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视台访谈节目中一位作家在谈论通俗小说时说道:“通俗小说不只是下里巴人喜欢看的。”这位作家显然是把“下里巴人”当成人来说的,即与“贵族下里巴人的意思、上等人”相对的“下等人,平民百姓”。这就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
《下里》和《巴人》本是春秋时代楚国流行的民间通俗歌曲。是当时较普及的音乐作品。《文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唐人李周翰注云:“《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下里巴人”后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相对。
楼主连意思都没搞清就乱问~~~~~~~~`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出自何处?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屈原的大弟子宋玉曾著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一词后来被用来泛指通俗和高雅的文艺作品。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当然宋玉与楚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
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阳春白雪”的典故及正确解析,在现代词汇中的意思?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阳春白雪这个典故说明了不同的欣赏者之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乐曲的艺术性越高,能欣赏的人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