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甲亢患者会在甲亢症状期间,除了正常的甲亢症状外,还会出现肝功能损害和肝脏肿大,肝脏压痛,同时会出现皮肤甲状腺术后并发症、巩膜黄染,更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这些都表明患者出现了甲亢性肝病。
甲亢性肝病占甲亢总数的5%~91.5%,于1960年最先被报道,肝-甲状腺综合征不包括因患甲状腺疾病引起的肝内循环障碍或代谢异常及对各种病因刺激反应增强所引起的肝损害,也不包括由于慢性肝病引起全身营养不良而影响了甲状腺功能的情况。甲亢性肝病病因不清、机理复杂,其发生可能与甲状腺素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肝脏营养不良、肝静脉淤血和肝小叶中央坏死及感染、休克加重肝损害等因素有关。
有不少多发性内分泌腺免疫性疾病的报道,如Schimidt综合征即甲状腺和肾上腺同时发生的免疫性疾病。因而有学者推测,本综合征亦可能是由于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同时产生了两种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体和抗肝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两脏器同时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的肝脏有程度不等的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呈弥漫性或局灶性甲状腺炎性改变。本综合征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尤以更年期妇女为多见。甲状腺和肝脏疾病或先或后,亦可同时发生。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有小结节,多无压痛;肝病表现肝肿大伴脾肿大甚至发生腹水,晚期患者有类似门脉高压的表现。研究发现,脾肿大并非门脉高压的继发表现,而是与自身免疫和抗体有关。50%的患者还有发热、多发性关节炎、胸膜炎、轻度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自身免疫性表现。血液化验,血沉、血清γ球蛋白、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等很多指标都会出现异常。 1.性心脏病 16~73岁都可发病,发病率占甲亢患者的13.4%~21.8%,常发生于甲亢后2~3年,除有典型甲亢临床表现外,其常有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心肌损伤与心肌肥大等。心脏扩大可呈主动脉瓣型,或左右心扩大型。甲亢治愈后心脏病可随之好转,本病常应与心肌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脏扩大疾病鉴别诊断。
2.甲亢性 本病多发生在男性青壮年身上,常与甲亢性肌病相混,甲亢肌病的血钾正常,异常,而甲亢周期性则有:①血钾<3.5mmol/L,系钾代谢异常;②钾分布异常:血糖升高可使钾由细胞外移向细胞内;③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迷走神经促进胰岛素释放增多后可促进钾分布进一步异常;④免疫因素可致IATS、LATS-P、T3及T4等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促进钾水平降低;⑤甲亢的高肾上腺素能状态可促进钾水平下降而发生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本型应与(Bartters syndrome)、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症、、醛固酮增多症、重症肌无力以及药物性鉴别。
3.甲亢危象型 发病占甲亢1%~2%,老年人较多见,常与感染、精神创伤、手术、分娩、劳累过度、突然停药、药物反应及其他并发病等因素有关,致使甲亢加重,交感神经活动功能加强而致危象。危象前期即可达39℃以上,脉率达120~160次/min,躁动不安、食欲不振、恶心、、、精神恍惚、大汗不止、嗜睡、发展至半与昏迷。昏迷患者说明已有危象,十分危险。升高、肝功能异常、GPT、GOT、胆红质等均可升高,可有,,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等。血清T3、T4、FT3、FT4均可升高,病死率较高,必须当地及时抢救。 防病于未然,是最理想的预防。但若甲亢已发生,则应早期确诊,早期治疗,以防止本病的传变,即防止病情发展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素问.玉机真藏论篇》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因而,要根据甲亢并发症发生的规律,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疾病的转变。(三)愈后防复发
俗语说:“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形象的比喻病后机体 尚有一个待恢复的状态。津液耗伤有一个恢复的过成此时若不慎重,原有的病情有可能迁延和复发。因此,初愈阶段,药物、饮食、精神、药膳等要综合调理,并要定期检查,认真监控,是病后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总的来说:①沿海地区应注意膳食中含碘食物,建议勿用高碘饮食防止碘甲亢;②内陆地区(缺碘地区)补碘应有限制,服用甲状腺片剂也应有时限;③普查身体健康时应加测甲状腺B超或甲状腺功能,以早期发现甲亢患者,被动发现甲亢患者时病情多有延误2~3年之久。避免精神诱因,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对预防发病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