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指导员工作职责?

1.掌握社情民意乡村振兴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总结各地新做法、新经验,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指导员工作职责?

2.开展政策宣传。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宣讲,宣传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充分发挥好政策引导、示范带头、组织协调、沟通联络等作用,营造浓厚的氛围。

乡村振兴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指导员工作职责?

3.服务重点工作。围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协助各地谋划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指导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

4.帮助解决难题。跟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及时梳理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按事权归属分级分类梳理问题清单,协助各职能部门抓好问题解决。

5.助力农民增收。帮助联系乡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协助落实农民增收措施,挖掘培育村集体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6.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特别是要围绕规划设计、项目建设、技术指导、金融服务等方面内容,有侧重点开展分类指导。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于发展乡村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五是“五个主要任务”,重点任务,这就是乡村振兴的五句话的要求。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1个主要任务,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们要通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三要素生产力,来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体制导向,完成由大国向强国转变。这就是要实现的产业振兴的要求。

乡村振兴

第2个主要任务,生态宜居。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们要塑造较好的生态、适居的环境,是农村发展的优点和财富,也就是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另外,我们也要推进农村的自然资源、资本、资产加速生产,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第3个主要任务,乡风文明,我们要繁荣农村文化,要利用培育文明乡风提升农民的文明程度。

第4个主要任务,治理有效。如今农村人口结构38妇女、61儿童、99老人,社会治理、社会服务无法跟上,因此我们搞乡村振兴要增强完善社会治理。不仅要建立适应发展的治理体制,这次又特别明确提出要采取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做好乡村治理工作,这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系。

乡村振兴

第5个主要任务,便是生活富裕,这里讲的生活富裕当然要提升农民收入,可是不止是增加收入的问题,不止是富口袋的问题,我们也要富脑袋,我们要提升农村的民生保障水平,这是5个关键任务。

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建设内容?

新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同时又有更高的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在理念上,既要重视城市集聚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国家发展的功能;又要注重农村是生态屏障,为居民提供农产品,传承历史文化等功能。强调城市和乡村具有平等的地位,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应该也能够同步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在方法上,要求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政府治理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在政策要求上,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公共资源更多向乡村配置;要深化改革,扩大城乡双向开放,实现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缩小城乡治理能力差距;要注重发掘乡村的价值,发挥乡村的长处,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新时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更加注重城乡联动改革,扩大双向开放

新时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传承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坚持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主线,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总的思路是:强化以城带乡,落实优先发展,城乡联动改革,扩大双向开放,促进全面融合。

强化以城带乡,就是要在城镇化的大格局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完善城市资源对乡村的辐射带动机制,更好地发挥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

落实优先发展,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继续推动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农村居民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推动治理资源向乡镇和村级调配,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城乡联动改革、扩大双向开放,就是要坚持城乡改革一体设计、一体实施。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改革,增强开放性和流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城市科技、人才、资本下乡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一方面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解决城市人口下乡遇到的新问题,实现城乡之间人才、土地、资金、技术、信息良性互动,产业合理布局。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

促进全面融合,就是通过以城带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双向开放,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政府治理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着眼“十四五”发展目标,谋划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若干重大工程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承前启后期,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期、乡村振兴的关键期,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精神,谋划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若干重大工程,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继续实施农民工市民化工程,强化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在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向城市转移仍然是大趋势,必须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强化以城带乡的作用。近年来,农民工在省内就近就业的比重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要适应这种趋势,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依托城市群、都市圈,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吸纳更多的农民在地就业和就近市民化。制度层面要进一步推动户籍与公共服务、社会福利脱钩,以权利均等为重点,健全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增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二是实施强镇带村工程,发挥好集镇和小城镇衔接城乡的重要作用。集镇和小城镇是城乡互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目前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集镇和小城镇大多发展滞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十四五”期间,应高度重视集镇和小城镇建设,将其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来抓,将大部分集镇和小城镇建设成为乡村经济中心、治理中心和服务中心。首先,要增强集镇和小城镇的产业支撑和人口吸纳能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思路,培育特色产业和生活服务业,强化公共服务和乡镇政府治理,扩大常住人口规模和就业机会。其次,在县域内统筹规划县城—集镇(小城镇)—中心村—居民点建设,打造多层级城乡融合发展节点,搭建各类要素下乡桥梁,推动产业、人口、设施在城乡间形成梯度布局。第三,加强以集镇和小城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服务圈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市政管网、物流网络并向乡村延伸,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

三是实施乡村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增强城乡之间的连接性。畅达的交通网络是城乡之间商品、要素互动的基础。我国虽然大规模实施了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但农村道路建设主要是民生导向的,路基路宽标准低,不能适应新时期乡村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农村公路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建设的,没有系统规划,没有形成路网。村到镇、镇到县城大多是单向连接,跨村镇、乡镇的横向交通连接性差,道路通而不畅的问题突出。“十四五”期间,应坚持民生导向和产业导向并重,推动乡村交通网络提档升级。把乡村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作为国家投资的重点,结合乡村振兴规划、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科学规划乡村道路网络,提高建设标准,打通跨村跨乡跨县的断头路,增加连接线,织密路网。特别是加强中心镇与高铁站等骨干交通节点的联系,真正让城乡之间的人员、商品流动起来。

四是实施城市公共服务下乡工程,发挥好城市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领域仍然存在较大水平差距。“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下乡,实质性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城市教师、医生、规划师、设计师等专业人才下乡服务,发挥退休教师、医生等人员志愿服务乡村的作用。通过组建联合体、托管、结对子等方式,促进城市优质服务资源下沉。加强乡村学校、医院信息化设施建设,提升中小学教师、乡村医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使农村居民在乡村就能接受到城市的优质服务。

五是实施“三乡”创业创新工程,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能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重点是推动城市科技人员下乡、农村大学生回乡、农民工返乡(即三乡)创新创业。一方面,要健全城市科技人员下乡激励机制,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民工、农村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扶持机制,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农民创业园、创客空间、电商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融资担保、营销赋能等综合服务。解决好创业人员在城镇落户、上社保、享受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新问题,使他们既能在村里创业,又能享受城里服务。