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个月,她再次卷土重来刘强东被起诉。
她带着她的姓名——Jingyao Liu,以一种近乎自我毁灭的姿态,重新出现在这场“战争”中刘强东被起诉。
她是明尼苏达大学里,一名21岁的普通女学生刘强东被起诉。
去年8月,她报警声称受到刘强东性侵,引起国际震荡。
看官们众说纷纭,最终去年12月,美国检方决定不起诉刘强东。
事件似乎尘埃落定。
但在大家都快遗忘这件事时,Jingyao Liu再次出现,向刘强东和京东提出民事诉讼,索赔五万美元。
事件再度引发关注。
“她到底想干嘛?”
这是大众最大的疑惑。
有人说,她是为了钱。
“价格还没谈妥吗?”
“说白了就是想要钱。”
有人说,她很低贱。
“真掉价,5万美元,还不如卖的。”
还有人说,这是一场阴谋。
“总觉得这是个阴谋?”
“这已经不单单是刘强东qj事件了,估计对手暗箱操作想把京东再压一压,这女的背后利益何止五万。”
看官们带着看花边新闻的心态,揣摩她的行为和动机。
似乎忘了,她可能也是受害者。
她扒光最后的衣服,以真实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接受最残酷的舆论洗礼。
为的,可能只是让伤害她的人,受到惩罚。
这些评论,让我想起小时候一个可怕的回忆。
我暂且叫她A吧。
A和我是初中同学。
长得美,但不幸被隔壁班的男生强奸。
某个午后,A的父母得知情况,来到了学校。
同时,A也被叫去了办公室。
那天下午,A没回教室,哭着和父母回了家。
再后来,男生退学。
A再次回到学校时,她的世界就改变了。
从前和她一起玩的女生,纷纷远离了她,觉得她很脏。
男生们总是用“爽不爽啊?”
“和他睡还不如和我睡。”
“被强奸?是你情我愿吧!”
等等难听的话,调侃她,嘲笑她。
她一开始会回骂几句,但后来渐渐沉默,也变得独来独往。
过了不到两个月,她就转学了。
她走了之后,那些同学继续过着日常的生活,好像A从来没出现在这个班里。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人言可畏”。
与其他犯罪不同,性侵受害者在受到伤害后,多数会选择隐忍。
据美国司法部统计,美国每年有超过20万的性侵受害者。
但只有2%的人曾经报案。
为什么性侵受害者会选择隐忍?
因为她们知道,如果说出来,面临的将是比性侵更残酷的事——被大众肆意点评,恶意揣测,甚至无情讥讽。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爱恶意揣测受害者?
是因为“事出有因”,能让他们更合理整个事件。
比如:
当一个女孩在学校,受到老师或者同学性骚扰,回家鼓起勇气告诉父母,父母多数会觉得羞耻,轻则让女孩不要再胡说八道,重则甩女孩巴掌,指责女孩不检点;
当一个女孩在职场,受到上司或者领导性骚扰,别的同事,甚至一些朋友在听闻后,都会传来“恭喜你啊,准备升职加薪啦”的嘲笑;
当一个女孩在亲密关系中,受到男友强行性行为,知道的人只会觉得,这是特殊癖好或者打情骂俏。
“如果不是事出有因,为什么受到性侵的人,就是你呢?”
这种舆论风向,将受害者的处境,推向绝境。
走向绝境的受害者,可能会做出可怕的事。
“如何才能让别人相信我?”
“ 如何才能让犯人得到惩罚?”
绝望之下,受害者想到的,可能是同归于尽。
天才少女作家——林奕含,正是用这种方式,试图让当年性侵她的恶魔补课老师——陈星,得到应有惩罚。
林奕含自杀前,出版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房思琪被补课老师李国华性侵多年的经历,原型正是林奕含和她的国文补课老师陈星。
她在2017年2月,悄悄地投下这颗炸弹,随后4月,在家中自缢死亡。
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版后,曾接受过采访。
她曾对记者提到:“因为不想死后还要受到八卦、责难等非议,而没有选择自我了断,加上已经结婚,算有点责任,只得活下去。”
但最终,她在2月之后,就与丈夫协议分居。
割断了她在人间,最后一丝牵挂。
我猜测,这一切,都是林奕含在为自己的死亡做铺垫。
她肯定思考过,如何在最少争议下,让大众知道,自己所受的伤害,都是真的。
她顿悟,只有死人不会说假话。
当一个人连死都不怕,她的话,应该能得到大众的信任。
所以,她孤注一掷。
她成功了,陈星过了过街老鼠,但她也看不到这个结果。
比同归于尽好一点的,就会隐忍到加害者死后,再站出来指证。
2016年,BBC出了一部震惊国际的纪录片——《性侵受害者:不为人知的故事》。
片中揭露了,BBC知名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吉米.萨维尔,在2011年逝世后,被超过500名受害者指控,曾受到他的性侵害。
受害者受到性侵害时,最小的才5岁,最大的已经75岁。
丑闻曝出后,大众都觉得,这是诬陷。
因为吉米.萨维尔是能搞定所有小孩的“国民叔叔”,是将自己一生近90%的收入捐献,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的大善人,甚至连墓志铭上,也写着“人生在世,何不为善”。
但随着越来越多受害者的曝光,大众才逐渐相信,这位大善人,是强奸犯的可怕事实。
可想而知,如果吉米.萨维尔没有去世,这场“战争”的难度,该会有多大。
受害者们的冤屈,最后很大可能,只能变成诬告。
但无论哪种方式,在我看来,都透着一种沉重的,压抑的悲凉感。
我的内心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为什么明明是受害者,却要畏手畏脚,甚至成为众矢之的?”
原因是,大众对受害者的肆意猜测。
和A分开的这些年里,我时常会在梦里看到她。
她无助痛哭,衣衫不整,却还被同学们围着嘲笑。
而我只是隔岸观火。
最后,我会惊醒,随后在漆黑的夜里,痛哭起来。
我很悔恨,为什么当年的我,如此懦弱,没站出来,为她讲过一句话。
此时的我,可以讲一大堆冠冕堂皇的借口:
因为社会环境,所以大众很难再信任别人;因为键盘侠们从不知道自己话语的重要性,只是拿别人的生活茶余饭后;因为受害者确实也有很多黑料,所以难以服众;因为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同理心,所以不知轻重。……但这些借口,都无法让我原谅,当年隔岸观火的我。
所以,我下笔写下这篇文章,为A,也为每一个像A这样的受害者。
当我们看到一个性侵事件时,首先关注的第一点,究竟是什么。
是受害者的样貌?
是受害者的个人信息?
我觉得,应该是给予受害者一个公平且宽容的舆论环境,让受害者可以坦然地说出,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这样的舆论环境,才是拯救受害者,最重要的一根救命绳。
被性侵,已经是一件不可磨灭的伤痛。
隔岸观火的人们,再一人举着一把火把,让受害者的灵魂,受到无情的炙烤。
这种炙烤,才是杀死受害者的最后一场折磨。
作者:有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