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奥运徽章7月19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200天的重要节点。冬奥会临近。北京冬奥会的准备工作进展如何?截至目前,北京和.
近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200天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新闻详情如下:
奥运徽章7月19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200天的重要节点。冬奥会临近。北京冬奥会的准备工作进展如何?截至目前,北京、延庆冬奥项目共57个,其中已累计完成53个,其余4个项目计划今年内完成,张家口冬奥项目已完成76个。那么,作为北京冬奥会提出的四大奥运理念之首的“绿色奥运”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2015年7月31日,北京和张家口携手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城市。在BOCOG和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四个字逐渐转化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涵盖“积极的环境影响”、“新区域发展”和“美好生活”三大领域,有12项行动、37项任务、119项措施。以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地场馆建设为主线,将可持续发展从口号变为行动,正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绘制美好蓝图。申办过程中提出的“绿色奥运”正在从承诺变为现实。
成就
“天坛”正在形成
2019年11月,BOCOG获得国际权威第三方颁发的可持续管理体系认证。这是奥运史上第一个整合了“ISO20121大型赛事可持续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三项国际标准的可持续管理体系。这是第一个覆盖奥运会所有领域的可持续管理体系,也是中国最大的获得可持续管理体系认证的大型赛事。
据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总规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介绍,中国已经承诺向世界“绿色”地举办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筹办六年来,努力将这四个字逐字解读、放大、落地,最终形成了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的鲜明成果。
刘新平从事环保领域技术管理工作多年。他笑着说,接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他很迷茫。在众多权威专家的指导下,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各项措施正在通过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逐步在各个领域得到落实。北京冬奥会可持续计划提出的“可持续走向未来”的可持续愿景和“打造奥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总体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逐步绘制出完美体现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工作框架的天坛地图。
履行
可持续发展的艰巨目标
北京冬奥会是第一次将《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从申办、筹备到举办的全过程进行实践。申奥时承诺要办一届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冬奥会,在各个领域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和创新的工作模式。
在“正面环境影响”方面,场馆、生态、低碳、可持续采购都实现了承诺目标。刘新平表示,新建成的冬奥会室内场馆已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级标准;现有场馆按照《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二星级要求进行改造;新建的冰雪球场符合创新《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三星级标准。北京冬奥会的碳排放将被完全中和,所有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此外,可持续性的概念也融入了整个采购过程。
超过30,000个本地
“爆发”的历史是第一次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北京冬奥会所有新建场馆都采用了高标准的绿色设计和施工技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他们突破传统,创造了许多“历史第一”。
比如北京冬奥会首次应用了最环保、最可持续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覆盖了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四大冰场。这种制冷剂的碳排放接近于零;首次创新雪场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00%雪场馆获得绿色建筑标识;所有场馆首次实现100%绿色供电;国家游泳中心首次实现“水冰转换”,由夏季奥运场馆转型为冬季运动场馆。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是世界上第一条位于南坡的赛道。结合赛道形状、自然地形、“人工地形”和遮阳屋顶,开发了地形和气候保护系统
统以有效保护赛道冰面免于受到各种气候因素影响,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
延庆赛区场馆建设过程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本地生态的干扰,在施工中,延庆赛区坚持“避让”原则,赛区建设就地保护小区;对于无法避让的保护植物采取生态环境相似的近地保护或远距离迁地保护。占地面积约300亩的冬奥会迁地保护基地,汇集了从延庆赛区核心区迁移下山的30余种2万多株树木,成活率超过90%。完成赛区生态修复,赛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未来
可惠及百姓的绿色
这些努力,不仅为了完成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目标也将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宝贵遗产,成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可以分享的更多福利。
比如新建的国家速滑馆,配有场馆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能通过把制冷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热水等,每年仅制冷部分就可节省200多万度电,整个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这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这意味着在北京冬奥会后,国家速滑馆在为市民开放使用时将减少高额电费和维护费用。
再比如,延庆赛区周边带动建立起一批极具特色的民宿主题小院,目前民宿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冬奥会的举行,也将带动延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目前,借助北京冬奥会,京张高铁已经将张家口、崇礼、延庆和北京城区串成一线。北京和崇礼之间原先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为50分钟;崇礼区12.6万人中有近3万人直接或间接为雪场服务。崇礼已于2019年5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除了冰雪经济,还有风口可再生能源可圈可点。在张北柔性直流工程现场,“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已经成为最响亮的口号。张家口也迎来一次绿色能源大发展的机遇。多种形式的互联互通、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都在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惠及区域社会和百姓生活。
