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今年刚刚上小学,比楼主的孩子小一些优秀的父亲怎么教孩子。结合我自身成长经验,还有日常教育经验,我总结一下几点,我觉得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现在都说要多陪伴孩子,但是中国的社会分工,使得大多数父亲要承担家庭生活压力,因此陪伴时间相对较少,而我小时候因为父母双职工,陪伴的时间更少,因此,简单的说要增加陪伴之类的鸡汤并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关键是有效的陪伴。怎么做到有效的陪伴呢?
首先,我们要看,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为人父母以后,所谓的孩子幸福快乐成长是一个最基础的要求,此外,我们往往也希望孩子未来有良好的人格,良好的习惯,以及一定的成就。我认为,性格的塑造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教育的重点,这些会让孩子一生受益。只要孩子有进取心,有探索精神,有自律性等等,还有什么是在漫长的一生做不到的呢?这也就是授人以渔。
根据这样的目标,我们要看孩子要面临几方面的变化。第一,孩子生理心理的阶段变化;第二,孩子的环境变化;第三,原生家庭的变化。
一,应对生理心理的阶段变化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几个发展阶段,这方面的心理学著作很多了,这些发展阶段我们要关注,找到孩子行为习惯变化的原因,因势利导。除了儿童心理学书外,我还推荐《影响力》这本一般心理学的书,七年级正是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度时期,不妨把他当成大人,更平等的对话,利用一些小窍门,因势利导。
二,应对的环境变化
孩子上七年级一般是九年一贯制教育,这种环境变化小一点。否则还得考虑小学到初中的变化,我小时候在职工子弟上学,永远的第一名。初中到市重点,身边的同学变成了更加优秀的孩子,初期还是有些小失落的。这时候,家庭要给孩子更多信心,激发孩子的不服输的进取心,只要跟自己比有进步,跟更优秀的同学在一起总是好事情。因此这种初期反而不要纠结成绩变化等等。但是,要尽快帮助他适应新环境、新教程、新老师等。
三,应对原生家庭的变化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的时候,我们往往人到中年,这个时候,职业或者学习的高峰期已经过去,或者说变“懒”了。孩子的知识极具增加,往往会让孩子觉得我们没有资格教育他,而我们只能凭借权威来压迫他听从我们的意见。其实,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即使孩子听话成长,也会走向服从权威或者反叛两个性格的极端。这个关键在我们自身,是不是能保持高昂的正能量和学习精神,父亲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给孩子一个向上的榜样,是我们做父亲应该努力的。我一个朋友40多岁坚持长跑,最终跑马,要告诉孩子一件事坚持一定能成功。另外一个朋友,带孩子去探索书上讲过的地方、历史等。我本人也继续读书,保持大量阅读习惯,孩子觉得学习知识和进步是习惯,是自身的渴望和需求,这也就是原生家庭也要保持进步的原因。
总之,父亲即使不能增加陪伴时间,也要加强有效陪伴时间,或者跟母亲做好分工,父亲更多负责思考琢磨对话,以及带孩子执行,母亲照顾好孩子生活。这样,孩子的进步就自然会发生。
怎样在孩子的叛逆期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家庭伦理类话题】谢邀。父与子谁更处在叛逆期中?人生整体看,贤达一百年,糊涂一百年,都要学到老。按照现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划分,基本上有五个时段,即:童年01岁-06岁,少年06岁-13岁,青年14岁-44岁,中年45岁-59岁,老年60岁-100岁并百岁以上一一这之中至少有三个问:一问所谓的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发生,一般会在哪个年龄段出现?二问还有一个叛逆期,又是从几岁到几岁反应?三问特别紧要的是,父母在青春期或更年期内与叛逆期子女之间又当如何论断?
1994年,83岁的季羡林的87岁的妻子彭德华因病去世。在4万元丧葬费用中,季羡林要求其59岁的儿子季承出2万元。一个要求出,一个不愿出,结果父子交恶。这不是钱的问题了吧?此后父子二人十三年时间里不曽相互往来。其实,2002年,得知父亲生病的时候,季承曾想见父亲,但受到了阻挠。直到2008年,在父亲的学生等牵线下,季承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医院,终于见到了97岁高龄的父亲。季承跪地向父亲赔罪认错,季羡林看着儿子也老泪纵横,冰释前嫌。
季承把自己再婚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为他们祝福。与父亲和好后,季承经常带着妻子和儿子去看望父亲,不时陪伴父亲身边。
我的母亲刘蕊华,1948-1952在北京辅仁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文学系读本科、1952-1953在中央文学研究所读研究生、1954起任《文艺学习》编辑,工作之一是协助主编韦君宜筹办名家讲座和回答读者来信。但是,她在我20周岁时,毫无文艺色彩、有意无意地向我透露说,人生有三关,父母关、夫妻关、子女关。我当时只请母亲解释一下父母关。她当即就对我说道,所谓父母关就是父母双全,都在,离婚的父母,也都在。她是在我青春期的时候,与我沟通和释放信号吧!
又过若干年有部电视剧《浪子回头记》,请我作主题歌的歌词。我接活儿后查资料发现:人有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当然,受到的困挠也不会轻易排除或淡忘。好家伙,叛,叛,叛一一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大家常见又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上图小画框左下角即家慈,她生我后第四月,参加一个全国性会议被临时通知进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可就是,那一次,我还发现我有理由写出人生第四、第五个叛逆期,发生在14-44岁之间!不是么?闪婚闪离的男欢女爱,仅限于两个人也便罢,七年之痒的年轻父母,有子女也离婚则另说,这不比任何一个子女的叛逆更加叛逆吗?所以,子女的叛逆会给父母带来困挠,反之亦然。就决定写《金不换》《银发丝》两首歌词一一至今仍然觉得一一青年和壮年两个时期,哪儿还有好日子过,全是需要好好沟通的青春期和更年期,哪里单是大人和小孩沟通好不好的叛逆期?
这也就是说从06岁到60岁的每一年,都应该是人生主动与被动的质量年(此前和此后被动性大)。从遗传学意义观察,父母与子女就血缘关系而言,似乎都在青春期或更年期相互缠绕之中:父母在与子女有关叛逆期的“度过”与“渡过”时,按照现代汉语规范一一度光阴的时间“度”和渡难关的空间“渡”,不过是前一个没有三点水而另一个必须有三点水,无论如何两个“度”与“渡”不都是同在叛逆期之中的么?因此我好像知道了“度”与“渡”是沟通解决困扰有无“泪”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