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正在打造“日版阿里巴巴”雅虎改名,雅虎日本与LINE确认合并情况解读》
□益辉
11月18日,搜索巨头日本雅虎(Yahoo Japan,于今年早些时候改名为Z Holdings)和日本社交应用巨头LINE宣布:将于2020年10月前完成合并雅虎改名。他们声称说要做世界一流AI公司,但和国际巨头一比,还是显得有点像“小弟”。日本雅虎和日本版“微信”合并,挑战中国BAT,日本新互联网巨头即将诞生!11月18日,搜索巨头日本雅虎(Yahoo Japan,于今年早些时候改名为Z Holdings)和日本社交应用巨头LINE宣布,达成初步合并方案,预计将于今年年末至明年年初间签署最终协议,并于2020年10月前完成合并。此次合并意味着在日本将诞生用户数超1亿的新互联网巨头!
新公司将横跨电商、社交、资讯和金融服务等业务,料将改变日本互联网版图,但双方的野心不止于此,不可否认的是,在互联网时代,日本缺少了一些国际存在感雅虎改名。此次合并,双方也显露出了相关的野心。
Z Holdings的CEO川边健太郎在11月18日举行的联合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和北美涌现了一批全球互联网巨头,中国有BAT,美国有GAFA。”
Z Holdings的CEO川边健太郎和LINE的CEO出泽刚将担任新公司的联合CEO。
新公司的野心是:“新公司将以日本和亚洲作为起点,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AI科技公司。”用AI技术赋能金融科技、媒体内容、电商、社交、广告等等领域。
来梳理一下双方的基本情况及协同效应。
日本雅虎(于今年早些时候改名为Z Holdings)是搜索引擎巨头,月均用户数为6743万人,拥有300多万家企业客户,软银集团拥有Z Holdings45%的股份;LINE是日本最普及的聊天软件,月均用户数为8200万,拥有350万家企业客户,韩国互联网巨头Naver拥有其73%的股份。在网站服务领域,日本雅虎主要服务对象是40多岁的用户;LINE则被大量10至20多岁的年轻人使用,雅虎日本用户的圈层效果不难想象。
移动支付及电商: 两家公司的合并还将在移动支付方面形成协同效应,因为两家都涉足了移动支付。LINE Pay目前有3690万的注册用户,日本雅虎的PayPay有1900万,分别占日本的第一、二位。
称得上是日本版的“支付宝”与“微信”。另外,日本雅虎在日本电商市场的占有率排第二,Z Holdings在9月份决定以37亿美元收购日本服饰电商ZOZOTOWN。
在金融领域:日本雅虎拥有的日本网络银行前不久与SBI Holdings达成金融业务一揽子合作协议;LINE携手野村成了“LINE证券”,还计划与瑞穗银行合作开设银行业务。可见,合并后,雅虎日本能在金融渠道与用户数量上大收规模扩张与成本递减的红利。
孙正义将在日本打造另一个“阿里巴巴”?分析指出,通过此次合并,软银掌门人孙正义欲以日本雅虎为核心,在日本打造另一个“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孙正义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或许是孙正义在WeWork投资上栽跟头后,极力想扳回一局的一步棋。11月6日,软银集团公布了第三季度业绩,由于WeWork等投资的大幅减记,该集团本季度营业亏损7044亿日元(约合6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5260亿日元,为该集团14年来首现季度亏损。软银集团CEO孙正义季报发布后的说明会上表示知错了,并深刻反省,但同时他表示,软银不会因此收缩。孙正义:一次拜访赚了1000多亿,善于拜访是另一种经营智慧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去见什么人、怎么去见人。能否常去拜访别人,说到底是一个心态问题。
见人有两种:一是被动的见人,其中最被动的就是被上司或客户叫去批评。另一种是主动见面,最主动地见面就是为自己的理想去求见别人,这里我们称之为“拜访”。
拜访别人,助你成功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去见什么人、怎么去见人。
孙正义是当代日本最成功的企业家,他父母都来自韩国。他从小就受到周围日本人的歧视,立志要出人头地。高中时代,孙正义写信给时任日本麦当劳总裁的藤田,希望能拜访他并学习如何做生意。据说藤田的祖先也来自少年的家乡——朝鲜半岛,于是他热心地接待了这个少年。那时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孙正义告诉藤田他要离开日本,去美国留学,并询问将来应该投身的方向。藤田告诉他,等你长大时,信息科学一定是最热门的产业。孙正义在加州上学时,就投身IT,至今也没有离开过IT产业。他去美国拜访当时还没有上市的雅虎,到中国拜访还没有做大的阿里巴巴。他曾在1个小时内就决定大笔投资,他能够当场判断,是因为他久经沙场,是因为在高中时就有勇气前去拜访藤田。他能够被接受,更是因为他能放下面子亲自拜访。如今,孙正义持有软银的股份大约在20%,相当于间接持有阿里5.6%的股份,价值达千亿。现在的孙正义依旧是衣着朴素,遇到有趣话题会主动找你聊天,毫无大佬作派。尚未成功时,主动去拜访别人是理所当然的,功成名就后能继续前去拜访别人更加重要。不少企业家在寂寂无名的创业期,常四处拜访,可业绩稳定、有了名气之后,反而做不到这一点了。他们开始喜欢被别人拜访,看起来千客万来、繁忙一时,但实际上所经营的事业可能已开始孕育着衰退的苗头。
除了部分亲朋好友,来客都是为生意而来。尽力为自己争取好的条件是人之常理,为此而投其所好、阿谀奉承也无可厚非。总是在被溢美之辞夸大的环境里度日,久而久之,对市场乃至世界的认知都难免迟钝。主动上门的人,有的是朋友介绍,有的源于偶然相逢,有的还可能是从别处打听而来。虽说见面是为了双赢,但对方有求于你的比重更大一些。而主动去见别人,才能更积极地发掘出会谈的价值。虽说做起来不难,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喜欢别人登门来访,既省事儿又体面,甚至还有些优越感。日本有数以千计的百年企业,那些长期盈利并能顺利完成传承换代的企业,都有一个不大为人所知的共通点:他们的创始人都是那种脚步轻盈的人。他们会随时离开总部,去到生产一线,去到客户身边。他们不带秘书,不带随从,说走就走。因为是去人家的地盘,即使自家事业斐然,也不能太随意,自然就会更注力于此行的目的,使会谈更具效率。
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日本一位著名企业家因所提问题肤浅、啰嗦而被台上的美国学者嘲讽。当时,美国学者估计是不知道这位企业家的社会地位的。我暗想他会愤然离席或悄悄离开吧,但让我吃惊的是,他不但没有离开,反而在讨论环节又第一个提问,并在休息时间里和那位学者交谈。
每当自己有和别人攀比体面的蠢动时,这一幕就会瞬间闪现。当时,那位企业家虽也算业界大佬,但业务只专注于日本市场,可今天,他已经把产品卖到全球各地。他和那位美国学者交流时,是抱着理想而去的,他对自己的理想如此执着,以至于没有功夫顾及面子之类的无聊情绪。
能否常去拜访别人,说到底是一个心态问题。你要去拜访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正确,而是因为他们恰恰站在通往你理想的道路上,或许能给你以帮助。不专注于继续赶路的人,自然也就用不着四处出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