“绿色办奥”,蓝图正在绘成现实。而我们每个人,都将享受到其中的红利。
他们,从志愿者到冬奥组委工作人员
从热情洋溢的北京冬奥组委前期驻会志愿者,到专业精干的冬奥组委工作人员,一批批青年凭借着对冬季运动,对冬奥会的热情,校正了自己的职场方向。在前进中,他们的身份在渐渐转换,身上肩负的使命渐渐沉重,内在被唤起的力量也随着积累的技能不断增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几位优秀的青年,正在用他们对冬奥的热情,打造更好的自己。
张帆:在新岗位上点亮新技能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的张帆,在2019年与北京冬奥结缘,全年担任了北京冬奥组委前期驻会志愿者工作。而她担任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的时间更长。
如今的张帆通过参加北京冬奥组委的招聘笔试面试,加入到北京冬奥组委物流部,现任五棵松场馆团队物流经理。在此之前她凭借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加入北京冬奥组委前期驻会志愿者队伍。张帆说,自己先后在综合处等部门服务,在工作中感受到冬奥组委的温暖,决定毕业后加入冬奥组委。
在今年初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测试活动中,张帆要面对诸多学校没有教过的难题。比如冰球项目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和国家体育馆进行。冰球队员全程“轻松上阵”,全队沉重的装备包需要场馆物流团队在两个场馆进行转运。
从志愿者到工作人员,张帆在新的岗位通过自我充电,点亮了新的技能点。“比如物流部物资处负责采购,我本身不是专业出身,要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完成工作。测试活动结束后我帮助大家编制预算,跟所有业务领域汇总,开采购会,算是被动学习。一周内把各级政府的采购管理办法都学习了。”
姜瑶:工作和志愿者有差别
毕业于河北大学的姜瑶,曾经在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担任了两期前期驻会志愿者。她同样具备丰富的支教志愿服务经验。在本科毕业后姜瑶参加了西部计划,担任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到河北阜平支教。
姜瑶在参加了两期志愿服务后,于2020年通过社会招聘入职冬奥组委。虽然做志愿者时也负责了新闻宣传部公文流转工作,姜瑶依然体会到正式工作和志愿者的差别。“在这个平台上工作需要你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对个人的要求很高,也给我打下特别好的基础,树立了真正职场的态度。”
杨姗姗:入职秘书行政部每刻都是挑战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杨姗姗,对北京冬奥会一直保有一份使命感。她从第一期2018年7月,到第三期2019年底,作为前期驻会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服务,在秘书行政部担任助理。此前她曾经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还参与过北京田径世锦赛、北京马拉松赛、马术世界杯,并长期参加了扶贫支教等志愿活动。
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的毕业生,杨姗姗表示,入职冬奥组委,是北体大学生的荣幸和责任。她说,时至今日,始终对工作和冬奥会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我经历了从志愿者到工作人员的转型,现在正式入职秘书行政部,很多工作要独立承担,每个阶段面临的任务都不一样,每时每刻都是挑战,需要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张鹏:实战中提高翻译水平
张鹏第一次和冬奥会结缘,是2018年6月的平昌冬奥会总结会。他作为志愿者参与会议。“当时我们北京外国语大学很多人参加,大家分到不同的组,我在综合保障组,负责会务和翻译。之后冬奥组委招聘驻会志愿者,我也开启了半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其间我在对外联络部进行口笔译,会议筹备等工作。这半年我兼顾志愿服务和学业,过得非常充实,学到很多东西。我学习的是翻译专业,在工作实践中,从学校的通用翻译技能,进化到工作中实战技能,提高自己工作翻译的水平。”
张鹏在进入职场后,虽然感受到工作和学校生活的不一样,昔日支持他加入志愿工作的一腔热血却没有改变。“现在的我同样是满怀一腔热血,可以说是志愿服务的热血延续到了现在。这也是我选择加入北京冬奥组委的原因。我对冬奥依然有情怀,我对工作依然有激情。”文/本报记者 褚鹏
冬奥特许商品热卖 讲好中国故事
说起奥运会,它已不仅仅是“全球最高级别体育盛会”,还是一场周期超过4年的商业品牌营销盛会。而北京冬奥组委对北京冬奥特许商品的期待是: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能讲好中国故事。
在超过千种的特许商品中,奥运徽章是个特殊的类别,喜爱收藏它的人自称章鱼。7月17日,在北京工美大厦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北京2022奥林匹克徽章文化周”活动正式启动,北京2022徽章交换中心也在此成立。大批爱好奥运徽章收集的“章鱼”们云集于此,以展览、交换自己和对方的限量版绝版奥运徽章为乐趣。
市场开发在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中被称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特许商品就是市场开发中最贴近老百姓的部分。本届“冰与火的澎湃·奥林匹克徽章展”,就吸引全国12个省市的60位资深“章鱼”奥林匹克徽章藏家参与,936个标准展盒中,展出徽章9000余枚,是国内最大一次奥运徽章展览。
截至目前,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中,已上市徽章662枚。其中,不限量徽章342枚,限量徽章320枚,深受奥林匹克收藏爱好者的喜爱。而采用标准化展览模式展出奥林匹克徽章,是中国奥运徽章集藏爱好者们的首创,也为奥林匹克徽章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
奥运徽章的火爆,是北京冬奥特许商品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产品热销的缩影。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上图)表示,在冬奥特许商品的设计研发过程中,希望通过挖掘中华文明的代表符号,让各国人民更好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更好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更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
现在,北京冬奥组委已先后开发15个类别3000余款特许商品。在已开发上市的众多特许商品中,既有纪念性强的徽章、邮品、工艺品、贵金属和金银纪念币等收藏品,也有实用性强的服装、文具、伞具、箱包、户外用品等,款式众多。
北京冬奥组委将每月第一个星期六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特许上新日”,在这一天推出全新冬奥特许商品,同时也会有线下特许商品零售店同步开业。目前,北京冬奥组委已规划了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如组织奥林匹克徽章宣传周等,也会推出纪念商品。另外,倒计时100天、冬奥口号发布等重要时间节点,都将有特许商品研发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