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三国华雄(梦三国华雄大招)

红楼梦》文学常识

梦三国华雄(梦三国华雄大招)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宝玉缘》,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梦三国华雄。

梦三国华雄(梦三国华雄大招)

2.《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是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四大家族”——贾、史、王、薛。

3.《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经历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盛极而衰的过程,加上他晚年的贫困潦倒,使他深刻、清醒地认识到种种人情和世态。

4.《红楼梦》全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被公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红楼梦》曾被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 6.“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7.“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8.“金陵十二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9.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10. 《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晴雯,涉及到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

11.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换泪一说。

12.贾宝玉自幼娇宠,厌恶贵族家庭内部的腐朽丑恶和周围环境的庸俗虚伪,无心仕途,贾政把重振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他却偏偏看不起科举仕宦。

13.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品的酒叫“万艳同杯”,这酒是“万艳同悲”的谐音,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14.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15.“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贾宝玉说的。

16.“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形容的是贾宝玉。

17.和贾宝玉有关的情节:梦游太虚幻境、初会亲钟、两小无猜共赏《西厢记》、宝玉中邪、误踢袭人、错骂晴雯等。

18.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贾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

19.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日渐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集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结一份难释之情。

20.林黛玉年幼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但她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21.“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出自林黛玉的《葬花吟》。

22.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23.“两弯似蹙非蹙罥(juan)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ye)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形容的是林黛玉。

24.林黛玉,字“颦颦(pin)“,名号”潇湘妃子“。秀外慧中、待人坦率纯真、多愁善感、感情脆弱是林黛玉性格的特点。

25.林黛玉写的有关花的诗是《葬花辞》,有关秋的诗是《秋窗风雨夕》,她分别以西施等五位有才华的女子为题写论文五首小诗,命意新奇,宝玉题为《五美吟》。 26.《红楼梦》中最长的一首诗是林黛玉写的《葬花辞》。

27.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按书中所说,是有前世宿因的,一为绛珠草,一为殷勤的神瑛侍者,天天用甘露浇灌,结果这绛珠草变成了人,而且是个女儿身。绛珠仙女要换泪给神瑛侍者,暗示这是个饱含血泪的爱情悲剧。

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2.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3.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4.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

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真实的曹操是有所不同的。

5.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三国演义》一共写了1798人,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6.《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7.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8.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做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胸怀坦荡,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爱惜人才,知人善任,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是作者着力表现得智与忠的典型,贤相的化身,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椙(chang),善计谋,精通兵法,留心兵事,常自比管仲,乐毅,自号卧龙先生。主要事迹:隆中对、博望坡初用兵、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空城计。

9.“隆中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因发生于湖北隆中,因此后世称为《隆中对》。

10.“舌战群儒”是指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zhi),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11.“草船借箭“是指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识,才智过人。

12.“七擒孟获“讲的是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是对方心服。

13.“空城计“是指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14.刘备,字玄德,谥汉昭烈皇帝,蜀国开国君主。他仁政爱民、知人善用、忠义两全。因在东汉汉灵帝末年,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主要事迹:三顾茅庐、刘玄德携民渡江、刘先主遗诏托孤。

15“刘玄德携民渡江“是指刘备逃出新野时,因舍弃不下新野百姓,又怕曹操再次屠城,因此就带上百姓一起转移,渡过长江往襄阳而去。

16.“刘先主遗诏托孤“是指刘备兵败夷陵,遂退到白帝城。刘备担心后主懦弱,不能君临天下,遂召诸葛亮、李严二人来,托孤二人。诸葛亮为主,李严为辅。刘备又单独对诸葛亮表示信任后,驾崩。史上称其为”永安托孤“或”白帝城托孤“。

17.关羽,字云长,谥壮缪侯,汉寿亭侯,蜀国前将军、列“五虎上将“之首。其武勇神威、忠贞守义、刚愎自用、骄傲自负。主要事迹: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

18“温酒斩华雄”是指华雄引铁骑来寨前大骂搦(nuo)战,袁术骁将俞涉、韩馥、上将潘凤出去迎战,却接连都被华雄斩首。正在众人大惊失色的时候,关羽毛遂自荐,在一杯酒还没有来得及凉下来的时间便斩首华雄。

19.“过五关斩六将”是指关羽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xing)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

20.“单刀赴会”鲁肃为夺回荆州,设酒宴招待关羽。席间埋伏刀斧手。关羽早有准备,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未敢轻易下手。关羽安然离去。

21.“水淹七军”是指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死战。于禁嫉庞之功,移七军转屯城北罾(zeng)口川;关羽乘襄江水涨,放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杀死庞德。

22.张飞,字翼德,谥桓候,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他勇猛耿直、粗中有细、正气凛然、嫉恶如仇。主要事迹:大闹长坂桥、鞭督邮、义释严颜、智取瓦口隘。

23.“大闹长坂桥”是指赵云单骑救主杀出重围,张飞挺矛立马于长坂桥接应,他双眼圆睁,虎须倒竖,向追兵大喝“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喊声未决,喝断了桥梁水倒流,曹营战将畏惧而退。

24.“鞭督邮“是指刘、关、张三兄弟大败黄巾军,救了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因为三人为白身,未受重用,刘备仅得安喜尉。督邮来县巡视,借机索贿不成,想陷害刘备,被张飞得知后,怒鞭督邮。

