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常抱抱孩子,并对他说叫孩子教育:我爱你。通过表达,让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爱。
2. 耐心倾听,因势利导。遇事先冷静,多一分耐心,询问事情原委。孩子感觉被倾听后,ta才会去听。也许孩子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然后再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那样对待你,看起来是有些不公平。不过,你想过没有,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 控制情绪,杜绝怒吼。明确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心情不好,你不要太闹。孩子也是趋利避害的,往往这时候不会太闹。这样能极大的避免家长因为情绪不好而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局面。 4.彼此换种口气说话。在孩子顶嘴时,切忌针锋相对。有时候顶嘴正是孩子独立思想和特别个性的表达。与其直截了当地呵斥:“不许顶嘴!”,还不如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换一种口气说话吗?”
5. 把握原则。温柔而坚定地执行约定,不要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尝到甜头,尤其是第一次。
小学生不听话,老师就叫家长来学校。这是教育学生的好方法吗?
作为一个多年班主任,我想在此谈一谈,学生不听话,老师叫家长来学校,到底是不是好的教育方法?在正常情况下,任课老师叫家长来学校少,班主任常叫家长来学校。
班主任叫家长来学校,自然不是叫家长来喝茶聊天,主要是因为孩子在校表现出现了问题,上课讲话,扰乱课堂纪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与同学关系不和,产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殴;近期上课走神,无心思听讲等等。
学生不听话,老师叫家长来学校,一是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二是为了家长配合老师,形成家校合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成长过程出现的问题。所以若老师叫家长来学校,家长千万不要抱怨,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工作,有利于孩子学习和健康成长。
但是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不同观点,不赞成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分问题轻重,随意叫家长来学校,如此不利于教育学生,可能起反作用。原因如下:
第一、学生在校一些不良言行,一般情况下,父母已经知道,没有办法教育孩子改正。作为常人都知道,有的孩子在校一些不好的表现,如讲脏话,爱打架,不诚信等,其实在家已经养成。父母为此也想教育孩子改正在,但失败没有成功。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把家长叫到学校,把家长“训”一顿,或和风细雨叫家长回家好好地教育孩子。家长表面“嗯嗯”答应。实际上,他们回家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有时还要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想办法解决,这样的家长指望不上。
第二、老师不分问题轻重,随随便便叫家长来校,失去了严肃性,有“娱乐化”倾向,起不到教育作用。在我看来,叫家长来学校,要分问题轻重,有的不需要叫家长来校。如学生偶尔上课回头讲话,或偶尔一二次没有交作业等。这种情况不严重,老师若叫家长来学校,有时起不到教育作用,可能起到反面作用。因很小的问题,老师经常叫家长来学校,让学生觉得老师叫家长来学校,是家常便饭的小事。加上频率高,学生会把家长来学校不当一回事,可能还高高兴兴地陪父母到学校,有“娱乐化”倾向。
第三、老师频繁地叫家长来学校,可能让家长心神疲倦,或者反感,甚至误认为老师另有所图。家长正在工厂上班,突然接到老师电话,说孩子在课堂上讲话或作业没有交,必须来学校。家长接到电话,头都大了,不是想去就能去,还要向领导请假,不知到领导高兴不高兴。类视情况几次还可以理解,但次数多了,家长可能心生厌倦。
接下来,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同事,也是班主任,爱叫家长来学校。某位家长因小事,经常被叫到学校。后来,学生父亲竟然对他人说,老师经常找他麻烦,是不是想让他请老师吃饭,或送礼。
作为班主任,我一般不轻易叫家长来学校。在叫家长来学校前,我会冷静三思,分问题轻重,能不能起到实际作用。学生偶尔犯了一次很轻的错误,我在批评教育他们时,我会加上一句,“这次我不叫家长来学校,下次若再犯,我就要叫家长来学校。”若学生屡教不改,或犯了一次重大错误,我会叫家长来学校。这叫着“该出手时就出手”。以上仅是个人浅薄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