暴雨的特点是累积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短时雨量强、极端雨量突出。7月17日8时起,暴雨已持续4天,河南省平均降雨量144.7毫米。

其中,最强降雨时段出现在19日至20日,郑州连续两天出现大到特大暴雨。郑州和开封的小时降雨量均超过100毫米,其中郑州市气象台最大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20日16时-17时),突破了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的历史极值(1975年8月5日,河南庄琳198.5毫米),小时降雨量甚至大于近日举世瞩目的德国科隆24小时降雨量。预计未来三天河南省仍有降雨,21日有强降雨,郑州有暴雨,局地有暴雨(50-120毫米)。

与台风“烟花”有关

河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暴雨?据河南省气象台副台长苏爱芳介绍,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大气环流形势稳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在日本海和西北地区稳定维持,导致黄淮地区它们之间的低值天气系统停滞,豫中、豫西降水天气长期维持。

二是丰富的水汽条件。7月中旬,河南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沛。18日,一场台风“烟花”在西太平洋形成,并逼近中国。在台风外围偏东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引导下,大量水汽输送到我国内陆地区,降水效率高。

三是地形降水效果显著。受深厚的偏东急流和低涡切变天气系统的影响,以及河南太行山、伏牛山特殊的地形地貌、偏东气流的辐合和抬升作用,强降水区在西部和北部稳定,移动较少

奇怪的是,台风“烟花”还远在太平洋,预计24日夜间至25日白天在东海附近登陆。怎么会影响到遥远的河南?据报道,“烟花”实际上充当了太平洋水汽的大型水泵,将其凝结成急流,再通过高空对流形成的“高速公路”将大量水汽输送到华北地区,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来源。

不过,陈涛表示,河南此次暴雨不仅受台风烟花影响,还受到大陆高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大气环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不能说某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或者欢迎更极端的天气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暴雨来临之前,天气预报能发挥作用吗?据苏爱芳介绍,河南省气象局第一个预警是7月16日9时50分发布的暴雨橙色预警信号;7月18日17时10分发布黄色暴雨预警信号;7月20日上午,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陈涛在发布会上解释说,极端暴雨和极端高温仍然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这种极端天气科学机制的形成非常复杂,在数值预报中实施时仍然没有进一步解决的有效手段,这也是气象部门开始攻克的难题。

此外,在河南大暴雨之前,今年我国已经出现了多次极端天气情况。比如年初的寒冷天气导致很多地方的气温降至1966年以来同期最低;春天,许多大规模的沙尘袭击北方;在苏州、武汉等地,也有强烈的龙卷风

对流天气。而在世界范围内,北美地区6月底起出现创纪录的高温,欧洲中西部地区近期则出现强降雨引发特大洪涝灾害,遇难人数已接近200人。

气候问题专家任国玉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年的天气反常是全球性的,特别是北半球,气温和降水都比较异常。目前,郑州的暴雨尚看不出和全球气候变暖有明显的直接联系,但和行星尺度大气环流异常有关。

大量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题为《极端夏季:洪水、高温和火灾》的报告称,随着大气变暖,其中含有更多的水分,这意味着暴风雨期间会下更多的雨,增加了洪水的风险。

任国玉还提醒说,特大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城区及其附近的极端降水。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未来中国内陆城市出现极端降水概率有可能增大,每个城市都应为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