25.“义释严颜“是指刘备进入益州,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进行抵抗,张飞强攻打不下来就用计诱使严颜出城作战,活捉了严颜。张飞敬佩严颜的为人,对他以礼相待后招降之。

26.《智取瓦口隘》是指张郃统兵三万分三寨据守,张飞骂阵五十余日无计可施,后张飞每日饮酒大骂,使得来巡视的刘备大怒,但诸葛亮却命魏延大张旗鼓的送酒给张飞。张郃见状大怒,夜劫蜀营,不料中伏。

27.赵云,字子龙,谥顺平候,震东将军、永昌亭侯,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他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处事谨慎、考虑周到。赵云的主要事迹:长坂坡单骑救阿斗、截江夺阿斗、计取桂阳。

28.“长坂坡单骑救阿斗“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赵云杀入曹军先救出甘夫人,后又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赵云突入重围,杀死曹营名将数十人,子龙一战成名。

29.“截江救阿斗“是指孙权欲乘刘备出征西川的时候夺回荆州,便用张昭之计,谎称吴国太病重,要见女儿和外孙。孙尚香不知是计,带阿斗回江东,巧被赵云知道,单枪匹马追之,至江边借一渔夫小船,孤身一人摇桨而追,追上之后,奋勇杀退东吴数人,夺回阿斗。

30.马超,字孟起,“西凉锦马超“,骠(piao)骑将军、凉州牧,蜀国五虎大将第四位。性格特点”勇有余,谋不定“。主要事迹:许褚裸衣斗马超、马超大战葭(jia)萌关。

31.“许褚裸衣斗马超“指许褚和马超两个人在阵前厮杀,一口气斗了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只杀得马匹困乏,支持不住,只好各回军中,换马再战。许褚杀得性来,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杀回来与马超决战。

32.“马超大战葭萌关“指马超带兵攻打葭萌关,刘备带张飞迎战,马超和张飞打的难解难分,诸葛亮出主意,派人到张鲁那里行离间计,最后收了马超,然后集中打成都,刘璋投降,刘备终于成为益州之主。

33.魏延,字文长,蜀汉汉中太守,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候。英勇善战、桀骜不驯、任性而行。主要事迹:杀韩玄献关、箭射曹操、领汉中太守。 34.“杀韩玄献关“指黄忠箭射关羽盔缨,以报关羽不斩之恩。韩玄怒责黄忠通敌,魏延押粮归来,杀死韩玄,与黄忠同降刘备。

35.“箭射曹操“是指魏延在汉中之战中无视曹操的招降而对曹操放箭,射中其人中,战后被封为汉中太守。

36.姜维,字伯约,蜀国凉州刺史、阳亭侯、大将军。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主要事迹:大战铁笼山、背水破大敌。

37.“大战铁笼山“指姜维带兵伐魏,用计使用木牛流马往铁笼山运粮。司马昭令徐质断蜀军粮路,徐质中计被杀。夏侯霸令蜀军假扮魏军劫营,司马昭大败,逃往铁笼山,姜维派重兵把守,断其水路,此一战,魏军伤亡惨重。

38.“背水破大敌“指蜀将姜维趁魏内乱兴师伐之,于晀水背水一战大破魏军,又勒兵取狄道城,被邓艾设计杀败。 39.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谥武王,追尊武皇帝。他虚伪奸诈、残忍暴戾、富有韬略、足智多谋、自负多疑。主要事迹: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割发代首。

40.“挟天子以令诸侯“指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

41.“官渡之战“是指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2.“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胜曹操军队,这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43.“割发代首”是指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翻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曹操的吗却因为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的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44.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魏武帝之子,谥文帝。

45“诛杀魏讽”指曹操与刘备相持于汉中的时候,魏讽暗自结党营私,又与长乐卫尉陈祎(yi)谋袭取邺城,还没有到举事日期,陈祎心中恐惧,向曹丕告密,曹丕诛杀魏讽,受牵连者数十人。

46“逼植赋诗”指曹操去世以后,曹丕抢先继承王位,为了稳固自己的王位,不断对曹植进行打击迫害,最后曹丕逼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以兄弟为主题但是还不能在诗中表现兄弟两字,如果能作出来,他便不杀曹植。 47.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行相曹操主簿。才思敏捷、恃才放旷。主要事迹:解“黄绢幼妇”之谜、“鸡肋”事件。

48.“解‘黄绢幼妇’之谜”指一次曹操看见一碑文上写着“黄绢幼妇”,问左右谁解其意?主簿杨修说我已解出,曹操不让他揭底,走出30里后曹操方解出“绝妙好辞”。 49“‘鸡肋’事件”指杨修认为曹操以“鸡肋”为令,“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联想到曹操当前的处境,进不能胜,退恐让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退。“因此断定曹操不久即将退兵。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曹操以”扰乱军心“将其杀害。

50.司马懿,字仲达,魏抚军大将军、封宣王、追尊为晋宣帝。长于谋略、用兵谨慎、工于心计、阴险狡诈、野心勃勃。主要事迹:擒斩孟达、征讨辽东、处死曹爽。

51“擒斩孟达“指司马懿打上庸城,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司马懿挥师渡水,毁其木栅,直逼城下。

望采纳谢谢!祝学业顺利

三国演义我可以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